绿色发展视角下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018-03-22 10:23龚贤郑长德肖怡然
西藏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牧民西藏变量

龚贤 郑长德 肖怡然

(1.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市委党校,四川成都610110;3.西南石油大学财经学院,四川成都61011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实践,有利于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1]。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2]由此可见,西藏作为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在生态环境硬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就应围绕绿色GDP做好生态经济发展大文章,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推动绿色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发展和巩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释放经济主体活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藏地区发展经济的政策更明朗、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从2000—2015年,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22倍、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4.99倍(见图1)。总体来讲,西藏地区农牧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客观存在。进入新时代,西藏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促共赢,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绿色创新驱动来发展和巩固西藏地区农牧经济,推动农牧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图1:西藏农牧民收入支出关系表

数据来源:1.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和《西藏统计统计年鉴(2016年)》整理得到;2.2013年前农村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独立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颇丰,大多集中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等领域。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首次关注环境,自此开始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3]。Vinod.Thomas(1999)把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质量作为发展速度的有力补充,认为经济发展质量是构成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4]。Godwell Nhamo(2014)认为“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循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资源集约化发展和过度消费的问题只有通过绿色增长才能得以有效解决[5]。黄静、葛斐、穆月英(2009)以新疆为例,通过引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一般情况并提出有效措施[6]。贾立(2015)采用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农业基础面因素、农村科技面因素对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与资本面因素则相反[7]。张晓莉(2007)认为,西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不破坏农业再生资源、不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食物安全、生态合理和发展持续之目的[8]。沈宏益(2013)认为,要从根本和长远解决西藏农牧民持续增收等问题,就应由“输血型”财政向“输血型+造血型”经济职能转化的新型财政支农政策[9]。徐瑞华(2009)运用主成分回归模型对影响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西藏农牧民增收主要靠政府的投资拉动[10]。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需求增长和投资拉动,而对于在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背景下,以创新驱动模式来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的研究还比较稀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推行以能耗低、污染小、排放少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这势必会为人类社会实现农业文明、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以西藏为代表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长对于治边稳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收集

西藏绿色经济增长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要想把各种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因素都分解出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比较准确地判断在保护良好生态前提下,实现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一些较强影响因素,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农牧民收入增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数据可得、指标可计算的原则并结合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选取了以下变量(见表1)。在确定影响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这些指标后,笔者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国家统计信息网等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数据,为了消除数量和计量单位上的差别,对各项数据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表1:变量及变量说明

(二)模型构建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指含有多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解释被解释变量与其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8]。根据前文所述,可以将影响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回归模型设计为:

y=α0+α1x1+α2x2+……+αpxp+μ

上式中,α1是常数项,α1…αp是回归系数,μ是随机误差。当α≥2时,上式便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三)实证分析

1.运用统计软件对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2),同时Pearson相关性检验后发现sig.=0<0.05,通过单尾检验,说明农牧民收入与这些影响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表2:变量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笔者计算得出。

2.通过“向后”的方法一次性将所有变量引入方程,并依次按照与被解释变量相关性大小剔除相关性较小的各变量,直到所有变量都符合选入标准为止。经回归后的模型汇总表(见表3)、方差分析(ANOVAa)表(见表4)如下:

表3:模型汇总表g

表4:方差分析(ANOVAa)表

表5:回归系数表a

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吨)307.304206.9690.1151.4850.212 农药使用量(万吨)-21796.7443824.792-0.180-5.6990.0054 (常量)-32715.5986055.873 -5.4020.003 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元)-0.3970.191-0.243-2.0840.092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195.23753.4060.7263.6560.015 粮食产量(万吨)110.82123.1860.1404.7800.005 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比例(%)-163.42243.879-0.465-3.7240.014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17.9573.1571.1915.6870.002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98.38618.6830.3245.2660.003 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吨)266.135220.7320.1001.2060.282 农药使用量(万吨)-21408.0564112.608-0.177-5.2050.0035 (常量)-27332.3674243.155 -6.4420.001 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元)-0.2150.121-0.132-1.7820.125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162.80247.8480.6053.4020.014 粮食产量(万吨)101.39822.6390.1284.4790.004 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比例(%)-170.40745.109-0.484-3.7780.009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15.6642.6141.0395.9920.001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94.94019.1480.3134.9580.003 农药使用量(万吨)-19127.8103787.509-0.158-5.0500.0026 (常量)-24241.0354433.100 -5.4680.001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118.38246.7550.4402.5320.039 粮食产量(万吨)80.91522.3280.1023.6240.008 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比例(%)-138.24847.328-0.393-2.9210.022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12.6802.2980.8415.5190.001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91.15321.7860.3004.1840.004 农药使用量(万吨)-17054.5344126.400-0.141-4.1330.004

a.因变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根据回归系数表(见表5),由数据非标准化系数B的数值可知,在“向后”回归过程中依次建立的6个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1:Y=-50580.784-1.656X1+480.560X2+65.578X3-219.473X4+345.438X5+39.407X6+134.799X7+977.797X8-18346.482X9-6.170X10-67.997X11

模型2:Y=-60986.570-1.500X1+504.699X2+111.438X3-201.575X4+372.008X5+38.242X6+137.761X7+137.761X8-24931.340X9-4.825X10

模型3:Y=-40820.767-0.608X1+299.208X2+110.243X3-182.028X4+206.747X5+24.093X6+104.808X7+307.304X8-21796.744X9

模型4:Y=-32715.598-0.397X1+195.237X2+110.821X3-163.422X4+17.957X6+98.386X7+266.135X8-21408.056X9

模型5:Y=-27332.367-0.215X1+162.802X2+101.398X3-170.407X4+15.664X6+94.940X7-19127.810X9

模型6:Y=-24241.035+118.382X2+80.915X3-138.248X4+12.680X6+91.153X7-17054.534X9

从模型1到模型6,依次剔除了每万人中大中专生人数比例、牲畜出栏数量、农业工业总产值比例、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等5个相关性较小的变量。从t统计量(表5)对应的相伴概率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可以判断,只有模型6符合最终的回归方程。

(四)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6中,R2=0.999,调整后的R2=0.997,两个数值都非常接近于1,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通过拟合优度检验。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设检验的原假设H0与备择假设H1,设定值为:H0:α2=α3=α4=α6=α7=α9=0,H1:至少有一个αp≠0,且p=2,3,4,6,7,9。由表4得出,模型6中F统计量=816.021,F 统计量服从以(k,n-k-1)为自由度的F分布,在显著性水平a=0.05,自由度(6,7)下查F分布临界值表得:F0.05=3.87,得出F=816.021>F0.05=3.87,则拒绝H0:α2=α3=α4=α6=α7=α9=0,说明自变量x2,x3,x4,x6,x7,x9与因变量y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设检验的原假设H0与备择假设H1,设定值为:H0:α2=α3=α4=α6=α7=α9=0,H1:至少有一个αp≠0,且p=2,3,4,6,7,9。如果H0:α2=α3=α4=α6=α7=α9=0为真时,统计量t服从自由度(n-k-1)的t分布,从表6可以看出,t0=-5.468,t2=2.532,t2=3.624,t4=-2.921,t6=5.519,t7=4.184,t9=-4.133。在显著性水平=0.05时,查t临界值表得出,t0.05/2(6)=2.447,tp的绝对值>2.447成立,则拒绝原假设H0:α2=α3=α4=α6=α7=α9=0,自变量x2,x3,x4,x6,x7,x9分别是因变量y的主要影响成分,说明回归系数是显著的。

从以上结论可以得出,模型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所以,回归方程模型为:

Y=-24241.035+118.382X2+80.915X3-138.248X4+12.680X6+91.153X7-17054.534X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文章通过选取的11个影响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绿色发展背景下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符合正态分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多、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粮食产量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等都会长期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例的减少则会使农牧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说明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动力还不够足,增长方式也还较单一,农牧民增收渠道还有待扩大。

(二)政策建议

西藏要实现绿色发展与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既是建设生态文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脱贫攻坚、奔康致富“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大决策部署。因此,要因地制宜抓好农牧民增收工作,确保治边稳藏工作在顶层设计上更优、在具体抓落实过程中效果更好。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在精准扶贫大政策推动下,因地制宜以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为带动构建符合高原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高素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队伍,为区域粮食安全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奠定坚实的人力和产业基础。二是扩大绿色科技成果在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促进农牧业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通过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实施、规模化效益的路径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率,全面奠定坚实的农牧民收入增长基础。三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观念,在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引导农牧民在农牧业生产中减少对农药等化学药物的依赖,促进高原特色绿色农业生态化发展,以此提高农牧民生态价值收入。四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适当开垦肥力较高、供氮供磷能力较强的土地用作农业生产用地,同时加大土质改造,通过黏掺沙、沙掺粘,种植豌豆等作物,多施有机肥料,使部分土壤质地得到改良,从农作物播种面积上保证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五是加大财政对农牧业生产和教育的投入,通过改善牧区教育环境、提高农牧民子女的入学率、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绿色证书培训等手段提升农牧民的内在素质,充分体现知识能动性对农牧民增收的强大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农牧民西藏变量
都是西藏的“错”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一个人的西藏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西藏:存在与虚无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