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生态牢笼的路径探幽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

2018-03-22 10:34王永灿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共产主义

王永灿

(江苏科技大学 发展规划处,江苏 镇江 212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诉求,坚持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协同推进,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维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转折和巨变。党的十九大更加深刻全面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主张通过建章立制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式,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党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最新成果。对生态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宽宏视野,是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生态思想的显著特点,挖掘《宣言》中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引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宣言》以人、社会、自然为整体背景,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探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发展逻辑,廓清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解的演化路径。《宣言》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对这一问题的深刻分析,其核心思想是生态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要想根本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2]。因此,解决生态危机何以可能的问题就转变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3]18在《宣言》中,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以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为背景的体系性存在,它既不是纯客观形式的“生态中心论”,也不是主客观视角下的“人类中心论”,它是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实践统一论”。这种论证之所以区别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而被称之为科学论证,其原因在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发展的规律,构建了唯物史观理论。恩格斯给予的评价是:“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3]18这一思想构成了《宣言》中最为核心的基本原理:“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3]14《宣言》中的生态思想需要立足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境况进行剖析。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跳出了抽象的理论分析和缺失历史维度的静态自然观,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基于人类的实践,通过人、社会和自然之间构成的系统性分析,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必然导致全球化的生态问题,资本逻辑具有生态破坏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造成城乡分离,这种二元割裂式的发展影响了自然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产生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人类要彻底挣脱生态困境,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更替是基于人类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生成过程。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导致生态危机,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唯一目的就是无限追求利润,资本的逻辑是无限的增殖,而资本家则是人格化的资本。资产阶级遵循的是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在资本市场自由竞争的境况下,其所有制关系创造了不同以往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36马克思形象地论述了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成绩,如土地的开垦、机器的运用、信息的传递以及交通的发展等。马克思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已经由地域割裂式的交往转变成整体集中式的交往,这得益于科技的运用和交通的发达。马克思还刻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已经部分征服了自然,这反映了人对自然的驾驭和操控能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内在地含有对生态的破坏。”[1]因为这种驾驭和操控受资本无限增殖逻辑的非理性控制,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友好和谐的关系,而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种看似人对自然的征服其实恰恰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埋下了祸根,因为马克思前期的研究已经明确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是人为了不至于死而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无机身体,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此这种征服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自我毁灭。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37,周期性的商业危机会毁灭掉很大一部分的产品和生产力,“在危机期间,发生……荒唐现象的……生产过剩的瘟疫”[3]37。这种荒唐的现象是由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而无休止地扩大生产规模,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滥用超过了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这就打破了生态平衡。当生产力超过购买力时,就会出现荒唐的相对剩余,这种剩余是一种自由买卖市场上的过剩,是超过市场购买力的过剩。但在现实生活中,无产阶级仍然处于贫穷状态,还有大量的人口忍受着饥饿,过着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依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自远古时代以来除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之外,都处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阶段中。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时,社会结构变得极为简单,阶级矛盾变得无比尖锐,“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32。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导致了工人和自然都受到压榨和剥夺。资本家残酷剥夺工人的劳动力,通过操控工人的劳动力疯狂剥夺自然资源,把自然界当作工业废物的“垃圾场”。资本家对科技的运用更加深了对工人的控制和盘剥。在工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工人的劳动越来越单调简单,越来越失去劳动的独立性。原来工厂手工业中工人“手艺”性的劳动形式已不复存在,工人的劳动失去了其独立的个性和技艺含量,取而代之的则是极其单调乏味的机械操作。人变成了生产链条的一个环节,成为了机器的附属物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精细化,工人的劳动量也逐渐增加。工人为了生存必须找到工作,这就使工人变成商品并在竞争中参与自由买卖。简单乏味的劳动,使男人、女人和儿童的劳动差别消失了。资本家为了节约成本会大量地雇佣女工和童工,工人数量的增加就更加强化了工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当工业的进步让工人无法维持像奴隶一样的生活处境时,资产阶级就无法维持它在社会中的统治,丧钟就会为其敲响。

虽然社会中还存在着穷苦的无产阶级,他们饥饿难忍甚至被饿死,但还是出现了资本家把牛奶倒入河沟、大量销毁食品的奇怪现象。生产力被破坏以及生活资料被毁坏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工人的劳动,这些废弃的物品还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扰乱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是对自然和无产阶级的双重压榨和摧残。工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同时,生态危机也日益显现。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眼前的危机,不得不到处夺取新市场并对旧市场进行更为彻底的占有,甚至是消灭大量的生产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只能导致更加猛烈的危机发生。因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剥削的土壤……是自然界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源”[4]。

二、资本对世界市场的占有必然导致全球化的生态危机

“资本扩张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生态扩张’全球化。”[1]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会驱使资本家不断地扩大销路,到世界各地寻找市场。美洲的发现,中国、东印度等市场的开辟,促进了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反过来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工业的扩张。“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3]35通过世界市场的扩张,资本家实现了对全球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占有,特别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占有,同时还把环境污染转嫁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全球丰富的资源和世界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让资本家加快了产品生产的速度并极力扩张销路,这就必然导致资本家对自然资源更大规模的掠夺,科技的进步又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产品销路的能力。资本主义社会工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又反过来提高了生产力。这种发展态势使人类对自然的操控能力日益提升,再加上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无限增殖逻辑,也使得资本也即资本家为了让自己的利润无限增长,会不择手段地拓展市场范围、开发新领域、极尽所能地利用旧领域,会无比冷漠地压榨、剥削工人,仅仅把工人当作商品、动物、挣钱的工具。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节约成本、提高利润,资本家会不惜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当这种破坏超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时,就会破坏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然界正常的物质循环过程,再加上工业废物以及城市大量人口的排泄物不能及时化解回归,使得本来就被掠夺得面目全非的自然又同时充当了“垃圾场”的角色,自然生态因此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对其他物种生命空间的排挤、环境的污染都会加速其灭亡,这就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平衡。资本的无限增殖逻辑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和对工人压榨剥削的加深,也必然会形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无限制的侵略扩张使生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大。”[4]“绿色资本主义”是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概念,维克多·瓦利斯认为这一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的政治目标是试图将两个不相兼容的因素糅合在一起[5]。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境况也从侧面确证了马克思前瞻性的研判:历史将成为世界历史,资本逻辑会导致生态危机全球化。福斯特认为“环境危机”囊括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且其影响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6]。

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反生态的文明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充斥着对财产的私人占有、对资本增殖的欲望以及自由竞争的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反生态的文明。这种只考虑个人得失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意识形态,在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必然会以极度贪婪、自私的形态出现。“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3]34这种极度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文明形态,会将一切民族卷入其中。价格低廉的商品可以摧毁一切障碍,征服任何仇外心理,“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变成资产者……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35-36,“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虚假的物质生活繁荣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损害生态环境的熵增过程,使生态危机、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问题”[7]。这样的文明,不会敬畏人类的尊严,只会对自然进行无以复加的破坏。在资本家眼里,自然只是资本增殖的原料和工业废物的垃圾场,他们仅仅把自然作为商品而对其进行任意摧残和压榨。这样的文明形态,必然会对生态环境进行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最终导致全球化的生态危机,这是资本增殖的无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有限性之间无法解决的深层矛盾。

在《宣言》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意识形态。从历史演化的线索来看,马克思把人类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都是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都具有暂时性、阶段性,都有产生、兴盛、衰落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在分析封建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时还能够理解社会形态的暂时性,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他们就宣扬资本主义是符合人类理性的具有永恒性的社会形态,这其实是资本主义的虚假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到了一定发展阶段,当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无法摆脱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论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交往形式所形成的物质社会基础,必然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反映出来,“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50-51,“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3]51,“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3]51。资本主义产生于封建社会,其发展方式逐渐消解了封建社会的结构形态。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发生改变,上层建筑就会随之发生改变,由此,自由竞争、私有财产、人权等要求就应运而生,而建立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的宗教神学赋予人权的各种宿命理论就会受到批判。

在《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文明形态会产生城乡分离现象并迫使乡村屈从城市的统治,使乡村变成为城市不断输送人力和资源的“原料厂”,会使未开化落后的国家与文明国家、东方和西方出现隶属关系。城市的形成及其不断扩展使人口不断被集中在狭隘的空间内,给城市带来严重问题,比如交通问题、生存空间问题、垃圾废物排放问题、生活保障问题、生产消费问题等。这中间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大量人口衣食住行所消耗的物质不能及时回归到它的来源之处即乡村,由此就会出现马克思称之为“新陈代谢”的断裂的现象。生活垃圾和人类排泄物以及工业废物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会打破自然界中物质的正常循环过程,使土地的永久性肥力遭到破坏,从而出现生态危机。伴随着人口和生产资料的集中,财富和政治权力也被逐渐聚集到少数人手中。这种境况更让资本家加强了对工人和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掠夺。所以,要解决生态问题,就要消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消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文明体系。

四、共产主义社会是根本解决生态危机的逻辑旨归

在《宣言》中,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8],缜密论述了要解决人对人以及人对自然的剥削压榨现象、要彻底解除生态危机,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就转变为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

(一)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和现实路径

在《宣言》中,马克思阐述了生态观,批驳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提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关系[9]。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刻探究,避免了空想家运用抽象的思辨从概念、假设出发的论证路向。马克思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以及实现的路径。

一是从矛盾发展逻辑的必然性来分析。马克思认为财富集中在私人手里是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前提,其本质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这就导致了生产的社会化需求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本家盲目自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无限欲望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资产阶级在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使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无法避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资本无限增殖的态势难以为继,自然的有限边界会倒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否则人类就会走向自我毁灭的不归路。资本的增殖加剧了对雇佣劳动的依赖,工业生产的程序化、精细化、简单化导致工人彼此之间竞争激烈;科技的发展促使资本家大量使用机器,这导致了机器对工人的排挤甚至取代,出现工人的生活状况极度悲惨的情况,最终导致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工人将无法生存的结果;交通、通信的发展,使得工人能够快速地结成联盟,为共同理想和目标而誓死抗争,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自己生产的埋葬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43。

二是从实现的路径来分析。共产主义的实现不会是社会自动发展的产物,马克思缜密地论述了它实现的路径。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党带领下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继承以往全部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具有历史生成性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对于共产党人与无产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明确共产党人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更不会对无产阶级进行塑造、欺骗进而让其充当自己的工具。共产党人与一般无产者的不同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方面,他们是最坚定的先进部分,能不断推动运动前进;二是在理论方面,他们深刻把握了无产阶级运动的规律和历史条件。共产党人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理念,逐渐消灭私有制并最终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二)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消灭私有财产及其文明形态

马克思所主张消灭的私有财产是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不是个人挣得的、作为生活基础的私有财产,无产阶级对这些基础财产的占有仅供其生存活动的需要,没有剩余的东西,更不会支配别人的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不会为无产阶级创造任何财富,它所创造的仅仅是资本,资本是靠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形成的,工人对资本的意义只是实现其不断增殖并产生新的雇佣劳动,工人维持在只够活着的状态,而这是资本能够增殖的前提条件,工人对资本家来说只是商品、工具、机器。“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3]46,“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3]46,“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3]47。

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是剥削雇佣劳动并通过积累形成的,这种积累起来的财产就是资本,资本拥有了奴役、剥夺其他人劳动的权力,并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的侵袭和掠夺。资本增殖的贪婪本性不会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和工人的生存状况,为了利润,资本家会不择手段地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占有量。资本家仅仅把工人和自然界作为他们积聚财富的手段,而自然界不仅充当了原料的来源,还充当了工业废物的垃圾场。只有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社会公共财物,消解资本的阶级性质,人类才不会把自然仅仅作为对人来说有用的、并不断被占有和毁坏的对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思想必然以统治思想地位的形式出现,而且必然会以法律、道德、宗教等形式出现。18世纪启蒙思想打击基督教时,资产阶级正在与封建社会进行殊死斗争,最终基督教战胜了古代的各种宗教,这反映了古代世界的灭亡趋势。对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提倡,其实质是自由竞争在宗教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反映。“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3]48资产阶级的意志之所以能够成为统治思想,是由他们的物质基础决定的。自由竞争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极度个人主义特质,资产阶级文明形态把自身利益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而不会考虑国家、社会、自然的诉求。资本作为这种文明形态的统治性存在实体,会遵循这种逻辑而不择手段地掠夺和压榨工人和自然。这种反生态的文明否定了人与自然本质上的统一性,扭曲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其“单子化”的存在是一种主客对立的矛盾状态。这种孤立、静态、割裂、僵化的反生态文明不会从整体系统、有机联系、动态平衡的生态思维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就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还企图证明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合乎人类理性的一种永恒存在,而无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46

(三)解决生态危机的前提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要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同时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提高生产力和创造物质条件,也包括合理利用科技;二是工人要首先通过革命夺取政权让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逐渐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要把一切生产工具收归为国家所有,尽力提高生产力总量。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要强制干涉资产阶级所有权和生产关系,然后逐步采取措施。在《宣言》所列措施中,能够直接彰显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是重视对荒地的开垦和对土地的改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3]53。消灭城乡对立是改变“新陈代谢的断裂”、实现物质正常循环的必要保障,是破解城市环境污染、管理困难、交通堵塞、空间拥挤、乡村贫乏退化、工人和农民物质及精神双重被剥削压榨等困局的有力举措。无产阶级“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3]5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自由人的联合体将代替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新回归自身。这种力量不再是不可驾驭的魔力,人类通过自身的力量,在最无愧于人类的方式下,合理地与自然打交道,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和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旨归是“自由人联合体”。

五、《共产党宣言》中生态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的当下人类社会,在资本逻辑向全球强劲推延渗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以及生态霸权主义强势扩张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生态思想越发契合了时代主题,彰显出深刻的现实意义。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控制无限增殖的资本逻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逻辑。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合理地运用资本,让资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运行。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对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的构建以及正确生态观的树立。中国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要注意城乡结合、统筹发展,避免城乡割裂式发展,合理规划人口分布,在总计划下推行联合劳动。应注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实际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的应有之义。要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善待自然,呵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管理机制、扩大宣传等方式加快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步伐,坚持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强化循环经济理念,提升科技能力,挖掘异质资源的潜在效益以解决资源危机。中国要积极与世界各区域、各国家加强联系,强化全球治理意识。生态危机是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暂时的生态危机转嫁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应坚决反对环境霸权主义,倡导生态正义,充分发挥联合国、各类自然保护协会、各种环境保护大会的作用,扩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阻止发达国家转移生态危机,采用理论指引和经济融合的方式号召全人类共同构建生态文明。要审慎、辩证地看待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生态视野审视科技发展,前瞻性地规避科技风险。生态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生态圈内,当前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生态文明”的逻辑旨归。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这一目标都是时代赋予人类的发展使命和客观现实诉求。中国“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行,加快了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步伐。人类从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0]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