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校共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

2018-03-22 12:21程巧兰
考试周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社会性发展

摘要:童年期是儿童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儿童的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是重要的角色,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互相积极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做到规范儿童行为,培养合作意识,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家校共育;社会性;发展

童年期是儿童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儿童这个重要人生奠基阶段,有责任对儿童实施最好的教育,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孩子到了三岁,他们就要去学校学习,接受系统的教育,从父母的呵护中走出来,成为一个能独立承担学习任务的主体,由于要适应新的环境,儿童的心理品质随之会产生质的飞跃。在接受新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引领着儿童的发展,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

一、 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

儿童在家里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在学校里接受的是学校教育,虽然教育的内容不同,但实质都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全面的人。由于校教育要统一管理,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为指导,实施标准的管理和统一的规范,对所有儿童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但是,由于个体性格和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儿童教育的期望、成才的标准各不相同,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做到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儿童健康成长,达到家长的期望。

儿童最终要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社会性的发展必不可少,而社会性的发展是融合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所以老师和家长要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共同携手,让儿童的生命拥有良好的开端。

二、 教育力求“家校共育”

1. 从态度意识中重视“家校共育”,发挥辅助作用。

家长要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如果家长在态度上不重视家庭教育,会给儿童养成一些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例如:儿童在家里拖拖拉拉,不珍惜时间,结果晚上要睡觉的时候作业还没有写完,于是,孩子开始哭闹,说自己不敢上学去,家长为了哄孩子睡觉,自己给孩子写作业,帮助孩子给老师撒谎,说作业完成了。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缺少了主动性和担当性。

2. 从儿童实际中契合“家校共育”,提出合理期望。现阶段,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发展到每个人都可以到“985,211”院校深造的水平,只有在小学,中学表现拔尖的孩子才有可能考到全国一流大学,大多数孩子只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就如社会金字塔,大多数人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而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特别优秀的人,既要学习成绩优秀,还期望心理素质一流。对于天分普通的孩子,家长过高的期望不仅不能实现,反而造成了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孩子提出不一样的期望值,使儿童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全家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校里,老师反复强调,孩子却无动于衷。对于这种状况,学校和家庭要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期望,让儿童在努力了之后能够实现,这样做了,学校和家长的期望才有意义,才能为儿童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了使教育更加有效,学校和家长应唤起儿童内心的求学愿望,使他们实事求是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目标、使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把握正确的行为准则,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这样,他们将来参加社会生活,就会定位属于自己的恰当位置,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有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3. 从具体生活中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儿童发展。儿童每天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人是环境的产物,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某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引起儿童心理的微妙变化,进而对其产生影响,家校共育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1)规范行为。行为的规范可以引起性格的改变和做事方式的改变,家庭和学校要在这一方面保持一致。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可以安静的看书,保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家里却由于家长看电视或者其他事情的影响,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又如儿童在学校里可以自己穿衣服,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齐,在家里却变得很懒散,自己不动手收拾,等待家长的帮助,自己的物品更不操心,一片狼藉。有一种失败的教育模式5+2=0,意即在学校里五天养成的好习惯,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儿童两天就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只有做到家庭和学校共育,让儿童养成的习惯保持,行为规范,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社会和国家对儿童提出了教育的基本标准,是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指引。而这些指引性的要求和标准并不是只在学校里发挥引领作用,儿童在家庭、在社区、在其他公共场所都需要遵照和实践。对于问题型儿童,家长和学校更要加强监管,在性格未定型之前,进行有效的引导。

(2)培养合作意识。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团队合作的效率更高,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有效的发展了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训练了儿童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同伴认同,会提升儿童的自我认同感。在学校,可以组织儿童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探讨等形式培养学会合作。在校外,则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与指导下参加校外其他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儿童在活动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找到了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与人有效的交流沟通,同时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育儿童家校共育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儿童处在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之外,还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使儿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程巧兰,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幼儿园。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社会性发展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