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数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

2018-03-22 10:39吴小明杨建军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吴小明 杨建军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会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有时无法完成教师的预想。故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运用

一、 前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固有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身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生成性资源是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动态形成的产物,其无法在教学中进行预设安排,是教学中随机出现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使用生成性资源进行数学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开阔思维,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教学知识,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 改变传统预设课堂,形成生成性资源为主的教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预设,而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故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预设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以生成性资源为主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内容时,给出三组数据对学生进行提问哪组数据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第一组数据为3,4,5,这三个数据为勾股定理的基础数据,必然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第二组数据为9,40,41,这三个数据按照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也符合直角三角形的标准。第三组数据7,24,26,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第三组数据不符合勾股定理的计算要求,无法组成直角三角形。而学生在计算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能够满足a2+b2=c2,则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然后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预想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反复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a,b,c,当a2+b2=c2的情况下,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改变预设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形成以生成性资源为主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三、 使用生成性资源,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问题的动力,使学生能够不断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授学生解决数学方程。方程题目为x/2=3x,根据题目内容,学生在解题时会去掉分母得出x=6x,然后将两边同时除以x,得出1=6的错误答案。通过在解题中得出错误答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理解在解题中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解题,从而发现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计算。首先根据题目进行去分母的步骤是正确的,而在得出x=6x时,学生只有在确定x不为0时才可以同时除以x,而本题x的答案就是0。学生在解题时应当通过移项的方式得出x的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生成性资源,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四、 合理运用生成性资源,开阔学生的固有性逻辑思维

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习中习惯性的使用固有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形成性资源,打破学生的固有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教师教授学生数学題目时,题目内容为(x-1)/2+(2-x)/3,要求学生将题目简化得出正确的数学关系式。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以下情况,原式=3(x-1)+2(2-x)=3x-3+4-2x=x+1。教师将学生的这种解法列在黑板上给其他学生分析,学生会发现解法是错误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错误的解法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学生的问题点在哪里,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相同的错误。学生在解题时使用的是去分母,则完整的题目应设为(x-1)/2+(2-x)/3=A,然后通过去分母进行计算,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x+1)/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成性资源,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题目进行多种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开阔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五、 采用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采用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使用生成性资源时,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通过独立思考,进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题目时,题目内容为|x+y-1|+|xy-3|=0,求x3y+xy3的数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数值为-15,而计算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反复验算,从而发现x+y-1=0与xy-3=0是没有实数解的方程式,从而学生在计算时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对题目本身进行质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对问题提出想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多种因素,采用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六、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生成性资源,可以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开阔学生的固有性逻辑思维,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小兵.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何乃强,臧运秀.初中数学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1(31):72-73.

[3]王芳.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吴小明,杨建军,甘肃省平凉市,平凉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