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2018-03-22 10:39李志良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选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负面的心理,例如焦躁、困惑、恐惧等,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为了使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就业,缓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應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贫困生心理帮扶政策,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表现,以此论述了形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研讨,从而使高校贫困生能够克服自身的心理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关键词: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

一、 高校贫困生在就业时的心理表现

(一) 高校贫困生害怕就业

高校的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在即将就业时,其心理状态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高校贫困生普遍自卑感强烈,害怕就业,认为家中无权、无关系、无钱,自己条件差,不能被社会企业所接受,因此存在着焦虑和抑郁心理,不敢面对毕业与就业,认为毕业就代表失业,自身的努力会付之东流,不利于贫困生进行择业和就业。

(二) 高校贫困生依赖性强

有一些高校贫困生并不回避自身的贫苦,贫困生经常接受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使贫困生在无形中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把贫苦当作自身的资本,认为自己家中穷,受人帮助是顺理成章的,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意识,久而久之,内心就形成了对社会与他人的依赖,认为自己贫苦,就会有人帮助的思想意识。在面对毕业与就业时,贫困生不发愤图强,不凭借自身的实力来找工作,只是一味地等待好心人、学校、社会的帮助与介绍,在求职时不想去尝试与追求,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从而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二、 形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的原因

(一) 自身给予的压力

高校贫苦生心理综合素质和普通学生相比较普遍偏低,较容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拮据,在学习方面、生活费用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样的贫困生往往会出现忧郁、不安、焦虑等精神状态。在人格方面通常是呈现内向、焦虑,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反应明显、很难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其人格特点使贫困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心烦、对他人产生敌对、讨厌自己、偏执等不良心理反应。再加之周围人对贫困生的评价,认为贫困生小气、自私、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接触也会给贫困生带来一定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二) 就业给予的压力

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都是自主择业,大学生凭借自身的一技之长,通过人才市场的竞争,为自己赢取好的职业。然而,由于社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竞争现象,加之贫困生自身所缺乏的自信心,面对自主就业时,自身压力较大。贫困生一方面担心社会市场给予的竞争不公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贫困生固有的傲气与自尊,使贫困生对崇尚金钱与利益至上的社会企业感到轻视与蔑视,这样的社会现象与贫困生固守的主观意识形成冲突,从而加剧了贫困生内心的矛盾与自卑,增添了贫困生的就业压力。

三、 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一) 为高校贫困生树立就业自信心

新时期下,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应该积极的鼓励贫困生,经常与贫困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贫困生的就业想法与生活状态,以贫困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贫困生解决生活中与就业上的困惑,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帮助贫困生,为贫困生树立就业自信心,培养贫困生的就业能力,使贫困生能够顺利的就业。教师应该让高校贫困生意识到贫困并不是自身的责任与过错,也不是父母的无能表现,更不是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贫困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形成的,许多的贫困因素不是自己与父母能够控制与左右的。同时,贫困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可耻的是自己处于贫困中无法前进,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教学知识,就能够改变贫困的现状。因此,新时期下,面对贫困生就业难的心理,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积极主动的引导贫困学生,让贫困生能够勇敢的面对现实,认识与接纳自我,为其树立起自信精神、自强精神、自立精神,使贫困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的教学知识去改变自身贫困的状况,做到人穷志不穷,理性的认识贫困,培养贫困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使高校贫困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毕业,去看待就业。

(二) 实行就业指导,多方面的帮助贫困生就业

新时期下,高校应该针对贫困生毕业与就业问题,给予贫困生实行就业指导,多方面的帮助贫困生实现顺利就业目的,其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高校应重视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为贫困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使贫困生能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从而为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其二,高校应该针对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培养贫困生就业能力,为贫困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就业观念,鼓励贫困生拓展就业思路,到基层或是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就业,使自身的才华得以施展;其三,高校应该指导贫困生做好职业计划,通过教师对贫困生的科学评估,为贫困生指引适合贫困生的职业规划,从而使贫困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够更好的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其四,高校在强化贫困生就业指导时,还应帮助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给予贫困生人文关怀,促使贫困生个人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提升,从而能够顺利地就业。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面对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该积极培养贫困生就业能力,应该切合实际的为贫困生着想,以贫困生的角度来看待就业问题,在校内开展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中的难题,为贫困生树立就业自信心,为贫困生指导职业规划,从而使高职贫困生能够克服心理压力,能够顺利地就业。

参考文献:

[1]罗永仕,韦柳温.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基于增能理论的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5(09):117-120.

[2]陈婷婷.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发展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3):65-67+133.

作者简介:

李志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