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2018-03-22 11:43
中文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董国琦

(萧山区河上镇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65)

摘 要: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学习的准备。本文针对初中数学预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学生的个体出发,围绕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前预习作业。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自探索,独立思考,有利于课前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的顺利衔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数学 课前预习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2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1.课前预习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

预习是一种超前性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学的前提,也是基础。课前预习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一条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部分老师布置预习时往往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学生没有自我预习能力的知识储备。如:请同学们预习第几章第几节,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看书,没有目的性。学生面对这样的预习作业,通常只是花2到3分钟的时间看一下书本内容,不会去圈划书本的重点内容,他们所做的就是了解书本的内容而已。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检测手段,学生敷衍了事,久而久之,能坚持预习的学生会慢慢减少,甚至会认为预习就是没有作业。

针对这一现象,对九年级两个班57学生进行了简单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两张表格中数据的比较,发现当老师布置预习作业后,学生对预习的态度是比较认真的,有63%的学生能进行较好的预习。他们能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部分课后的习题,并能无障碍进入新课学习,通过课堂进一步认识并深化知识。36%的学生通过预习盡管在课堂教学前不能对知识进行自我的消化与吸收,但是至少在进入新课前能对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他们在课堂上掌握新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课前预习作业布置的一些弊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辅助作用,预习得好,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事半功倍,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弊端:

2.1缺乏连贯性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预习作业对课堂的作用微乎其微,预习归预习,上课归上课。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预习作业做与不做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没用那就不做了。

2.2布置随意性

预习作业存在情况:一是盲目贪多学生难以完成。二是量不大但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三是笼统地布置如“将哪里看一下”,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四是布置后无检查落实。诸多类型,不一而足。

2.3缺乏难易区分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九年级,两极分化问题比较突出。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设计时,就不能“—刀切”、“绝对化”,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富有层次的预习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二、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策略

1.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1.1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目的要明确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放在课堂。有些问题课外先思考,课堂中通过老师的点拨、集体的讨论,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

1.2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量要适中

学生时间有限,如果各科都不切实际地贪大贪多,势必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期下来,学生反而会因此丧失兴趣,或是迫于压力勉强应付,效果也不会太好。就数学预习作业而言,最多不能超过半小时。

1.3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难度要分层

难度过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难度过大,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亦达不到目的。如何适中,如何恰到好处,这是一个问题,也是对每位教师的考验。不同层次的同学要区别布置,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易于检查落实。

2.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操作流程

3.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类型

3.1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作业

预习不等于自学,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通过点、圈、划、记的方法抓住重点、关键点。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去理解知识,不要求解决所有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这样的预习作业才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3.2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作业

问题串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既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基本技能,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地改进了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主动与小学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作类比,较轻松地理解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但在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1.有的分母不完全相同,相差一个符号,怎样正确地利用分式的符号法则把它们化为同分母?2.最后的结果究竟能不能再化简?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了这个课前预习作业。

第一题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回顾知识。第二小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模仿第一小题的运算进行有理数范围内的四则运算。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后给出第三小题,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由质疑过渡到知识的理解,并归纳简单的结论和注意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册的布置,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得新课的讲解不至于很突兀。

3.3有利于学生进行适当思考的作业

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数的平方,但平方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学生往往为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了让学生不钻牛角尖,先给出一系列常数平方,再转换成这种形式,最后让学生回答某个数的平方根是多少。通过这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后,在给出第二题,学生就比较容易记忆理解平方根。

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最难理解且最容易被学生忽略的是“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七个字,学生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句话:当k大于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小于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实际情况确实,在自变量取值的区间范围内,反比例函数是不存在增减性的,所以设计了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第一题和第二题是提醒学生注意这几个字的理解,第三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在每一个象限内”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

2.已知A,B两点,请过点A,B任意作一个圆,这样的圆能作几个?

3.本节内容中有一个圆的重要性质“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为什么这三个点必须不在同一直线上?为什么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的圆是唯一确定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知识点要从正面进行思考与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它们往往需要在逆向思考中质疑。通过反向思考,如果我不这么做,情况会如何。通过这种逆向思维产生疑问,最好能够让学生找到一些反例,从而很好的理解了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3.4有利于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的作业

“三人行,必有我师”,取长补短,“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对于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来说,采用灌输式或者是直观的呈现的方式,对学生来说都是在做无用功。学生的感觉就是看一大堆图形,具体看的是什么一概没印象。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设计了如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因为整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跟精力是非常多的,同时对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采用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既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发挥群体的智慧,提高预习效果。

三、关于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思考

凡有布置都要检查是否完成及完成的质量,作业量及难易是否合适,以便更好地为下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教师能做的仅是简单的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学生完成的质量是很难检查。如现在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落差是比较大的,预习作业布置以后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一类是认真并能很好的完成,一类是照搬照抄,还有就是空白不做。教师的检查只能简单的区分学生的情况:会做的和不会做的,而这种检查显得太过粗糙,如何有效的落实课前预习作业的检查将成为今后关注的另一主要问题。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