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说有效课堂的建议

2018-03-22 11:43刘渊
中文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说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刘渊

摘 要: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小说教学的课堂上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要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说阅读 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1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而自2009年,我省高考改革开始,小说一直是文学类文本中的考题,成文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在小说教学的课堂上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学方法科学化,便成了一切致力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就是走出校园,脱离书本后,在头脑中剩下的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道理说起来简单易懂,可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必修教材总共五册,小说教学共有两个单元,分布在必修三第一單元,即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鲁迅的《祝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第五册第一单元,即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沈从文的《边城》,选修有《中国小说》、《外国小说》,都是经久不衰的名著,涵盖了古今中外和短、中、长篇等各种形式的小说,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都起到了教育和审美的作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些老师将人物、情节、环境作为教学重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这话说得可能过于偏激,但却有存在。某些教师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人物性格、了解故事梗概,理解小说主旨,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滥用多媒体,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没有学到知识。甚至还有一些教师教学生一些固定的答题模式,看似是万能的,实际上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我国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王荣生教授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该从教学内容上入手,研究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先怎么教”和“后怎么教”的问题,二者看似一样,实质上研究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教学的内容上入手,一个是从教学的方法上入手,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好的教学方法是为更有效的实施教学内容服务的,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所以我们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指出一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同时还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小说体裁特点,突出品味语言这一教学重点的同时,难度设置上应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降低难度,所设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贪多、求高。

“工具性、人文性,都只能栖身在文字中、话语中。扎扎实实地把文字读细了、读深了、读美了、读化了,工具性、人文性自然而然就在其中了。”所以要尊重文本,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这句话通俗而深刻地点出了读懂教材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从字、词、句和修辞等基础知识入手,咬文嚼字,这是小说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汉语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想要学好汉语,字、词、句、修辞和语法方面的知识不容忽略。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风雪的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雪初起时“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并加以训练,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爱上文学。

注重诵读。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一种手段。朗读文学作品,它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是对作品艺术的再创造。诵读可以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生可从诵读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增强语感,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但教师对多媒体手段的盲目崇拜,导致课本中优美的句子被抛在脑后,由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交流。很多教师在使用制作好的课件上课时,只是动动鼠标,展示一下课件,老师学生围着课件转,抛却了文本,忽略了对教材的挖掘。所以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要抛掉文本,取之皮毛,舍本逐末,更不要用电影代替小说文本,因为某些语言是电影画面表达不出的。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 语文教育展望[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焱,程岩.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4, 23(3):121-122.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