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之思

2018-03-22 02:17张强明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指出“物的世界的增值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他是站在异化劳动的视野下,揭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现实的社会隐藏的本质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异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实现了对人的控制和奴役,人变成了增加异己力量的工具,失去了全面发展自我个性的机会,只能片面甚至畸形生活。马克思时代过去了,异化现象却依然存在,而今,社会倡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走出异化、回归本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不得不跨越的一道鸿沟。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

深切思考马克思的异化论述,不难得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从异化劳动发展到后来的阶级对立,异化功不可没,所谓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变成异己的力量,这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本身的一种社会现象。

毋庸置疑,劳动不仅生产产品,它还生产劳动自身和工人自身,在正常劳动中,这种劳动是劳动者自觉自愿的,而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自身不是人的自觉自愿的活动的实现,而是可以用货币表示的商品,劳动自身变成了商品,变成了异己的力量,然而,作为劳动的生产对象劳动产品也成为了异己的存在物,因为劳动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由此,劳动和劳动产品作为同劳动者相对立的力量而存在,这便是异化的劳动。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时候,劳动本身和工人自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靠最紧张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间歇才能部分占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本身几乎全部被异化,也就是说原本属于你的东西不但不属于你,反而变成了异于你的力量,即非自觉自愿付出的劳动不仅没有回归,而且让你的生活更加艰难。劳动本身具有二重性,作为正常的劳动,劳动付出是有回报的,这种回报是劳动自身具有的,且这种劳动是主体自觉自愿的。但实际上,这种二重性并没有得到实现,工人的劳动对工人而言是异己的,劳动产品也是异于工人而存在的,由此可知,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精力越多,他亲手创造出的异己的反对他自身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以及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属于他的东西就越少。

人在自然界和感性的外部世界中进行劳动创造,人与对象世界本应是同一的。但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时代,外部世界提供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与工人却是异己的关系,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作用于外部世界,他就越是被外部世界所奴役,外部世界对工人而言只有被迫性的劳作,其他的一无所有,在这种劳作中,工人丧失了自觉自愿的活动主体性,被剥夺的只剩下了肉体,甚至连肉体也是异己的,因为越是强健的身体,他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长越是被无限制的增加,对他而言,生活越是不幸。

人的能动性将人从其他动物中区别出来。因此,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才是人的本质体现,而异化劳动不是工人自觉自愿的劳动,对于工人而言它是外在的,反对自己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这是一种自身折磨,自我牺牲的劳动。放眼四周世界,内省我们自己的生活,“异化”岂止只存在于马克思笔下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异化依然随处可见。比如读书的异化,读书本是一场用智慧和文明洗礼生命的活动,本是小我回归本真、回归赤子之心的历程,本是个体修身养性、明智至善的过程,可又有多少人明晓此理并给予实践呢。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读书只是为完成家庭或社会所给予的任务,或者只是一個发财致富、追名逐利的工具,如此,读书本身已然成了人的对立面,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是痛苦,表现的更多是烦躁,而不是潜心学思过后别有洞天般的宁静和充实。在生活中,人要么是被迫求知,要么是装着求知,要么是不求知,而不是在兴趣的牵引下自觉自愿的求知。大多数人学习仅仅是为了谋生,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大多数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潜质,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便是异化了的读书,想想自己是否也在这个行列中,我们有勇气反躬自省吗?

求知本是人的自身需求,同样,爱也是人自身的需求,爱和劳动一样本身具有二重性,既要你爱对方,又要对方回馈你的爱,既要对方爱你,又要你回馈对方的爱。可现实中更多的是:只求索取不予付出的爱,父母为子女付出毕生的心血,子女回馈不一定回馈,年近八旬的老人膝下有四子却无人赡养,这种爱是否正常,值得我们反思。爱情沦为私欲的宣泄,丧失了本有的圣神和纯洁,难道这种爱也正常?因爱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反遭诬陷,难道这不是异化的爱吗?

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现代病何尝不是异化所得,有多少“低头族”和“不眠族”痴迷于手机和互联网,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宰者,这种异化现象我们并不陌生,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人若懂得人作用于自然、自然定会回馈人的道理,环境污染怎会来的如此气势汹汹,种种社会现象皆可由此得出。

不言而喻,所有的异化皆发生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其根本问题是人自身,倘若人人皆回归至本真的人,懂得外化即人作用于他物与回归即他物回馈于人是一体的,亦即现世的因果报应,还何来异化之说。

常听人抱怨,美好而高尚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而可笑。因为人越活越从生命的层次降低到了生活的层次,在物欲跌涨中大悲大喜,在焦虑与不安中四处奔波,却不知本真的生命中还会有另一番风景,人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回归本真的生命,让马克思笔下的异化成为永远不会翻新的历史,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更应该是我们为之践行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庆霞.“现代性”——批判的先声重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J].哲学研究,2004(6).

[3]陈宇.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改革与战略,2013(12).

作者简介:张强明(出生于1993年),男,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异化马克思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别开生面的描绘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