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

2018-03-23 07:03何毅亭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圈话语中华民族

文/何毅亭

《中国话语:说什么?怎么说?》陈曙光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话语权,是国之重器。大国复兴,话语不能缺席。

强大话语往往背靠强大国家。古往今来,中心国家的话语在每一时代都是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话语,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在每一时代都是占据世界舞台中心的国家。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雄踞世界之巅的位置,时间长达一千多年。从汉唐盛世直至康乾盛世,中国的农耕文明历经千年进化,达到辉煌的极致。中国古典话语,以其璀璨的内涵、深沉的智慧、优雅的身姿,辐射四方。近则泽被四邻,新罗和高丽、日本、琉球、越南及东南亚诸国,世受华风濡染;远则播及世界,在中亚、西亚、欧洲、非洲等遥远的地方,引起一阵阵文化激动。中华古典话语从古而今未曾断裂,“中华文化圈”成为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婆罗门教文化圈平起平坐的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可谓备受荣宠。

话语衰落往往源于国家衰落。近代以降,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被西方工业文明的浪潮“甩了几条街”。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不仅因为落后而挨打,也因为落后而失语进而挨骂。西方话语上升为世界的主导话语,占领了文化的高地,掌握了话语内容的定义权、话语议题的设置权、话语争议的裁判权。西方或以布道师身份出场,谋求将地域性话语上升为普世性话语,殖民世界;或以裁判者面貌出现,以西方是非为标准,对其他国家的话语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伴随着西方话语汹涌而至,中华古典话语被迫挤入历史暗角,失去了昔日荣光。

话语复兴寄希望于民族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历史大事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历史性伟大开端。68年,弹指一挥间。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国在时隔几个世纪之后,终于站在了民族复兴的门槛上。今日之中国,“物质上的强大”正在成为现实,但这绝不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全部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绝不能沦为一个物质发达、精神贫困的土豪形象。

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向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话语权和制度性话语权得到了大幅提升。APEC峰会、G20峰会、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举动牵动世界目光,低迷的全球经济、失调的全球治理无不期盼中国方案,中国从未推卸。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以及其他相关国际组织,无不期待听到中国声音,中国从未缺席。

但我们也有短板,中国话语权的短板在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尽管我们有自身优势和不少亮点,但“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学派、彰显中国价值上,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央党校教授陈曙光撰著的这本书,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探索。这本书聚焦“中国模式”“中国式民主”“价值观”三大主题,虽说难以勾勒出中国话语体系的丰满形象,却也捕捉了当代中国几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剖析。这是难能可贵的。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的成功实践已经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学术共同体已经形成了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期待来自中国的声音;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本身就包含了一整套既具有个人鲜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概念、新话语、新表述,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标识性概念,已经成为国际话语场的核心议题和基本共识。最重要的,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中国话语的复兴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太远的将来,中国的发展优势、制度优势、治理优势终将转化为国际舞台上的话语优势。国际话语的中国时代计日可期。

中国是行动的巨人,也终将成为话语的强者。

推荐阅读:

《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17)》

张幼文 黄仁伟主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17)》延续以往年度国际地位报告的惯例,以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作用为核心线索,全面评估2016年的中国大事,向读者展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崭新图景。报告分析了2016年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方面的重大主题,主要包括: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其世界意义;杭州峰会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经济增长与调整为世界经济作出新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发展;对外金融新格局与开放战略的调整;贸易大国确立及对世界贡献;改革红利为吸引外资注入新动力;对外投资迈入新阶段;中美大国关系不确定与确定并存;亚洲地缘政治关系及其动向;积极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新发展;中国与俄罗斯、欧洲的关系;中国与中东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的关系;国防科技体制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相信会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这两个城市。贯穿于北京和张家口,有一条重要的铁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伟大创举,这给旧中国人民大大地长了一口气。也向全世界宣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可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不管在哪个时代,京张铁路在中国人的心中都不愧称得起是神州大地上的另一条“天路”。 本书作者石玉林和京张铁路有二十多年的渊源,他在这本书中,留下了京张铁路的故事,写下了沿线的历史和传奇,讲述了沿途的魅力风光。

猜你喜欢
文化圈话语中华民族
画与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圈里事儿
雷人话语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