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2018-03-23 12:00许琴李俊峰
地理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

许琴 李俊峰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师课堂内化阶段实施翻转课堂情况的调查,分析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课堂内化阶段;实施问题

随着翻转课堂的引进和愈加成熟,其优势越来越明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为传统课堂忽视学生差异与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1]。用网络视频代替课堂的部分讲解,课堂时间用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概念和认知内容的能力将成为主流,但在课堂上真正实现翻转的班级却很少。高中地理课堂内化階段实施翻转课堂的现状如何?地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制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以了解当前地理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是参加安徽省2015年翻转课堂比赛的高中地理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课堂内化阶段实施翻转课堂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软件,共发放了 80份问卷调查,收回75份,有效问卷73份。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主要了解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现状,包括教师对问题单的课前设计与课中展示情况,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和依据,如何进行分组,如何利用学习任务单;第三部分是从教师角度了解翻转课堂的效果、反思及建议。

二、实施现状及问题

1.实施现状

(1)地理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调查表明,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虽然难度较大、过程复杂,但收获很多,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愿意继续探索;但仍然有26.03%的地理教师认为翻转课堂过于注重形式主义,实用性不强。目前,地理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

(2)翻转课堂学习目标设计。47.95%的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前完全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纲设计的三维目标,说明大部分教师在模仿新教学模式时很难将新理念融入思想中,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没有立足于学生;24.66%的教师认为应该根据学生能力设计最大化目标,部分教师尽管考虑到学情,但忽略了学习目标的高度;17.81%的教师根据任务单完成情况细化课标和考纲;结合学生以往的先验知识、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以及本节课相应的课程要求来制定学习目标比重较小,仅为9.59%,表明地理教师翻转课堂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依然采用传统目标设计手法,忽略了翻转课堂的本质和内在要求。

(3)地理教师对问题单的确定和展示。从表1和表2可看出,39.72%的地理教师通过任务单总结学生自学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还有部分教师在总结问题单时脱离了课标和考纲,过于以学生为主。对于“展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您对问题的展现形式多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有19.18%的地理教师选择用简述题的形式,说明部分教师将学习问题简单化、肤浅化,忽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4)合作探究环节的分组和问题分配。从表3、表4可看出, 37.8%的地理教师在对班级进行分组时选择按照已有座位随机分组,认为花费时间将学生分组是走形式,每节课都分不同的组别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课堂应该随时发现问题、讨论交流,说明部分教师忽略了翻转课堂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将更多时间用于个性化的关注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56.1%的教师选择将问题分为并列任务,每组担当不同角色,便于组间合作,最终将学生团结起来完成终极任务。但其中只有17.08%的教师选择同质分组,说明许多教师忽略了分组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2.存在问题

(1)地理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误区。许多教师认为翻转课堂在平时教学中很少用,准备工作量太大,尤其是课前视频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教师目前工作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这样会加大教师工作量,实际上,大多数教师走入视频制作的误区,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视频制作上,对于课堂上如何支配增加的自由时间思考很少,认为翻转课堂就等同于微课,等同于微视频的制作,从未提前计划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设计出发点仍然脱离学生。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中介者[2]。尽管许多地理教师都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总会在细节上忽略这个原则,在收集学生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后,仅对其答案进行柱状图等简单的频次统计,没有细致分析,甚至将任务单与课堂教学完全分离,之后的课堂教学仍然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

(3)课堂没有实现真正翻转。翻转课堂的出发点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学习内容的整齐划一,学习方式的统一要求,课堂上依然不变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习过程中生成性问题和想法的关注度依然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众多学者在总结国外翻转课堂实施情况和国内各地区优质课的基础上,将精华部分提取出来,融入不同元素,构建基于不同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看似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详细,地理教师的选择增加了,但发现最终都不约而同在课堂上按同一种流程进行,大致形成确定问题、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评价四个阶段。但实际上,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完成任务单的情况不同、每位教师独有特色的不同,都影响着教学流程的具体操作。教学模式应是不断变化的。

三、相关改进策略

1.加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作为高中生,在课前对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着大概的了解是有必要的,带着目标去学习有助于有的放矢,也有助于课堂结束后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学习目标的设计并不是将所对应的课标和学习目标进行简单罗列,而应设计一个课标群或学习目标群。经过长期积累,高中生地理知识储备差异很明显,此时问题分层的目的不是为了拉平每个人的能力,而应该尽量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同阶段应利用不同的方式。

2.重视课堂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完全颠倒了以往的课堂流程,自然需要一套新的配套课堂管理技巧,需要更多时间追踪和帮助学生。部分地理教师在设计具体课堂活动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小组活动时,教师往往只是给学生任务并没有给予小组学习策略(如将角色分配给团队成员,提供团体和个人的奖励等),在进行个性化指导时,教师只能够帮助一个学生,导致其他学生长时间等待。

3.灵活运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更适用于理科的教学模式,实施时应根据学情,教材分析来决定是否采用。地理是一门文理参半的学科,有些内容依然适合传统课堂,不是每节课都适合翻转。教育的本质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技术怎样发展,教育形式如何改变,决定教育这种质量的依然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品格,翻转课堂在运用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必须翻转。

4.实现整体翻转

翻转课堂作为一个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教师缺乏相关教育部门的培训,大多都在模仿,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因担心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不敢大幅度调整,只在保持现有课堂基本环节不变的前提下,将国外翻转课堂中课前微视频制作融入其中,美其名为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势相结合,实际上逐渐违背了翻转课堂的本意,最终还是回到传统课堂的胡同里。

参考文献:

[1] 缪静敏,汪 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

[2] 成汹涌.翻转课堂模式观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实施现状调查[J].外语电化教学,2016(4):5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翻转课堂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