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状态培养的研究

2018-03-23 11:40张秋颖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状态高职院校

【摘要】在我国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但现阶段高职院校主要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容易忽视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培养,更何况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一些学生缺少足够的自信,再加之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和本科同学相比较的自卑感都会让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成长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培养是保障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状态 积极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23-01

近年来,高职院校里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心理疾病问题频繁出现,导致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调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借助学生积极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身心成长的良性循环。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态现状

想要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需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的生活状态。在学习方面,就学生就读高职院校的目的性而言,虽然大部分学生年龄已满18岁,但仍存在不少学生的入学是受家长的意识主导,或者学生的入学只是高考失败后的无奈之举,学生缺少对学校生活的热情,甚至还存在着抵制的情绪,显然这对学生的学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发现,挂科、毕业的压力所占的比重远超过求知欲以及进取深造的比重,学生学习动机不纯,给学生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更容易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学生生活方面,学校食堂在学生饮食方面相差不大,但在衣物用品方面存在很强的攀比心理。尤其青年学生初入社会,网络信息更是如龙混杂,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强大,一些负面影响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阻碍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去。

二、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状态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学生完成学业学习的重要先决条件,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基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更为关键。乐观、积极、向上也正应该是青年学子应有的精神面貌,人生勇于望向朝阳才会享有阳光,对于学校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途径

(一)学校、家长共同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学生很缺少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学生一些心理障碍老师和家长也不容易发现,因而老师和家长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就尤为关键。而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明显。高职院校应该尽量开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完善课程机制,充实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心理课程的学习中预防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但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给予应有的关心和理解,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聊学生所见所想,其实学生的心理障碍就已经疏通了大半,切记沟通永远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重要的方式。

(二)营造学校积极向上的氛围

无数科研成果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多么关键,特别是在学生阶段,学生更像一张白纸,容易染上各种各样颜色,学生的一些重要品性就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学校环境氛围的营造,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开展轻松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良性竞争,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归属感,减轻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的迷茫感,给学生面对未来,面对挑战的自信。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控,净化网络

在新的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校不再是相对隔离社会的乐园孤岛,网络上充满各种诱惑和不良因素,很容易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走向歧途。網络技术越来越成为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的要点,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校内网络的监管能力,培养一批拥有过硬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让网络成为学校教育发展路上的助手而非绊脚石。

参考文献:

[1]玄洁.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 (33) :46-47

[2]黄福秀.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2 (18) :152-152

作者简介:

张秋颖(197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状态高职院校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