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入史漫话
——中国楹联是中国古今文学的艺术丰碑

2018-03-25 02:13谭全刚
对联 2018年12期
关键词:楹联对联文学

●谭全刚

人们长期以来所关注的对联入史问题,社会上曾经有几种说法:一是『对联无史』论,即近代的文学史没有中国楹联的地位;二是『不能入史』论,认为中国楹联是『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编入文学史;三是『入史无用论』,即认为中国楹联是『诗词附庸』,不是单独的文学门类,入不入史无所谓。

笔者认为,上述这几种说法,一是文化『视觉』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文学『味觉』不对。他们的文学爱好偏颇,只认为自己爱好的文学样式『有味道』,对联这门文学样式则乏味。三是文学『感觉』不对,他们主观臆断、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不知有汉。

我们只要认真地翻开中国楹联的发展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中国楹联同其它文学门类一样,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其对联作品在历代史志、文学名著、诗词曲赋和名胜古迹中都有它的踪迹和身影。

一、中国楹联作品在古今历代史志中历历在目

例如,南朝刘宋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就记载有孔融的『座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的对偶句,那时虽然没有『对联』的术语,但是这两句词语平仄和谐,字句洗炼,对仗工整,可谓是中国楹联史上第一副雏形对联。

又如,《晋代·陆云传》中记载的陆云与荀隐鹤在文学家张华家中的口头对句:

日下荀隐鹤;

云中陆士龙。

人们就称之为中国对联文学的开山鼻祖。又当代联家闻楚卿的《楹联唐早有,后蜀岂能先》中介绍了唐宋时期的几十副对联,如唐北海太守李邑的:

流风入座飘歌扇;

瀑水侵阶溅舞来。

上海联家蒋全令在《对联起于唐代》中介绍谭蝉雪先生在《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对联》: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宝鸡能避恶;

瑞燕可呈祥。

等。再说《宋史·西蜀孟氏》记载的孟昶自题桃符: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人们尊称此联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又一九八二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楹联拾趣》介绍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书写春联的故事,由: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到:

莺鸣北里;

燕语南邻。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到: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反映了我国对联文化发展的一段民间轶事。

到了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的对联和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反映了宋代对联文化已发展到千门万户。

到明代,清人陈云瞻的《簿云楼集萃》介绍明太祖朱元璋提倡写对联,并亲笔为屠夫写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到了清代十三位皇帝亲自为故宫题写匾联六百多副,又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一大批重臣名流都是清代的楹联高手,从而使清代楹联成为中国文学的第四大艺术丰碑。

二、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刊载着大量的对联佳作

中国楹联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它又与中国的任何一种文学门相融合、相映衬,例如八十年代初期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张梁森先生的《名著联语集萃》一书,就选录了我国十五部古典名著中的联语近两千副,其中《西游记》有六百六十多副,《红楼梦》有二百三十多副,《水浒传》有二百多副,《三国演义》有一百五十多副,《金屋梦》有一百三十余副,《后西厢记》有八十九副,《金瓶梅》八十五副,《林兰香》八十二副,《长生殿》七十九副,《董解元西厢记》五十五副……又一九九二年天津古籍书店出版的《古今联集》,是清代双鱼婴斋主人辑录的一部书法工具书,一共辑录汉碑集联、汉魏六朝集联和唐、宋、元、明、清历代集联多达三千三百多副,其中汉碑集联有七十多副,易林集联三十七副,汉魏六朝集联四十二副。汉碑集联有:

清以自修,忠以自朂;

敬而不怠,淡而不盈。

易林集联有:

鹊笑鸠舞大喜在后;

麟子凤雏和气所居。

汉魏六朝集联如:

俯仰终宇宙;

怀抱观古今。

集唐李白、杜甫联:

顾视清高气深稳;

文章彪炳光陆离。

等等。还有人们所喜爱的唐诗宋词。唐诗的五律和七律的颈联、颌联一般都对仗工稳、遣祠奇妙的对句,许多宋词也有奇巧的对偶句式。把律诗中的颈联、颌联和宋词中的对偶句抽出来,大多就是一副副奇妙的对联。

三、在中国古今众多的楹联书籍中,收录了如江似海的楹联作品

如当代联家唐意诚先生收集的《古今对联书目》有清前书目三十种,清代书目三百一十种,民国书目四百七十九种,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中国楹联首部对联书目开创者常江先生,赞扬唐意诚的对联书目是『破历史天荒的奇书』。这些联书都集结了成千上万副古代楹联作品。宋元明清的许多联家都辑录创作了大量的对联佳作。明代楹联大家乔应甲(乔阁老)的《半九亭集》就收录各种对联四五千副,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也收录各种佳联三四千副。当代联家周渊龙的《中国名胜楹联注释》收录注释各种古今名胜楹联三千五百多副,当代联家钟华一(已逝)的《清联》收录清代三千多位联家的佳联近万副。中国楹联学会编辑的《中国对联集成》巨著收录民国以前的古联达二十余万副,可以说,这些楹联书籍既是楹联作品书籍,又是楹联史志书籍。

四、在中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保留着大量的胜迹联语

中国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以为名胜古迹题写对联为胜事,从而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都有中国楹联的踪影。

北京故宫是中国名胜古迹的主要景观。自明代特别是清代历朝皇帝都为故宫的皇宫宝殿门楹居室题刻各种对联多达四百多副。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山水园林,这里的诸多景点也集中刻制悬挂各种对联二百多副。山东曲阜是我国和世界文化圣人孔子的故乡,这里也刻制、悬挂景观对联一百六十多副。西湖是我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重要景观,这里的众多景点也刻制、悬挂着各种名胜楹联一百四十多副。人们熟知的苏州园林的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眙园、虎丘等,也刻制悬挂三百多副佳联。还有中国的黄山、庐山、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等三山五岳,都刻制、悬挂着许多的名胜佳联。

又如我国的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每座名楼都刻制悬挂着名胜景点佳联五十副以上。

这些名胜古迹楹联以联证史,以景存联,凸显了中国楹联发展的长久历史,并已成为承载中国楹联历史的最好凭证。

五、在古今中国书法大全中,存留着大量丰富多彩的联墨珍品

笔者翻阅了《对联》杂志从创刊号到现在三百多期的『联墨缘』作品和《中国楹联》杂志的『联墨合璧』《中国楹联报》的『联家墨香』的联墨作品,有上万书法大家的两万多幅联墨作品。其中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

文章移造化;

忠孝作良图。

有明代诗文曲书画五奇之士徐渭的:

水茗苍蛟残夏扇;

河间红树早秋梨。

清代乾隆皇帝的: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种和协颂平章。

毛泽东为斯大林七十寿辰书写的: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舒同的:

道由白云尽;

春与青溪长。

沈鹏的:

政清人觉晓;

春暖燕知门。

等等。这些大量的古今联墨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对联入史的实况,从以上中国楹联发展和入史的历史事实,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否认不了的。它还可以证明如下几点中国楹联的文学理念:

①中国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样式。它已载入中国的历代史志将近两千年,汇集中国楹联的书籍也出现将近一千五百年。那种『对联无史』论者『对联不能入史』论者和『对联入史无用』论者,应当以中国楹联入史的事实作为一付清醒剂,把视觉放宽一点,放远一点,看清中国楹联发展史的本来面目。

②中国楹联早已登上帝王宫殿、门庭祠庙、书斋等大雅之堂。中国楹联是龙,不是虫,中国楹是大事业,不是小玩艺。那种认为对联是茶余饭后的『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论调可以休矣。

③中国楹联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鹤立鸡群』的独立文体。并有海纳百川的特性那种认为对联起源是『诗词本源论』『诗词母体论』『诗词附庸论』是完全错误的。

④中国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血脉、一朵奇葩。它发展到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对联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第四大艺术丰碑,那么,中国楹联发展到现在,当然可以称为中国古今文学的艺术丰碑。

猜你喜欢
楹联对联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巧出对联
楹联雅味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