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务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8-03-26 07:56曹仕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站段车务应急

曹仕权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处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是车务站段运输生产的指挥中枢,担负着安全盯控、应急指挥、生产组织及联系协调等重要职能。上海局车务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成立已有7年,25个车务站段通过指挥中心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安全监控、行车组织、应急指挥、结合部协调等各项职能。上海局车务系统先后对集团公司管内25个车务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既有现状进行了调研,为促进其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特提出相关对策,以便为车务站段指挥中心如何发挥作用提供辅助决策。

1 现阶段指挥中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车务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基本现状

(1)基本设备设施接入现况。25个车务站段指挥中心,基本都接入TDCS终端复示系统、实时运行图、施工及天窗修计划管理系统、车务视频监控系统、车务综合管理平台、接发列车远程监控智能分析系统、调车远程监控智能分析系统、短信(微信)通知平台等系统。其中,除徐州北站(已接入CIPS系统)、新长车务段外,其余23个站段均接入使用TDCS终端复示系统;新长车务段(资产归属合资公司)及所有高铁车站行车室还未安装接发列车远程监控智能分析系统,指挥中心无法监听行车室环境录音;除镇江站安装了咽喉区视频监控系统,其余站段指挥中心尚未接入咽喉区视频;站段指挥中心均未接入电子登销记系统,无法查看施工、维修作业登销记情况。

(2)管理模式状况。除徐州站指挥中心为独立部门外,其余24个站段归属既有部门管理。其中,8个车务段及淮南西站、蚌埠站归属调度科管理;乔司站、芜湖东站归属调度车间管理;上海、镇江、常州站归属营销科管理;南京东站双重管理(业务指导由安全、技术科;日常运输生产、管理,由调度车间负责);其余站段为安全科、技术科或安全技术科管理。

1.2 现阶段指挥中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车务站段中心在安全管理方面作用的发挥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站段没有完全按照路局文件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制度开展中心建设。主要表现在:

(1)功能定位出现偏差。功能定位是发挥中心作用和实施管理的前提和条件。中心作为运输组织与应急处置的核心部门,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部分站段中心功能定位上存在偏差,导致中心在功能发挥上还不完善,在日常监督检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均与路局要求存在差距。如上海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未将应急指导、过程盯控等基本职责纳入其中,日常仅作为视频监控、信息传递的单一机构。

(2)设备设施物防手段不多。虽然车务站段中心已接入了的部分信息、视频和通信设备,但离安全风险的全面管控,部分站段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视频设备。从站段中心建设情况来看,视频监控仅仅覆盖管内车间、站行车室、助理立岗作业点、道口以及高铁客运作业岗点,大部分现场普速车站客运作业岗位未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甚至个别车间、站设备安装后一直处于未启用的状态。如徐州北站中心监控范围仅涉及到车间、站的行车室、助理立岗作业点和杨屯站西道口,其余地方均未接入视频监控。另外,由于通信网络原因,各中间站视频监控设备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常出现死机、黑屏等问题。二是录音设备。就当前录音设备接入调研来看,调车作业、行车室录音、行车与客运联控等关键作业岗位的录音设备没有接入,导致日常作业过程监督存在监控盲区。同时也对应急处置以调查分析带来一定梗阻。三是分析设备。近几年以来,运输处正着力打造车务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如调车、接发列车等作业分析软件平台等也相继研发、投入,但就目前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分析软件的作用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大部分站段甚至还未将分析设备接入到中心。

(3)人员综合素质不满足建设需求。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组成存在缺陷。各站段中心专职值守人员普遍为年纪较大人员,对新设备、新要求适应较慢、对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迟缓、对关键作业的把握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均未中心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岗位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指挥中心岗位任职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日常被动应付音、视频等相关定量检查,流于形式,对关键作业和重点工作掌握和盯控不到位,整体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要求。

(4)制度制定落实和工作协调存在缺失。集中表现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部分站段制定的中心管理制度,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存在以偏概全、照搬照抄的现象;同时,结合部工作衔接存在断层、信息处理存在不畅通等现象。

(5)应急指挥作用发挥不够。一是作业过程控制有待加强。站段指挥中心把专职值守人员对车间(站)调车、施工等关键作业进行把关到岗情况的电话和视频抽查作为作业过程控制的主要工作,现场安全和现场控制主要依赖车间、中间站来落实,管理的职责需要进一步规范。二是应急处置指导有待规范。应急处置指导对专业业务及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是兼职值守人员由各职能科室专业管理人员担任,日常性工作和各分管专业不同,造成对出现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处置尚不能满足应急处置现场指导与技术支持的要求。二是应急处置指导缺乏流程化、规范化管理,对非正常应急处置过程中列车进路、电力错办、封锁错办、车辆防溜、命令递交、限速管理、首列放行等关键项点的流程控制和安全控制措施不熟悉,对现场处置情况不能动态掌握,主要依赖现场把关层控制,易造成处置不当。三是信息传递不到位。由于专职值守人员对相关应急处置场景不熟悉,对信息了解不全面、彻底,传递延误或错误,造成指挥中心把关层判断错误,延误应急处置时机。四是应急处置分析总结制度执行不够。信息报告内容简单,流于形式,仅对处置过程进行记录,不能对照相关办法和应急预案举一反三,发现现场作业、过程控制、结合部协调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完善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2 强化中心作用发挥的对策

2.1 准确功能定位,完善管理制度

(1)要求准确定位职责。从路局专业管理层面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车务系统基层站段中心的应急管理的归口职能,明确其负责对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技术支持、信息审核上报和初步分析的职能,充分发挥中心全天候、全方位的作用,提高车务系统基层站段的应急处置管理水平。

(2)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要亲自上阵,围绕安全监控、生产组织和应急指挥三大功能定位,明确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找准中心定位,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3)要求站段开展现状写实调查,对照管理规范进行专业自查,摸清管理短板、缺项。从最大地发挥中心作用出发,研究中心实施办法,针对功能定位偏差、人员配置缺位、制度落实缺失、监控质量不高等问题,制订整改措施,确保专业管理在指挥中心得到落实。

2.2 规范信息处置,确保渠道流畅

(1)制定行车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关键控制流程图。运输处选取一种应急处置场景,编制安全关键控制流程图模板;牵头组织部分站段业务能手,对各类应急处置场景,编制关键控制流程图。

(2)运输处牵头制定站段应急处置安全信息上报情况表,统一站段安全信息书面上报格式,实现安全信息要素表格化,后续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实现应急处置安全信息网上报告、流转,便于统计及分析。

(3)组织研发和试点运用应急指挥系统,构建过程管控、资源共享、辅助决策、应急通话、影像传输的智能化指挥平台。

(4)从安全信息要素着手,提升信息利用价值,强化信息处置流程。例如,镇江站为规范安全信息书面报告,实现了安全信息要素要实现表格化,编制了《镇江站行车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情况表》、《镇江站非行车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情况表》,通过表格固化了应急处置的关键要素,最大程度地写实应急处置全过程,便于事后的分析、评价;通过流程内容的提示,指导现场落实“一扣停、二报告、三通知、四登记、五销记、六组织”的作业规范;编制了《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信息要素不缺失,便于检索利用,落实了“一案一评价、一案一分析”的要求。

2.3 固化日常监控功能,完善物防、技防手段,发挥专业互补优势

(1)充分发挥监控设备的综合作用,倡导“中心作用发挥得越好,专业科室现场检查压力越小”的理念,确定了“科室专业指导、固化检查内容,中心量化盯控、强化现场执标”的思路,综合运用计划与实绩配对、实时与回放结合等方式,提高了监控检查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中心监控检查的量化要求,并通过对检查者的检查,保证盯控检查的质量,做到监控有标准、操作有流程、考核有依据。此外,专业科室根据专业管理的需要,在对接发列车视频、咽喉道岔视频、接发列车远程智能分析系统等设备检查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明确量化,解决查什么、怎么查、达到什么效果。

(2)补齐补强设施设备。要求各站段按照文件规定,对照行车安全、运输生产等方面的设备设施配备要求,逐项对照标准进行检查和梳理,确保相关设备设施配置到位,确保相关信息系统设置调试到位。同时,建议各站段增加投入,运输处做好协调,不断完善中心的设备设施,逐步实行站段管内生产岗位既有已建成的视频、音频设备全接入,同时应用先进、便捷的通信传输、分析设备,为中心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3)相关建议。建议对车务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墙监控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在高铁行车室安装接发列车远程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并接入指挥中心,可实时、回放行车室环境录音、闭塞电话、车机联控;接入微机监测系统,可实时、回放接发列车作业信号开发、进路排列情况;安装道岔咽喉视频,可视频查看调车作业情况,遇非正常行车时,可视频查看道岔及进路准备情况;接入电子登销记查询系统,可主动掌握施工、维修作业等登销记情况;完善车务综合管理平台,将指挥中心相关台账资料(如视频检查记录、应急处置过程写实记录等),可电子化录入车务综合管理平台,减少纸质记录,便于统计及分析。

2.4 切实提高专职值守人员业务素质

(1)配齐配强人员。设置站段指挥中心专职值守人员岗位门槛,坚持“逢进必考、公开招聘”的原则,将人员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指挥中心,已担任本岗位工作的通过培训教育,逐步达标。

(2)强化安全意识。中心人员首先要明确岗位的定位与重要性,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遇到突发事件与设备故障要提前研判,全面分析事态的发展的方向。根据预案与要求及时通知分管领导与部门,实时掌握事态发展与处置过程,养成记录信息时间、内容与来源的习惯。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衍生情况,杜绝出现“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臆测处置。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对安全意识的灌输与养成,强化安全预警,做好处置分析,补强不足之处。

(3)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优化中心人员业务培训方式,结合站段实际,突出岗位特点,有的放矢;要精简培训内容,突出重点编制中心岗位《作业指导书》,筛选出“必知必会”的内容,重点培训。中心全员定期由安全科、技术科、营销科等专业科室组织培训,并组织参加业务技能考试,要求专业值守人员熟悉各类信息处置流程,提高上下对接信息的质量。

(4)实行双向交流学习,拓展应急知识普及。实行车间、中间站与中心人员双向交流学习,组织中心人员到车间(站)熟悉掌握情况,了解现场的作业流程,根据“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学习岗位。车间主任(副)、中间站站长(副)及管理人员到中心参加培训,掌握各项设备运用知识,不断提高中心和车间(站)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

(5)加强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要总结经验,熟练掌握监控设备性能和接收运输生产任务的基本技能,正确处理有关事务,形成工作经验相互分享、讨论的良好氛围。可对值守人员进行专题补强培训,还要加强新任值守人员对于中心的定位以及岗位职责的认知,补强必要的相关知识,以胜任专职值守人员的岗位。

(6)全面规范值守人员岗位职责。专职值守人员要对照安全信息、应急记录等项要求逐项落实;兼职值守人员要围绕应急处置指导、关键作业抽查等要求逐项落实,促进值守人员岗位履职不断规范。

(7)强化安全盯控。一是提高日常盯控质量。提高盯控标准,编制视频、音频菜单式盯控流程表,实现盯控流程化,以“√”和“×”表格的形式,提高安全关键盯控效率和质量。二是强化关键盯控。运输处明确安全关键盯控事项内容,盯控手段和盯控流程表。站段指挥中心每日(班)确认关键盯控内容,并根据盯控流程表进行盯控和记录。

2.5 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中心管理

(1)全面梳理完善工作制度。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规范中心管理。严格按规定建立和落实安全监督检查(调车安全、施工安全、作业变化、视频监控、重点运输跟踪、对标检查分析)、信息处置、运输生产、评价分析、责任追究等基本工作制度。同时,完善中心整套工作流程,同时确定总体目标和效能评估,强调信息流转和处置过程并重,推行中心管理体系,以体系规范监督;

(2)强化应急管理。遵循“导向安全、按章处置、减少损失、方便旅客、单一指挥”的应急处置原则进行,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网,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机制,相互配合、联动协作,确保站段应急处置工作平稳、可控。

(3)完善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指导书。从集团公司专业管理层面的角度,围绕安全监控、生产组织和应急指挥三大功能定位,明确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找准中心定位,进一步明确中心归口管理部门,明确中心与职能科室间职责分工,明确专职(兼职)值守人员相关岗位要求,同时建议每班专职值守人员1人的客运直属站增加专职值守人员,负责客调命令传递落实、客运视频检查及盯控、旅客投诉处理等客运业务。集团公司运输处制定专职值守人员岗位作业指导书模板,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等内容,并指导各车务站段做好岗位作业指导书修订工作。

猜你喜欢
站段车务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关于推进实施CTC标准化运用站段的实践与探索
铁路车务站段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水平的工作探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STP车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及对分路不良问题的处理
车务数据维护系统在SA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车务安全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岗位技能达标考核活动在站段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