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用渔药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2018-03-27 01:12陈健荣刘利平
水产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渔药二氧化氯幼鱼

陈健荣,刘利平

(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花鳗鲡(Anguilla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称鲈鳗、花鳗、雪鳗、溪鳗、鳝王,是典型的降海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1],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均有零星分布。花鳗鲡营养价值高,是营养学意义上的优质蛋白源,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高达43%,富含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等有助于术后康复的氨基酸;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总脂肪酸的比值,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与总脂肪酸的比值在5种鳗鲡中均为最高;肌肉中富含磷、钾、铁和锌等多种矿物元素[2-3],是理想的矿物质营养来源。花鳗鲡是我国极为珍贵的食用鱼类,但由于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以及毒、电渔法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拦河建坝修水库及水电站等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通道等原因,导致花鳗鲡的野生资源日益匮乏,1988年被我国列为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

近年来,随着欧洲鳗鲡(A.anguilla)被纳入《华盛顿公约》保护范围,鳗鲡(A.japonica)苗种资源的萎缩,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逐渐从东南亚地区引入苗种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的花鳗鲡进行养殖,促进了花鳗鲡养殖产业化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关花鳗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模式、生化组成、环境胁迫、致病菌等方面。花鳗鲡在苗种培育等养殖过程中,易感染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常见的病害有烂尾病、迟缓爱德华菌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鳗居线虫病等,存活率和成品率均不高[4-5],给养殖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花鳗鲡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关于花鳗鲡疾病的防治研究得不多,仅见部分药物如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急性毒性[6]。防治花鳗鲡疾病的常用渔药用量主要参照其他鱼类,但不同鱼类的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7]。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和二氧化氯4种常用鱼病防治药物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刺激、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以及花鳗鲡幼鱼对这4种渔药的敏感性,旨在为花鳗鲡养殖中出现的细菌性、寄生虫疾病防治的用药剂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花鳗鲡幼鱼购自福建吉祥花鳗渔业有限公司,降温运输至上海海洋大学滨海水产养殖场,经水温平衡后暂养在5.0 m×3.0 m×1.0 m的室内水泥池中,根据初始生活盐度,一周内梯度淡化。驯养前期给花鳗鲡幼鱼投喂水蚯蚓,后期用福建高农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黑仔鳗鱼饲料进行转饵,日投喂5次,吸污换水1/4,保持良好的水质。驯养30 d后,挑选体表无伤、活力强、规格相近的试验鱼进行试验。试验鱼平均体长(51.06±4.95)mm,平均体质量(0.16±0.07) g。

试验用渔药见表1。

表1 试验用渔药的种类及其性状

1.2 方法

采用周永欣等[8]的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花鳗鲡幼鱼随机放入3 L的锥形玻璃瓶,每瓶10尾幼鱼。4种渔药设5个质量浓度梯度(表2),每个质量浓度梯度设3个平行。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水温在27~29 ℃,溶解氧水平≥7.0 mg/L。

预试验中,测定4种渔药对花鳗鲡幼鱼的24 h最低全致死质量浓度和最高全不致死质量浓度,以此作为正式试验时质量浓度的上、下限,按照等对数间距设计和配制各试验质量浓度梯度(表2)。食盐直接加入试验水体溶解,其他药物用蒸馏水配制成母液,再加入试验水体。

试验前停喂1 d,试验期间微增氧,不投饵。高锰酸钾、甲醛和二氧化氯等易氧化和易挥发的药物每隔24 h换液1次,食盐不换液。试验期间,前8 h连续观察和记录花鳗鲡幼鱼的毒性反应,其后每隔6 h观察花鳗鲡幼鱼的体色、游泳姿势和体表黏液等状况。以镊子夹住试验鱼尾柄部1 min无反应判定为死亡,及时取出死鱼,观察和记录试验鱼24、48、72、96 h的死亡数。

1.3 数据处理

4种药物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均取24、48、72、96 h死亡率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用直线内插法求出4个时间点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将药物的质量浓度转换为质量浓度对数,以质量浓度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拟合回归方程。根据Turubell公式,计算4种药物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SC):

SC=48 hLC50×0.3/(24 hLC50/48 hLC50)2

表2 4种渔药的试验质量浓度梯度

2 结 果

2.1 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毒性较强。当高锰酸钾质量浓度为4.00、4.75 mg/L时,试验鱼明显不适,四处游动,2 h后伏在瓶底,但活力较好,长时间后身体僵硬,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红棕色的黏液层,身体侧卧或翻卧在瓶底。4.75 mg/L质量浓度组7 h后出现死亡,30 h全部死亡。

不同质量浓度的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不同。随着高锰酸钾质量浓度的增加,花鳗鲡幼鱼的致死效应增加(表3)。根据拟合回归方程得出,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5、3.66、3.46、3.3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74 mg/L(表4)。

表3 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表4 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

2.2 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花鳗鲡幼鱼对甲醛溶液反应敏感。当甲醛质量浓度达110.00、101.66 mg/L时,花鳗鲡幼鱼反应剧烈,四处快速游动,1 h后大多数伏在瓶底,分泌少量黏液,活力一般,分别在5 h和8 h出现死亡,110.00 mg/L质量浓度组的花鳗鲡幼鱼在26 h时,死亡率达100%。

随着甲醛质量浓度的增大,花鳗鲡幼鱼的死亡率相应增加,当甲醛质量浓度为101.66 mg/L,24 h死亡率达50%,72 h达100%。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04.74、93.75、89.95、88.7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2.54 mg/L(表5、表6)。

表5 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表6 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

2.3 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花鳗鲡幼鱼对食盐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当食盐质量浓度为28 318 mg/L和35 000 mg/L时,花鳗鲡幼鱼游动快速,不久便伏在瓶底,体色发白,分泌大量的黏液,仅有少数鱼游向水面,活力较差;35 000 mg/L质量浓度组1 h后有花鳗鲡幼鱼死亡,2 h后有50%的鱼侧卧或侧翻,15 h后100%死亡;而28 318 mg/L质量浓度组24 h死亡率为36.7%,15000 mg/L质量浓度组96 h死亡率只有6.7%。

当食盐质量浓度低于18 538 mg/L时,花鳗鲡幼鱼96 h的死亡率低于17%;当食盐质量浓度达22 913 mg/L时,花鳗鲡幼鱼96 h的死亡率为60%~100%。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7 392、25 461、23 699、22 27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600 mg/L(表7、表8)。

表7 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表8 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

2.4 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花鳗鲡幼鱼对二氧化氯溶液反应最敏感。当花鳗鲡幼鱼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二氧化氯药液后,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大部分试验鱼都游向水面,浮躁不安,0.5 h后都伏在瓶底,呼吸急促,2 h内出现死亡,4 h后试验鱼的状态趋于稳定。3.48 mg/L和4.00 mg/L质量浓度组中花鳗鲡幼鱼在0.5 h内均出现死亡,24 h后花鳗鲡幼鱼的死亡率分别为46.7%和56.7%。

当二氧化氯质量浓度达3.03 mg/L时,花鳗鲡幼鱼的96 h死亡率为90%,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74、2.76、2.60、2.44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45 mg/L(表9、表10)。

表9 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表10 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

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对照组中花鳗鲡幼鱼的96 h存活率为100%,随着渔药质量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死亡率升高。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和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74、22.54、6600、0.45 mg/L,花鳗鲡幼鱼对上述4种常用渔药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甲醛>食盐。

3 讨 论

3.1 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毒性作用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产养殖中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和杀灭单殖吸虫类等寄生虫,治疗鳗鲡烂尾、烂鳃等疾病[9]。但是在碱性和微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易产生二氧化锰沉淀,引起鱼体组织发生暂时性的病理变化[10]。不同鱼类对高锰酸钾的耐受能力不同,本试验中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74 mg/L,低于美洲鳗鲡(A.rostrata)仔鳗(1.14 mg/L)[11]。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 mg/L,远低于欧洲鳗鲡(7~10 mg/L)[12],说明花鳗鲡对高锰酸钾比美洲鳗鲡和欧洲鳗鲡更敏感。与其他科的鱼类相比,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与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0.75 mg/L)[13]、松江鲈鱼(Trachidermusfasciatus)(0.78 mg/L)[14]非常相近,高于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0.42 mg/L)[15]和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鱼种(0.6 mg/L)[16]。鱼类养殖过程中,高锰酸钾常用量为0.5~1.0 mg/L[9],本试验得出的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在其常用量范围之内,可以认为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使用时需谨慎控制剂量和时间。但是,高锰酸钾胁迫对鱼的抗氧化系统和肝脏组织造成损失[16],建议施药后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和保肝的药物,促进鱼体恢复。

3.2 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毒性作用

甲醛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是一种强还原剂,易挥发,对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与同属鱼类比较,本试验中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为22.54 mg/L,高于双色鳗鲡(A.bicolorbicolor)仔鳗(10.43 mg/L)[17],远低于美洲鳗鲡仔鳗(68.5 mg/L)[11]。甲醛对花鳗鲡幼鱼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93.75 mg/L,低于欧洲鳗鲡(200~300 mg/L)[12],说明花鳗鲡对甲醛较敏感。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与泥鳅(25.30 mg/L)[13]和蓝点笛鲷(Lutjanusrivulatus)幼鱼(19.88 mg/L)[18]相近,远低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19]幼鱼(73.67 mg/L)、松江鲈鱼(99.34 mg/L)[14],说明甲醛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存在极大的种间差异。生产中甲醛的常用泼洒量为10~30 mg/L[9],本试验中甲醛溶液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在其常用量范围内,但甲醛使用量较大,成本高,建议通过控制时间用浸泡的方式防治相应的疾病。

3.3 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毒性作用

食盐通过改变渗透压,杀灭一些体外寄生动物和病原体,防治多种细菌性、真菌和寄生虫病。低质量浓度的食盐还能净化水质,促进鱼类分泌黏液降低应激性,刺激食欲等[20]。本试验中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为6600 mg/L,是梭鲈(Luciopercalucioperca)鱼种安全质量浓度(980.020 mg/L)[21]的7倍,是金鱼(Carassiusauratus)幼鱼安全质量浓度(704.2 mg/L)[22]的9倍。当食盐的质量浓度达到22 913 mg/L,花鳗鲡幼鱼的24 h死亡率仅为13.3%,说明花鳗鲡对盐度的耐受性很强,生产上多用食盐防治花鳗鲡烂尾、烂鳃等常见疾病。但高质量浓度的食盐易导致鱼体脱水、体表黏液脱落,降低鱼体对病原的抵抗力[23],生产上的使用量不宜过高。

3.4 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毒性作用

二氧化氯是近年来养殖生产中使用较多的广谱杀菌消毒剂,逐渐代替了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剂[24],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特点,主要用于水体的消毒[9]。本试验结果显示,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最强,其安全质量浓度为0.45 mg/L,与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鱼种(0.51 mg/L)[25]和金鱼的安全质量浓度(0.48 mg/L)[26]非常相近,远低于泥鳅(232 mg/L)[27]。但在微增氧的条件下,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毒性有明显的时效性,2 h内花鳗鲡幼鱼出现大量死亡,4 h后恢复稳定,更换药液后又开始死亡,该现象与张耀武等[25,28]观察到的黄颡鱼鱼种和日本黄姑鱼(Nibeajaponica)幼鱼的现象相似,这可能是由于药物的挥发和不稳定性引起的。

4 结 论

化学药物对鱼类毒性等级评价标准,根据其半致死质量浓度划分为4级: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小于0.1 mg/L为剧毒,0.1~1.0 mg/L为高毒,1.0~10.0 mg/L为中毒,大于10.0 mg/L为低毒[29]。据此标准,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属于中毒药物,甲醛和食盐对花鳗鲡幼鱼属于低毒药物。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接近生产中常用量,有一定的风险,故在使用时需控制好用量和用药时间;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常用量,在花鳗鲡养殖过程中可放心使用;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厂家推荐的使用量,但对花鳗鲡幼鱼有较强的致死效应,建议水体消毒2 h后再放入鱼苗。但在生产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给药,密切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Ege V.A revision of the genusAuguillaShaw,a systematic,phylogenetic and geographical study [J].Dana Rep,1939(16):1-256.

[2] 罗鸣钟,关瑞章,靳恒.五种鳗鲡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14-722.

[3] 姚清华,苏德森,颜孙安,等.不同种菲律宾鳗鲡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特征比较[J].中国食品学报,2016,16(4):244-250.

[4] 杨方园,关瑞章,李忠琴,等.花鳗鲡病原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2):81-87.

[5] 周李柳,但学明,刘丽,等.花鳗鲡苗种培育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4):199-200.

[6] 林岗,张倩,饶小珍.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急性毒性[J].海洋渔业,2011,33(4):467-471.

[7] 李文静,黎中宝,郑伟刚,等.三唑磷对5种鳗鲡幼鳗的急性毒性实验[J].南方水产科学,2009,5(6):13-18.

[8] 周永欣,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112-114.

[9] 杨先乐.新编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54-160.

[10] 陆建学,王建钢,周凯,等.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海洋渔业,2006,28(1):55-59.

[11] 卢迈新,黄樟翰,肖学铮,等.美洲鳗仔鳗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1,28(4):153-155.

[12] 李学贵,凌伟专.几种药物对欧洲鳗鲡毒性及对拟指环虫病冶疗效果的观察[J].福建水产,1997(3):25-32.

[13] 杨启超,万全,赵俊峰,等.4种常用鱼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生态学杂志,2006,26(2):93-95.

[14] 周裕华,周文玉,潘桂平,等.4种常用药物对松江鲈鱼急性毒性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56-257.

[15] 牟洪民,唐黎,王吉桥,等.4种常用渔药对鲢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10,40(5):76-79.

[16] 朱友芳,严志洪,洪万树.高锰酸钾对中国花鲈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1,6(2):176-181.

[17] 樊海平,林煜,卓玉琛.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12):1283-1286.

[18] 施钢,陈刚,张健东,等.4种水产药物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试验[J].南方水产科学,2011,7(3):50-55.

[19] 程敏红,杨小立,庞强,等.5种常用渔药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4,33(2):69-74.

[20] 张永泉,尹家胜.四种药物对哲罗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学杂志,2007,20(2):58-62.

[21] 陈罗明,凌去非,魏宾,等.四种常用鱼药对梭鲈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492-495.

[22] 朱正国,臧维玲.Cu2+和食盐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8,17(1):109-112.

[23] 陈万光,周芬娜,邓平平,等.3种常用药物对高体鳑鲏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科学,2010,29(9):543-545.

[24] 周剑,杜军,刘光迅,等.4种常用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5):1920-1924.

[25] 张耀武,陈万光,郑建武,等.5种常用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生态学杂志,2009,2(1):122-125.

[26] 周顺,李文祥,杨宝娟,等.常用消毒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对小林三代虫的杀灭效果[J].水生生物学报,2016,40(1):97-102.

[27] 张俊杰,鄢庆枇,李胜忠,等.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0,29(12):729-731.

[28] 査智辉,许文军,谢建军,等.几种常见水产药品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生态学杂志,2010,3(5):66-71.

[29] 孟紫强.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9-155.

猜你喜欢
渔药二氧化氯幼鱼
忆知名人物对中医药论断浅谈中草药渔药的研发方向
渔药年产值8亿元,41家兽药GMP企业!凭借“渔药名片”,今年临猗有哪些改变?
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临猗打造“渔药名片”,渔药之乡将强势崛起,引领中国渔药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购买锦鲤幼鱼有诀窍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
二氧化氯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二氧化氯对污水厂出水的消毒及综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