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类散糊治疗唇周湿疹疗效观察

2018-03-28 06:42刘小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皮疹湿疹

刘小华

唇周湿疹多发病于儿童,其次是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骚痒[1],合并细菌感染者,易渗液结痂,张口时痛感明显,因对患者生活、学习、工作造成影响。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多数患儿易反复发作。笔者2011年5月—2016年4月治疗唇周湿疹患者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为本院门诊明确诊断,无合并继发感染,且72h后来院复诊的唇周湿疹患者,按首次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45例,男 19例,女 26 例,年龄 7~27岁,平均(16.20±8.85)岁;病程 2~18 周,平均(12.38±7.66)周;根据皮疹范围或是否渗出分级[3],轻度(指唇周局部红斑、丘疹)24例,重度(指唇周局部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或远处湿疹并发者)21例。对照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 7~26 岁,平均(16.22±8.85)岁;病程 2~18 周,平均(12.39±7.68)周;皮疹程度分级,轻度 23 例,重度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诊断困难者,可通过病理检验最终确诊。

2 治疗方法

在每日就餐后用温水清洗脸和唇周局部的基础上,治疗组用锡类散糊(锡类散1g倒入小瓷杯内并滴入10滴熟芝麻油后拌成糊状)外涂皮疹局部,1天3次;对照组给予复方曲安奈德乳膏(规格:5g/支)外涂皮疹局部,1天3次。连续用药治疗,每隔72h后复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指标:询问患者诊治后痛、痒症状的轻、重变化,皮疹范围大小变化,炎症糜烂、渗出、结痂状况和面积大小变化。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及百分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5]制定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痛、痒、皮疹消失,炎症面积缩小70%以上,渗出物消失且糜烂面积消退50%以上。有效:痛、痒、皮疹消失,炎症面积缩小30~60%,渗出物消失,糜烂处周围组织充血消退且面积消退30%以上。无效:炎症面积缩小30%及以下、无变化或症状加重者。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72h后,治疗组轻、重度患者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分别为100%和90.5%,对照组为82.6%和61.1%,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轻=4.190,P=0.041,χ2重=5.781,P=0.016)见表 1-2。

表1 两组轻度唇周湿疹患者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重度唇周湿疹患者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唇周湿疹是发病于口唇黏膜与皮肤移行处的一种皮肤病,常因皮肤局部角质层损伤引起,多由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而成[6]。

人体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由外向内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且皮下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7],表皮内虽然没有血管,但营养物质、淋巴液及白细胞可通过基底膜进入表皮进行物质交换和进行炎症反应[8]。因口唇是人体食物等物质进入人体内的第一道关口,而且皮肤薄,特别是使用不合格的餐巾纸等物质擦拭口唇及其周围皮肤,因此该部位皮肤角质层更容易受损[9],加上温暖潮湿的局部环境,细菌和真菌容易生长、扩散也快[10],而局部外用药物也易扩散吸收[11]。锡类散是主治口腔、咽喉部位炎性疾患的常用散剂,锡类散糊能够口服[12],配制简单,使用方便,因此,易被患者和其家属接受。

锡类散主要成份为西瓜霜、寒水石、人工牛黄、珍珠(豆腐炙)、硼砂、硇砂炙、冰片、青黛、象牙屑、壁前炭等;方中西瓜霜、寒水石、象牙屑、壁前炭具有利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缓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青黛、冰片、牛黄有抑菌、抗炎、解痉、治癥瘕痃癣、斑疹等作用;珍珠(豆腐炙)、硼砂、硇砂炙有清心、凉肝、息风、解毒作用。因此锡类散内服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外用治疗疹毒等作用。笔者主要利用其消炎、消肿、治疗疹毒等诸病[13]作用治疗唇周湿疹,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白细胞下降、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敏华,艾志琼,黄玲,等.大理市3~19岁儿童及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现况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1):1184.

[2]赵惠琴,陈洁.20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15,17(10):1823-1824.

[3]吴建清.保守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动态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15,17(7):1156-1159.

[4]张建中.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5]张丽娟,陈晴.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5):305-306.

[6]林景荣.特殊部位病变的皮肤镜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21-524.

[7]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等.皮肤性病学[M].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72.

[8]孙婧,弓娟琴.自身炎症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41(1):41-44.

[9]赵宏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1):43-45.

[10]张建中.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发展及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40(1):67-69.

[11]张芳芳.食物特异性IgG4在并发胃肠道症状的食物过敏性湿疹患儿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12):1248-1251.

[12]徐俊本,陈凯章.常见病中成药实用速查宝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375-381.

[13]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94.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皮疹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Seminar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实行新的投稿费用优惠政策/《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投稿方式及稿件处理流程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