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创”背景下“村企共建”发展路径分析

2018-03-28 08:38胡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双创政策人员

胡蝶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正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过程。这种转型使得进城就业形势恶化,扎根城市变得愈发艰难,在传统落叶归根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开始返乡创业。与此同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的出台,以及支持农民返乡下乡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返乡的热情,农民工逐渐转变为“创业者”。创业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新路径,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1]。

1 湖北省返乡下乡创业现状

据统计,2017年我国返乡下乡双创人员达740 万人。湖北省返乡下乡“双创”活动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该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零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极大地提升了我省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然而,尽管国家和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返乡下乡的乘数效应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1.1 农业劳动力素质仍然偏低

尽管近年来,返乡下乡人员增多,但该省农村目前仍呈现出老和小的“两头”多,青壮年不多,返乡下乡人员虽然在城市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整体的劳动力素质仍然偏低。2016年农业经营人员中55 岁以上占41.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4.3%,高于中部地区5.9 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 个百分点。

1.2 返乡创业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返乡下乡人员回乡下乡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相当大比例的农民工回乡仅仅创办的是个体工商户,其他中小企业也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创业资本有限,融资渠道也较窄,农民创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2]。

1.3 返乡下乡创业产业投资分布不均

返乡下乡创业主要集中在一、三产业,投资二产业项目较少,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家乐、餐饮娱乐、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等行业。这种明显的个体化及分散化特征不利于返乡下乡创业乘数效应的发挥。

2 充分发挥“村企共建”模式的必要性

湖北省返乡下乡创业所呈现出的个体化、分散化特征使得创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且不利于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另外,政府的各种扶持与补贴政策如果广泛用于各种微型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分利,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并且个体企业因其规模小,市场话语权低,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不足,最终容易导致企业创业失败。

表1 关于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

因此,要使农村双创活动取得持续的成功,必须改变这种个体化、分散化的创业局面。近几年来出台的政策也在试图改变这种情况,从历年的政策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政策的导向性,这一系列政策都在将农村创业引向更具规模化、合作化、专业化、集群化的方向,这对于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改善个体农民工返乡分散创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3]。

但政府的各种政策引导,不管是围绕特色产业,发作农村服务、打造特色品牌,还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和潮流,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都需要返乡下乡人员、农民工或农村本地农民来承接,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营主体普遍缺乏创业资金和创业的理念,而广大返乡下乡人员资金也有限,对农村资源和农业的了解不及当地农民,如何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又能充分发挥农村当地的资源,“村企共建”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3 “村企共建”发展路径

该文中的“村企共建” 是指返乡下乡人员或者企业,依靠自身的资金、先进的理念,技术、管理优势与拥有特色资源或产业的村进行合作,共同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者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充分整合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村企共建”中,当地政府,新成立的合作组织、当地农民是主要的参与主体。在征地补偿、就业安置、环境保护等方面,各个利益相关者都会参与其中并相互制约,进而实现平衡,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4]。具体的村企共建路径可参考如下。

3.1 村校企共建农业产业园

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庄,可以与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大型企业的资本、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创办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而将高校纳入进来,主要是为了在园区建设方面提供规划引领、人才培育、技术支持等全方位的服务,将企业纳入进来,是希望借助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充分搞活农村经济,将农村丰富的农业资源充分进行挖掘,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建立农业加工产业,以及与之配套的农业服务产业,形成长效造血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5]。

3.2 村企共建旅游村庄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可以与企业合作,按照“企业+村委会+农户”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全村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全村旅游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使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村集体再和企业合作,统一乡村建设和景区规划,将景区发展和老百姓的私人建设统筹考虑,将景区建设与村里的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打造美丽乡村整体规划。同时,在乡村公园、乡村农场、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休闲观光、花卉观赏、养生度假等方面全方位开拓市场,打造乡村旅游全产业链。

3.3 村企共建乡创平台

对于资源特色不明显的村庄,要发展,就必须要充分聚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返乡下乡人员,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若能激发其回乡创业,不失为一件好事,然而由于个体力量单薄,资本有限,创业较为艰难。乡创平台不仅能把返乡下乡双创人员聚集起来,交流经验,对接资源,还能很好的宣传政府政策,引导投资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双创人员共同建立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好的发挥政府政策的乘数效应,使农村双创活动向规模化、合作化、专业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6]。通过村办乡创平台,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有志于农业创业的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激发农村本地的创业热情,还能更好地整合农村当地资源,并以平台为孵化器,孵化更多的双创项目。

猜你喜欢
双创政策人员
政策
政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助企政策
政策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