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训练 积累 培养

2018-03-28 10:57彭苏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虫子花生课文

彭苏华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核心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而读写结合是实现“语用”目的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课文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读写结合是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朗读指导,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范文阅读中吸收的营养、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让学生在“读”中悟“写”。

在《我要的是葫芦》指导学生朗读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几幅图问学生:“这图上有什么呀?”有葫芦藤、绿叶、小花。“这葫芦藤、绿叶、小花长得怎么样?”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学生读好细长、长满、雪白。然后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进行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最后把这句话放在这个自然段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了。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推敲词句,从词语到句子到段落,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既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语言,最终达成“积极语用”的效果。

二、句子训练,学以运用

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所有再高再深的内涵,均隐藏于词句的背后。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进行一层一层地,如剥笋一样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领悟文章的真谛,更要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悟出写法,领会意图,培养语感,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进而学以运用。

比如《我要的是葫芦》里面出现的两个反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此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两个反问句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个反问句的意思,再出示两个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反问句的语气强烈,表达的意思更清楚,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理解“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这句时让学生自主朗读、比较。顺势引导学生在朗读、比较中理解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拓展训练。

三、素材积累,天天动笔

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我只觉得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引导学生适时练笔,写自己的真事真话,丰富积累,锤炼语言,养成“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

我在指导五年级学生习作时,剛开始,大部分学生他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可以写今天发生了一些值得写下来的有趣的事;或者我看了书,把里面有喜欢的句子记下来。同时我也仿照老舍先生的方法建议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家人或同学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逐渐地养成每天都写一写这种习惯。同时,在学生写一写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写的方法加以引导。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把笔头子练得更灵巧,又能积累作文素材。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写着写着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写作方法,养成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读写结合、养成能力

小学生是善于模仿的,习作从模仿走向创造,也符合教学规律,关键在于模仿对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含量。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文章是学生练习朗读,模仿习作的典型。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宝贵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细心去观察文章的句式特点,去体悟文章表达的妙处,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让学生归纳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件事后,再进行追问:哪些内容讲种花生、 收花生、尝花生?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这几个环节只用了寥寥几笔,而“议花生”一个环节却占了大部分篇幅,从而讲清本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一写作特点,强调平时写作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引导理解如何把议花生这部分内容写具体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课文先写花生的好处,接着写花生最可贵的之处,再把花生跟苹果、石榴、桃子进行对比,最后写从中明白的一个道理。为了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我又出示课外阅读资料《小松树》,让学生读《小松树》,仿照课文议花生这一部分写一写小松树,让学生进行练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训练的读写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研读教材一定要聚焦语用,在教学中将语感培养、语言知识教学和思想情感教育熔于一炉,真正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作者单位:陆河县实验小学 广东】

猜你喜欢
虫子花生课文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虫子的信
花生去哪儿了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