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别化材料《立体拼图》观察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2018-03-28 10:57薛沈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朱迪盒子图案

薛沈琎

引子:“关于学习故事”

在幼儿园近期对“个别化学习”的专题教研中,我们一直遵循着“支持儿童学习始于观察”的原则进行观摩活动。在材料设计和投放后,我们的观察要求是随机选择任一幼儿或一组幼儿,跟踪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包括:区域名称、区域材料、对话、动作、表情等。期间,我们可以出于想要了解幼儿想法的目的与其对话,但是不会干预幼儿的游戏方向和内容。在对个别化材料《立体拼图》的观察中,我记录了以下的“学习故事”,也让我最终认识到“有效观察”的引入使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有了机会、成为可能;而“学习故事”的记录更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学习能力。

一、应然的预设

材料介绍:这是一份现有材料,材料是由16块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6个面是由不一样的线、面组成的,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图示卡组成的不同图案,我们觉得这份材料很有趣,孩子在操作这份材料的时候,能通过图示,拼出相应图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为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图示的难易度,进行了等级分类,在每张图示上贴上“苹果”,以不同数量的苹果来区分难易度,增加幼儿的挑战性的同时满足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能力。

二、实然的现场

1.孩子的学习过程

实录一:“朱迪的学习”

今天朱迪来到科探区,选择了这份材料,她将盒子里的16块正方体都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在桌上,随后在图示中选择了一张难度是一个苹果的图示。图案是四个爱心,把图示夹在夹子上,然后开始了拼图:她拿起一块拼图,看了看图示中的右上角第一格,她把手中的拼图翻一翻,找到了和图示卡中第一格一样的图案,她放在了盒子的右上角;她又拿起了一块,这次她很快找到了和第二格一样的那面,但是她似乎发现了图案一样但是方向不同,于是她将手中的拼图进行了转动,调整至方向相同后,放入刚刚那一块的边上;朱迪通过不停地翻转手中的拼图,很快将图示中的一个爱心拼好了。第一个爱心完成后,她马上又开始拼第二个爱心,一直把四个爱心都完成,將自己的成品和夹子上的图示比对一下后,她高兴地说:“我完成了,那么我再换一个试试吧”。

她在图示卡中依旧选择了一个苹果的难度,但在此次观察过程中我发现了,她不但会一直翻转手中的拼图来寻找与图示卡相对应的卡以外,有时遇到不确定的图案时,她会拿着手中已翻转好的拼图,放至图示卡边上进行比对,随后继续拼搭。

实录二:“立立”的学习

立立也喜欢立体拼图,他今天选择了这份材料,他选了一张都是圆形图案的图示卡夹在夹子上,这也是一张“一颗苹果”难度的图示卡。立立拿着一块拼图在手上不停地翻了几次,最终定格在一个细条的半圆的图形上,放在了桌子上,继续拿起一块拼图进行翻,找到同样的半圆图形,放在刚才的那块边上,把两块拼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圆形。他把由两块组成的圆形移到盒子里,随后,他用同样的方法,将这剩余的拼图都两两结合,变成了8个圆形的图案,放入了盒子里。完成后很高兴地说:“我真棒,我完成了。”

完成这个图形后,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搭,这一次还是由2块组成的圆形,只是这次有了空心圆和实心圆,整个游戏过程中,他反复地拼这个图案,直至游戏结束,没有更换过图示卡,也没有看过图示卡,也没有按照图示卡来拼。

三、“实然现场”和“应然预设”的对比

1.观察孩子后发现的——

经过观察发现,这份材料的投入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幼儿在游戏中的实然状态,与老师的应然还是有所不同的:在投放材料前,教师根据图示卡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等级分类,希望不同层次能力的孩子们都能体验到这份材料所带来的乐趣,获得成功感。

但是,一个班级里像朱迪一样能完成“一个苹果”的难度的孩子只有5—6个,三分之二的孩子是像立宝一样只能完成2-6块的拼图拼搭,还有少数幼儿只是简单摆弄材料还不会拼。有了对这样一个班级整体水平的了解,显然教师预设的应然是高估了幼儿的实然状态。这份现有材料只是简单地将图示卡进行等级分类投入是不太适合小班现有年龄段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材料进行调整,使这份材料更适合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

2.我们可以做的调整——

1)根据本班幼儿操作材料水平,我们将原有的16块的拼图,缩减至4——6块,并且呈现4——6块容易完成的基础图案、更快体验成功。

2)将图示卡放在架子上的改至放在桌面,以便幼儿更清晰地观察图示卡。

四、我们的发现与收获

1.给孩子时间

通过连续的观察,我们关注到了孩子在个别化学习中不同的学习状态和水平。这更告诉我们应该注意孩子学习的兴趣、状态和需要;需要倾听和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她们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什么时候他们会需要帮助等等。从朱迪和立立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孩子富有个性特点的学习过程,而这,如果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和“揠苗助长”,孩子就不能享受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个别化学习中,让孩子有可能投入、不受干扰地玩和探究。

2.给孩子信任

通过观察和分析,老师对孩子的兴趣、特点和学习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而这些需要为老师制定“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提供依据。在操作这份材料时,小班大部分幼儿不能用16块的拼图来完成图示卡中的图案,但是他们能用4-6块完成简单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2块可以组成一个○,4块可以组成一个大○,或是爱心等其他图形,根据自己的探索得到了一个很显性的结果,从中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幼儿通过自主地与材料产生互动,操作摆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经验获得能力的提高,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是具有意义的。我们也会发现这份材料其探索空间大、操作过程中容易有发现,其呈现的结果是显性的,能让幼儿得到成功感的体验。针对这份材料,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进行材料的修改调整,我们便可以将它投入到中大班,一份材料的投入不是简单的投入,而是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行为想一想,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三、结语

在这个“学习故事”中,我充分感受到个别化材料的投放,幼儿喜欢玩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关注到了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的行为,有了思考和分析,调整材料,才能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兴趣和行为是逻辑的起点,而教师的观察识别与回应,才是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准确了解基础上的进一步支持与提升。

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并支持孩子的发展吧。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幼儿园 上海】

猜你喜欢
朱迪盒子图案
爱的请求
疯狂动物城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寻找神秘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