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路径

2018-03-29 00:37杨俊惠
关键词:英语翻译术语校企

杨俊惠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气象,给英语翻译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学术界和英语教育界对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进行诸多研究。李艳旸认为翻译能力的培养要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1]。张瑾以旅游翻译为例,指出当前旅游翻译教材不具有地方特色,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翻译实践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重视语言翻译规划和技巧训练,忽视人文[2]。还有些学者以法律、工程、建筑等为例探讨专业翻译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师资建设以及专业思维的培养[3-4]。还有些研究者提到人机辅助翻译培养[5-6]。这些研究对于深化认识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提高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予以改进。

一、新时代的“新”与英语翻译

新时代带来许多新的气象,新气象表现在:

1.新时代描绘新的宏伟蓝图。2017年我国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梳理清楚“两个百年”路线关系,并描绘新时代的宏伟蓝图,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在新时代,我国既要向世界诠释我国新的宏伟蓝图,还要对过去的发展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样本,宣传中国智慧,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2.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新时代我国提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进行再开放,进一步降低外商投资限制,降低整体关税水平,扩大进出口贸易,努力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全世界对我国政策和倡议的误解。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需要复合型的翻译人才,向全世界阐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建设。

3.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带动国际翻译。在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带动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在消费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民需要购买高级化妆品、品质较高的服饰,还有对国外不同消费口味的消费品的尝鲜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想出国旅游,此时就需要英语人才翻译这些消费品的说明书,翻译不同国家旅游流程、消费水平等,带动日常翻译的兴起。

这些新气象,意味着英语翻译人才巨大的需求。虽然我国高校将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不少高校也开设英语专业,但是整体上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国际化、专业化英语翻译的需要,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7]。而国际化、专业化英语翻译人才要具备英语专业翻译知识、国际文化素养以及具体翻译对象的逻辑思维。如工程翻译要具备工程思维、建筑翻译要有建筑思维等。新时代的英语翻译人才要重点考察翻译知识的多元性和全面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内容翻译。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要朝着复合型的方向努力,要在教学理念、目标、教材、教学方法上改进。由于翻译的全面性,新时代的英语翻译教学要能够借助一切有利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创新,比如慕课教学与人际辅助教学方式的运用,将教学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延伸。

二、当前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英语翻译人才对新时代特有术语翻译不够准确

新时代对外宣传、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有众多新时代的术语需要翻译。这些新的术语包括“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一百年”等。当前英语翻译人才由于对我国新时代的政策、发展经验以及国际交流话语体系理解不够准确,以及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不够扎实,对新时代特有的术语翻译不够准确。一方面,对我国新时代特有术语,在英语里难以找到对应词汇的,不知如何翻译,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不高,甚至存在误读现象。另外一方面,不能准确传神地表达汉字的文化意蕴。比如“新丝绸之路”,虽然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The New Silk Road”,但是从英文翻译里并不能发现这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之路。只有对丝绸之路历史能理解的外国友人才能晓得这句话的确切涵义。可见,在新时代,对于特有术语,需要结合中文和英语的语言、历史文化进行创新性翻译,准确和传神地表达话语背后的真实意蕴。

(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融合培养力度不够

英语翻译人才翻译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训练,而校企合作是翻译实践和翻译训练的重要场所。新时代,翻译实践和翻译训练要升格为国际化的校企合作,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应当与具有国际业务的企业进行深度融合。高校与企业应当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应当及时向高校提出英语翻译人才需求信息、翻译方向信息,为企业提供翻译实践和训练导师等。高校英语翻译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与高校之间应当多些双师型教师,教时为教师,工作时为企业翻译骨干人员。当前,校企合作的融合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培养翻译人才缺乏紧密的联系,没有深度交流,没有有效发挥翻译协同培养的优势。高校联系到的校企合作基地宽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周边的社会翻译培训机构、涉外企业、专职翻译企业和翻译公司以及从事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的涉外翻译出版社,校企合作基地数量少、行业分布和专业分布不够全面,学生并不能够全面提升翻译能力。

(三)卓越全面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不到位

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需要处理的翻译,涉及面广,行业众多,如文化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涉及经贸、能源、交通、法律与财务等行业。既需要中译英,还需要英译中。这就要求英语翻译人才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成为卓越全面型人才。当前,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主要关注跨文化交际和日常交际翻译。对于专业性翻译涉足不多。虽然外语教育界也提出卓越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建议,认为“外语+专业”或者“专业+外语”的方式培养翻译人才。但是这种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往往精通的是某一行业或某一专业的翻译,对于新时代的英语全面型翻译并不能够胜任。如“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合作,要翻译的文件涉及合作对象所在区域的经贸、税收、法律、生态保护等众多规定。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聘用的翻译人才数量有限,翻译人才的翻译能力不一定要专精,但一定要全面,能够胜任不同的内容翻译。当前高校培养的英语翻译人才只对某一方面的翻译足够熟悉,往往造成培养的翻译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就要求高校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创新,重视多元翻译能力培养。

(四)双向翻译训练推进不到位

随着我国新时代扩大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企业与个人国际交往日益增加,英语翻译既要能够准确翻译我国的政策和文化,满足我国人民对外交往的需要。同时,随着国际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加,我国的企业和个人需要翻译国外的,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经贸、法律等政策和规定,准确地理解,尽量避免各类风险。那么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应该高度重视双向翻译。当前,英语双向翻译训练存在两类突出问题:一是汉译英训练不够,使得英语翻译人才不能够准确地用英语翻译我国的文化、文学作品、时事新闻,翻译出来的英文具有浓厚的“中式英语”风格。汉译英的教学对外籍汉学家的理论经验吸收不到位,没有发挥那些著名的汉学家翻译中文的经验和技巧[8]。二是对国外的有关规定翻译成中文的训练也不够,选择的翻译原文主要是欧美国家的新闻报刊等,缺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关英文原文素材,全面性不够。而双向翻译训练不到位,必然在翻译实践中面临知识和能力短板,不能胜任工作。

三、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路径

(一)对新时代特有术语进行重点训练,提升翻译准确性

新时代涌现出越来越多中国特有的术语。这些术语在英文里找不到对应词汇,学生翻译有些无从下手。提升学生翻译水平,教师应当对新时代特有的术语进行重点训练。比如“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特有词汇。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让英语翻译人才准确理解新时代以及有关术语的涵义,避免误读。这就要求翻译的同时,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积累。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形容:大道致远,海纳百川。我们既要传神翻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展现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同时,也要表达出谦虚、合作和包容的气质,让外国友人既佩服又尊重,对愿景共同向往,对合作共同参与。其次,要加强新时代特有术语的翻译训练。教师可精选那些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中国文化韵味、汉字意蕴的术语和句子进行翻译训练。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以项目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和自由发挥,自由翻译。教师对学生翻译成果进行点评,并提供政府部门的标准化翻译例子供比较。

(二)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协同培养机制

新时代提升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协同培养机制。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要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应当为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建议。高校应当根据企业反馈,结合自身的调研,完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高校根据企业订单需求,进行英语翻译人才招生,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行业和专业翻译重点训练。高校与企业的教师要互通。其次,校企合作应当与翻译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校应当与英语翻译社会培训机构、翻译工作室、专业翻译公司、从事汉英互译出版业务的出版社或者期刊社合作。学生可以先参与较低难度的个人简介、求职信、留学材料翻译实践和翻译校对,根据学生翻译水平逐步进行较高难度的时事新闻、中短篇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最终进行独立翻译。企业要真正对学生信任,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翻译工作。为促进学生融入企业翻译工作,提升翻译质量,企业和高校应当探索开发一套翻译水平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测评结果赋予一定的岗位实践。

(三)推动全面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

满足新时代英语翻译的需要,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应当转向卓越全面型。卓越全面型要求英语翻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跨文化交际,还要扩大到财务、法律、贸易、旅游等方向翻译。但是也要意识到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是适应不同情境的综合翻译,不需要转向难度更高的专业翻译。因此,高校的卓越全面型培养要把握度,在宽度与深度间取得平衡。建设卓越全面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高校需要调整英语翻译课程,适当增加财务、法律、贸易、旅游以及本校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内容翻译。增加的翻译内容要根据学生翻译需要,进行通识翻译课程设置,并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设置翻译选修课。考虑到英语翻译综合性涉及知识面增加,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加强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在线网站以及翻译机器进行辅助学习和辅助翻译,多进行翻译训练。与英语翻译训练相对应的,学生应当进行广泛的阅读,和英语翻译技巧与理论相关的阅读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学生重视英语翻译的工具价值的同时,要注重个人翻译素养的提升,进行翻译创新,以许渊冲、张培基、葛浩文等著名翻译家为榜样,追求翻译的突破。

(四)加强双向训练,提升翻译的地道性

提升学生翻译能力,适应新时代的翻译需要,翻译教学要高度重视双向翻译训练。首先,要设置专门的中译英课程,进行中译英的训练。这些训练要包括中国文化积累和翻译、新时代特有术语的翻译训练、中国的财经、法律、贸易政策等翻译训练,要将日常跨文化交流翻译与对外传播、经贸合作的翻译有机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后,要能有的放矢,适应各种翻译需要。高校在进行中译英训练时,要多介绍些国外汉学家的翻译,指出其翻译的高明之处,同时指出翻译的不足,供学生体验和感悟。要让学生避免中式英语,提升翻译的流利性和地道性。其次,要加重英译中的训练。考虑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文化是交流的纽带,英译中翻译要多进行文化交流翻译。同时,要多些财经、法律、社会政策的同时性内容翻译训练,提升翻译的全面性。

四、结束语

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需要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完善翻译内容训练。考虑到高质量翻译是项高难度的工作。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要广泛地进行翻译高级人才引进,充实教师队伍,满足国际化、全面性翻译教学需要。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通过学习提升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术语校企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