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工融合模式在装饰与图案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29 00:43潘珍珍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图案装饰工艺

潘珍珍

(池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装饰与图案类课程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工艺性、艺术性的特点,在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科技创新和艺工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应适时进行更新和变化,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院校更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以艺工融合模式为教学导向,立足市场需求和服务社会,积极依托本土和地方文化优势,培养既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又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使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合理对接,为设计艺术类课程教学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思路。另外,随着设计市场的变化发展,设计教学和知识、能力体系也在向着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变化,对艺术行业或企业进行一定地调查和研究,强化技术和设计的结合,增强设计的技术含量,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突出表现,也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发展策略。

1 艺工融合模式强调课程与市场的结合

“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1]。将装饰与图案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实习式”教学,从教室走出去,按照现代企业标准推行“零距离”的培养,使设计专业人才具备“零适应”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材料市场考察。材料市场的考察,包括旧货市场、建材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等。装饰与图案类课程除了研究艺术的形式美感,还需研究材料和工艺的运用。在不同的材料市场里,有学生们做综合材料绘画需要的各种材料,大家通过了解材料的属性、特点,从而在众多繁杂无序的材料中探寻适合于自己作品的“器官”,这是一个锻炼学生观察、思索、分析和再造的过程,是把形式和内容不断进行整合和均衡的过程。

社会市场考察。社会市场的考察,包括商场、工厂、企业等等。装饰与图案类课程具有实用功能的特点,即市场认同度,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造车”的错误做法,而应首先以谦和谦虚的态度考察和了解市场,学习和参观大众喜欢并接受的商品,包括了解产品的造型、种类、材质、工艺等,从而认清当今市场形势和发展现状,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行业特点,了解设计与市场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对市场不断地考察和探索来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工厂实习。包豪斯对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它对设计艺术教育理念的探索,对艺术与技术的重视,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了一大批国外院校。相对而言,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在一段时间内走了很多弯路,培养出的学生的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很多事实证明,只重艺术不重技术的办学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装饰与图案类课程属于设计艺术类基础课程,在新时代潮流下,其教学形式更要注重技术和工艺,使艺术与工艺有机结合,即利用材料、技术和工艺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如金属材料的焊接、裁切工艺,木质材料的雕刻、插接、榫卯、裁切或拼贴工艺,纤维材料的缝合、粘贴或编织工艺等等。并且,其中很多工艺需要借助工厂或企业的机器操作和技术方法才能完成。因此只有通过工厂实习,才能真正了解和熟悉各类材料和多种工艺的不同特点,才能做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契合。

2 艺工融合模式注重学科间融合交叉学习

“艺工融合可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在物质层面,艺工融合表现为材料的相互借鉴、工具的相互借鉴、技术技法的相互借鉴;在精神层面,艺工融合表现为科学精神与艺术精神的交融和科学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的交融”[2]。高新技术手段是当代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现代化市场接轨的重要基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知识,推行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学习,积极探索现代设计的教育方法和新思路。

首先,装饰与图案类课程在进行设置时,应立足社会需求,循序渐进地增设设计科技类的相关课程;或在装饰设计课程中增加创新设计与科技综合实验课,如机械动力设计、数控设计等课程,将设计科技课程融入设计实践教学中去。

其次,着力建设校内外开放、互联、共享的实验实训基地。将装饰与图案类课程的设计教室与工作室、实验室合并,达到教室一体化、实验与实训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教学内容和设计也可在充分利用实验室、工作室的前提下展开,将设计方案借助设备、器械和工具加以实施和应用。

3 艺工融合模式需要面向现代设计行业及岗位需求培养人才

首先,充分实现装饰与图案类课程作品与市场对接,接受市场的检验。能够经受市场检验并得到消费者认同的产品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作品,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就不仅仅涉及到审美的问题,还与消费心理、市场管理与营销等方面息息相关。因此设计作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为社会需求服务的,是要成为社会需要的艺术产品。设计艺术从另一层面讲更是一种应用艺术,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客户接触、参与实际设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认识市场环境、掌握社会技能的同时,可以反思和调整自己专业学习的不足之处。装饰与图案类课程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绘画因素又有设计因素,既可以创作成单纯的装饰绘画作品,也可以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半立体或全立体作品,甚至是高科技类工艺产品,这都取决于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因此它的销售市场相对多样化,既可以推销到酒店、会展中心、展览馆、咖啡馆、服装店等室内场所,也适用于幼儿园、公园、广场、旅游景点等室外场所;既可以是大型的如壁画、装饰雕塑、场景布置等,也可以是小巧的装饰画、壁挂、漆器、饰品摆件、旅游纪念品等。通过这种对接,可以激活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增加其艺术修养,培养其“工匠精神”,使教与学实现多方位的互动。

其次,针对行业岗位需要,探索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在课程实践项目的选题设计上,可以结合工程技术专业老师或工厂技术人员组建教学团队,在学习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工程实施方案,探索艺术技术与工程的融合;也可以结合工作室、实习推广基地、学生创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专业、实习、创业、校企合作资源等来设置,如美术与设计学院的陶艺工作室、版画工作室、综合绘画工作室、印刷工作室等资源;E立方空间设计工作室、鼎艺画材、心跳手工坊等美院现有大学生创业企业资源;学校财会、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资源;学校与旅游景区、乡村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资源。通过借助其有力的市场经验和丰富的社会关系,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成果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这一目的。

总之,在设计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发挥地区学科优势,合理规划和设计教学,培养地方建设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装饰与图案类课程教学在遵循该目标前提下,应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造,从而“实现体验式、创作式学习,培养工艺与艺术复合型人才”[3]。另外,艺工结合模式是现代设计艺术实现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设计艺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掌握高新技术的设计艺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设计科技艺术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设计教育的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目标,在设计基础课程如装饰与图案类课程的教学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和工艺技术结合的实践训练,将单纯的课堂学习转变成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适应新时代复杂的社会需求,以顺利与社会接轨,从而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图案装饰工艺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装饰圣诞树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DIY节日装饰家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