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父亲角色的缺位状况及复位策略

2018-03-29 01:43
成才 2018年5期
关键词:缺位初中生家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教育”,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父亲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就更加不言而喻了。但从笔者执教的农村中学来看,父亲角色在教育中常常是缺位的。父亲角色缺位对初中教育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让父亲角色复位,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父亲角色缺位的具体体现

首先,父亲对孩子的在校行为缺乏了解。从学生踏入初中的那一刻,积攒已久的心理和环境改变带来的心理暗示会使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除了没有经济实力,他们认为自己其它方面都不会输给大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初中生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在各个阶段会不断波动。但非常可惜的是,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位,使得他们错失了一次次走近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例如很多孩子上了初中后,开始使用电子产品,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利用电子产品与同学联系或者是用网络进行学习,但随着网络诱惑的增加,慢慢地孩子开始迷上游戏,经常拿着手机夜战游戏;还有的孩子,初中时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时不时需要一些零花钱为朋友过生日之类的,后来开始混迹于不同年级的“圈子”里,抽烟喝酒无所不会……

而孩子这些行为的细小变化难道没有任何征兆吗?但是面对这些微小的变化,绝大多数的父亲或淡化,认为这些“小节”没必要处理;或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这些变化,任由发展。最后当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大,父亲再想履行其父亲角色在教育中的职责时,却是困难重重。因为此时孩子教育问题积重难返。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能时刻履行其职责,其势必会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从孩子的朋友交往、零钱数量和语气态度里发现孩子行为的波动和偏差,及时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定会少些泥泞,多点阳光。

其次,父亲缺乏对孩子情感认知的引导,这在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因此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很多矛盾性和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如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他们既勇敢又怯懦,既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这一特殊时期,他们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但在初中生情感认知的引导上,鲜少有父亲发挥其角色功能。从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来看,父亲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交友,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拒绝,也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区别好感和爱恋,更不懂得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看待“性”……

在孩子情感认知的关键时期,父亲角色的缺位,导致这一时期父亲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和谐的共同话题,孩子一个人在自己的青春里走的跌跌撞撞,有时甚至摔得头破血流,却看不到父亲严肃和引领的身影!

二、父亲角色缺位的消极影响

中国青少年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父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难以估量,父爱关系着孩子个性的形成,缺少父爱如同孩子缺钙,缺乏父爱的孩子更容易焦虑孤独”,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

首先,父亲角色缺位会影响孩子成绩的均衡稳定发展。心理学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思维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女性在掌握语言、丰富词汇、辨别概念等方面比较强,而男性的空间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识别方位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则普遍强于女性。初中学习期间,数学的空间几何题型开始增多,物理和化学学科也需要更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而父亲角色在初中教育中的缺位,最直观的影响则是孩子学科成绩呈不稳定、非均衡发展态势。这一时期,面对很多新的学科,孩子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帮助比较小,而父亲角色又在教育中长期缺位,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找父亲寻求帮助。父亲角色的缺位让孩子在学科成绩上感受到压力和挫折,这种挫折和压力又没有来自父亲的开导,从而使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就感越来越少,至少孩子会认为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学习无能为力,这些都不利于初中生奠定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父亲角色缺位会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父亲角色缺位会使女孩更容易学不好数学,使男孩更容易产生情感障碍。父亲角色在教育中的缺位,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容易激动,不能很好地理解爱和接受爱。我所教的班级,那些情绪比较冲动的孩子,对父亲的普遍评价是:“他一点都不关心我,只知道骂我、打我!”这不是孩子一时冲动对父亲的评价,而是父亲角色在教育中长期缺位,导致孩子对父亲角色的情感依赖非常小,父亲仅仅只是一个称谓,他对自己没有关爱,没有包容,因此来自父亲的说教,这些初中生百般抵触,不认可父亲的突如其来的管教和批评。长期以来,父亲角色缺位的初中生叛逆来得更猛烈些,他们渴望得到来自父亲的关注,又不认可父亲的教育方式,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他们不相信爱,或者说不懂如何体会爱,施予爱,情感世界比较固执和冷漠,为人处世以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缺少担当与责任,具有我行我素的凌厉和与年龄违和的冰冷。

三、父亲角色缺位的原因探讨

有人这样戏说“父爱如山”:我爸就跟山一样,就远远地待在那里,不动不说话,只是个存在。这种戏说,既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的缺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父亲角色在家庭中作用的严重弱化。现代社会由于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家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她们的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自古强调“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农村家庭中,父亲角色的权威受到了来自母亲角色的挑战,母亲角色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从孩子的衣食住行蔓延到孩子的学习教育。不可否认的是,母亲角色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对幼儿或者说小学时期的孩子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育,初中生的教育更呼吁父亲角色的介入,因为父亲角色在履行职责时更加理性和情感趋于平稳,更有利于孩子稳定情绪和正常人格的培养。但很多农村家庭中,父母都没有意识到父亲角色对初中生教育的重要作用,还沿袭过去母亲角色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致使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不断被弱化。

其次,是父亲角色在家庭分工中的严重错位和割裂。其实这一点与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被弱化有某些相似性。只不过父亲角色在家庭中作用的弱化是被动的,是受到母亲角色地位的挑战被动形成的结果,那么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分工错位则是父亲自身的认知所决定的。他们更多地认为男性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事业和工作上,孩子的教育理应由母亲负责。在他们看来,对初中生的教育就是孩子出了问题被老师和母亲告知后,对孩子粗暴的打骂和吼叫;对初中生的情感表达就是孩子生日时送他美味佳肴,给他零钱玩具……父亲角色在家庭分工中的严重错位和割裂,使得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再者,是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的知识断层。很多农村家庭中父亲本身的知识就不够,知识体系比较薄弱,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导致父亲介入初中生教育时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话语没有理论权威,单纯的家长权威说法无法得到初中生的认可,因此父亲角色短时期内无法在初中生教育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四、父亲角色复位的策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一般意义上我们将此理解为母亲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赞颂,但当今社会条件下,“养”和“教”不可分离,父亲在家庭中的教养责任和教养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何让父亲在初中生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复位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首先,父亲通过参加家长会、参与课堂管理等方式实现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的复位。初中生教育更多的需要父亲角色的介入来进一步确定孩子的性别意识,进一步奠定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亲平时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孩子的家长会,通过与老师、其他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变化,了解他的思想动态,为自己积极配合老师介入初中生教育做好准备。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主动参与课堂管理,比如主动要求与老师一起参加监考、与老师一起参与晚自习的管理等形式来介入初中生的教育,这样父亲随时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也为自己介入初中生的教育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其次,父亲通过知识更新来实现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的复位。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初中生教育中父亲角色地位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完备、知识体系不够强大,他们面对日渐成熟和有主见的孩子束手无策,没有更多的理论来指导孩子们的行为和思想。因此父亲角色想要在初中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父亲必须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让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与时俱进。父亲只有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在初中生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复位才更有可能实现。

再者,父亲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父亲角色在初中生教育中的复位。父亲角色想要在初中生教育中复位,父亲一定要向孩子敞开心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懂孩子的内心所想,懂孩子的内心所需;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和出发点,让孩子体味父亲深沉的爱。只有父亲与孩子间有了真正亲密的情感交流,父子之间的信任与亲密感才能真正确立;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内心,父亲才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孩子的情感认知做出准确的引导,只有这样,父亲角色才能在初中生教育中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复位。

父亲是成人社会的典范,是孩子效仿的榜样,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父亲角色在农村初中生教育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就显得更加重要。希望在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中,父亲角色能早日实现复位,让父亲角色的教育和社会化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缺位初中生家庭
保证学生睡眠,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缺位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家庭“煮”夫
打造新媒体产品,这些基本功不能缺位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恋练有词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