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探索

2018-03-29 09:21陈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4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问卷笔者

陈谐

(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 350011)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困扰:教师情绪高涨地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授知识,而台下的学生不是各玩各的,就是发呆。笔者感到教学有一种严重的失败感、无力感和无意义感。现在的学生怎么了?难道是我们的教学出问题了?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授课群体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背着学生过河”“牵着学生过河”的阶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学习模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动机,不知为何而学,从而逃避学习。怎样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呢?

何谓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运用适当引导过程,成功引发、促进与维持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历程,是“引导学生如何过河”的过程。在学习的路上,教师不只是单向传递知识的“圣人”,而是与学生一同学习的“伙伴”。学生必须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学的主要工作必须先唤醒或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知识无法经过灌输而得,知识必须靠自己去体会、思考、发展和建构,在此过程中不断检视、反省、思辨所形成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协助学生自行建构与发展学习技巧、方法与能力。透过教学,让学生有充分机会分析、思考、表达意见,并分享他人的观念或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充当一名主持人,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尝试开始,先练习,从中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对此,笔者在采用以终为始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从而体验成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一个教学项目,笔者一般遵循以下三个阶段。

1 确定结果

教师首先要确立目标,希望学生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目标,把相关的概念、知识点和技能点先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翻书、查资料、参考教师录制的视频。

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Excel这个章节时,笔者用一次课略讲Excel的相关操作,学生对这些知识还处于了解阶段。Excel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笔者特意录制了些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作为参考资料。这些知识的储备,就是为后续让学生完成的教学项目做准备。

2 设计评价

这个阶段实际上要完成两项任务。

2.1 布置项目

项目的设定是整个项目教学的关键点,项目设定恰当,整个教学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选择项目时,既要切合学生兴趣点的,又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

笔者曾经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双十一”,你过了吗?》。如今的“双十一”已经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全国上下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为“双十一”贡献自己的“荷包”,天猫的销售额年年破新高。我们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支付宝”账号,都有上网购物的经历。近几年,大数据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大数据专业。向中职学生讲授大数据的知识,以他们的能力层次根本理解不了,但大数据已经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最明显的,淘宝首页就是典型的“一人一页”,那么,这又是如何能做到的?它的背后有什么技术在支持它呢?笔者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让学生对大数据技术有简单的认识。

笔者创设了“双十一”这个情境,让学生去收集相关数据,然后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结论。笔者选定的这个项目既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又是现在社会上热门的话题,而且和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密切相关,还让学生对该专业的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对这个任务的兴趣还是很浓厚,参与的积极也非常高。

2.2 设定评价指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考试。其实,考试只能考量学生的认知,无法评价学生真正的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其实,我们中职学生恰恰就是最反感考试,甚至是抵触的。难道教师就因为他们考试成绩不好,就认定这个学生的能力有问题吗?显然是不对的。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笔试、实践操作、表演、交谈、报告、档案、设计制作等多种形式,设法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成果。

《“双十一”,你过了吗?》这个教学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一份报告,当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份报告的格式要求。

(1)目的: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的项目主题是什么。

(2)作品特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研究方法:让学生写出完成该项目运用了哪些技能知识点,以及采用这些技能点的原因是什么。

(4)分析结果:在这个部分学生展示他们最终的项目成果。

(5)制作历程:这个部分其实就是一份过程性材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都做了些什么,这份记录学生活动过程的文字和图片,就是一份十分鲜活的活动剪影。若干年后,当他们再翻看这份报告时,能唤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6)总结:总结整个过程的得与失。

3 实施项目

有了前期目标设定阶段——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设定评价阶段——项目和评价指标的确立,实施项目阶段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成了“帮助者”,当学生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查看资料后还没办法解决时,我们就是学生们寻求帮助的对象。项目实施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局限于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双十一”,你过了吗?》这个项目前期需要全班同学共同制定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中的所有选项是学生们共同讨论商定的,既要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性。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课间和午休的时间,拿着印制的调查问卷在校园各处分发。调查对象并不局限于同学,他们还向学校的教职工、家里的亲朋好友,派发了问卷。在这些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共回收了一千多份问卷。学生把回收的一千多份问卷的数据录入电脑,生成一张Excel数据表格。

在班级里,笔者以5人为一组,建立了八个学习共同体,每组设立一个组长。这位组长负责组员的分工,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解决组员的一些问题。每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一份的项目报告。每个小组针对调查表进行某个方向的分析:有的小组分析男生和女生的消费习惯;有的小组分析学生倾向消费的商品种类;有的小组分析退货率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分析这些问题必然要对Excel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这就用到之前所学的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的知识:图表、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学生们翻阅书本,查找资料,或者参考微课视频。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纸面上,也不是教师填压的,而是自己主动获取的,可以内化成一种自身的能力。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最后,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齐上阵,向全班学生展示他们的项目报告。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项目,并站在全班学生面前宣讲自己的成果,其实他们收获的不仅只是知识,更是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每个小组展示项目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打分。增加学生互评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会透过反思各种不同的思考,加深或开阔自己的视野,形成新的认知、经验与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真正“学了什么”。项目教学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这个舞台属于他们。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学习必须大家一起来,才能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问卷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问卷网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