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3-29 09:21尤宝庆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双师物流院校

尤宝庆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8)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现在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招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可是最终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却是比较少的,主要反映在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这也是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这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用工都是非常不利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其中的问题,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

(1)物流专业教学目标与“学徒制”教学目标不符。首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结合很多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发展趋势,设置了很多新的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以及采购管理等,但是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方面是缺乏实训经验,没有顾及实验实训手段的跟进,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商贸英语、外贸单证等。所以进行实践活动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更多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

(2)物流专业相关课程缺乏岗位适用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的目标是培养更多适合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才,从而保证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物流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物流岗位人才通常需要对于很多物流管理知识都有所了解,但是通常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物流专业知识都是比较细化的,每个点都安排一点,好像是比较宽,但是不够深入。同时又缺少实训跟进,实训课时比例变化不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课程上真正所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此外很多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很多课程内容的安排是非常多的,但是过于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学生缺少在实体企业中操作的具体经验,对于很多知识的了解也不够透彻,这样也导致出现了学生课程作业过于繁重,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却没有真正提升。

(3)物流专业实训资源投入不足,“双师型”师资结构比例较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保证物流专业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其中“学徒制”中双师结构,一方面学生通过跟着教师在校内课堂教学不断补充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内部跟着特定的师傅实习熟悉实践操作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提升,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是所需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要优化双师结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保证企业师傅与校方教师合理的搭配,需要校企深度合作,而且因为企业挂职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这样利益牵扯比较复杂,很多院校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花在双师引进和培养上的经费有限,“双师”型师资结构比例非常低,最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4)缺乏对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对于培养出实用性更高的人才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现代学徒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处于初始阶段,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过程评价体系的缺失就是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这对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过程评价体系的存在对于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评价体系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这种模式教学的效率,从而做出调整。另一方面这一评价体系的存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提升自己。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1)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物流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首先校企合作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实用性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双方合作如果不深入,人才培养工作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一些冲突,这些冲突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甚至可能阻碍相应教学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深化合作,这样双方之间对于人才培养的相关沟通才会更加深入,很多问题就会在沟通中得到解决。但是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标准的一致性,因为只有双方目标一致,才能实现深度合作,最终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过程中双方一定要参与进来,给予一些建议最后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以这个标准为目标进行理论哥实践教学,真正使理论知识可以与实践操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比较好的简约效果。

(2)建立岗位技能导向的企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的,而岗位技能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如果人才具有良好的岗位技能,他在市场上的就业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但是当前很多课程地开设都是不太科学的,因为它们于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小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实用性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注意建立岗位技能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企业实践类课程、机电常识等。也就是什么样的课程再真正的物流岗位上市可以用到的,我们就开设相关课程。但是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物流管理未来的发展相应增加一类课程帮助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前沿学问,适当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3)企业师傅与院校教师共同组建学徒制教学队伍。现在“学徒制”中的双师型师资结构对于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用处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在应用双师结构进行教学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最终地教学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师资队伍的力量。所以在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组建优质的教学队伍。我们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已经开展了和顺丰快递的深度合作,也就说学生一方面在校内接收教师指导,另一方面在顺丰快递跟着专业的师傅进行实习。所以要提高队伍质量,我们应该在校园教师和企业师傅两方面入手。对于校园内部物流专业教师我们需要进行进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对于企业师傅校方应该与企业建立沟通机制,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不断优化企业师傅队伍,作为讲师帮助学生开展实习工作,此外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也应该建立沟通机制,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关联性,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体现过程性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后续工作的开展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针对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地存在使非常关键的。它一方面可以监督我们学徒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热情。相较于传统的结果评价体系,增加行业协会参与,建立体现过程性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物流管理专业来说是更可行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实现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3 结语

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要求适应新物流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学有所用是职业教育的永恒话题。通过该文针对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改进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相信如果高职院校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物流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供给侧改革,认识到在实施“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师物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