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V在徽州文明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9 11:44坚斌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徽州文明音乐

坚斌 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现如今人们汲取文化知识,各种信息通过纷繁渠道令人应接不暇,从文字演变成声音,再到图画符号,只不过当下这一个过程不再是单独“阶段式”的存在,更不是单纯的“累加式”集合,而是一种糅合在一起的升华组合。原先由大众从文字、声音、图形符号中得来的脑海中的虚拟架构,现在将其意象化呈现出来给大众,文本为起始核心,通过声画组合来诠释这个核心,这就是当下通过网络和客户端等进行的视频信息传播、文化传播。在这样的声画组合中,画面与音乐是具有着主次之分的,在不同环境不同作用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通常在影视作品中是以故事性画面为主,在宣传或以突出目的渲染中以音乐为主。MV就是把对音乐的读解同时用电视画面呈现的一种艺术类型。[1]从音乐的角度创作画面,而不是从画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而这种艺术类型应用在许多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播上,传播的同时进行着传承与发扬。徽州地区地理条件天然闭塞,对于文明的保护与本地区传承是起着积极作用的,但是对于文明传播与时代相结合从而发扬有所阻碍;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传统文化能否永葆青春,这也是国内众多地方文明传承传播面临的主要考验之一,但是MV本身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和高效传播的产物,通过这样的载体,同外界交流,同时代交流,传播与反馈迅速,既能使得徽州文明不再神秘,令人们有所了解,同时也在传承徽州文明的精髓而反作用于徽州文明。

一、MV的历史与现状

MV(Music Video)源于欧美,最早是将歌曲制作成电视音乐录像。80年代时,新式的MV出现,迈克尔杰克逊将MV推向巅峰,实现音乐与画面的同时演绎[2]。视觉是音乐听觉的外在形式,音乐是视觉的潜在形态。[3]现代MV不仅仅为了作为宣传音乐唱片而制作,更是运用在各种领域,不过目的都是在于宣传与传播,传播就要传承并有所发扬。

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影视作为文化前沿更是如此,载体在变,叙事软实力在变,所以,MV的拍摄已经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大剧组高成本电影依旧是主流,但是影视“工作室”如今随处可见,从而直接影响了各行业宣传市场,使得影视不再是“梦中造梦”的过程,而是近在咫尺。由此更多徽州地方上的素材搬上荧幕之中。同时,随着无线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更愿意利用手机网络接受着视频带来的直观信息体验,看着徽州美景,听着美妙旋律,在音乐与美景中其实是徽州文明风情的表现,MV便是在这种“碎片化”、“简易化”节奏下最受欢迎的传播方式。其实MV就是一种意象化的幻觉呈现,当然它的呈现都是有选择性的,这一点与文明传承与发扬是一样的,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诱发受众的情感倾向,通常MV冲击着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的欲望倾向,同时也在塑造我们对文化的认知方式,当然MV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品,它能够提供审美上的满足与向往、传承特色文化、传播思想意识。

二、“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文化”通常是指北宋以来,徽州地区的或者经由徽商和其他行业徽州人向外传播和辐射以及影响于外的典型传统文化,从而与其他地域文化进行交流、融合与促进的一种历史地域文化[4],其本质是传统的儒家文化,表现形式突出的就是儒商文化和宗族文化。“徽文化”,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是由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派盆景、徽州牌坊、徽州教育、徽州刻书、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剧、新安画派、徽派雕刻、新安医学、徽派篆刻等诸多文化特质组成的地域文明综合体[5],而这当中不同时期“徽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徽州文明更是在不断影响着其他地区文化,在各个阶段中“徽文化”的侧重表现方式与本身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如“程朱理学”和“徽商文化”,从而使得“徽文化”发展重伦理、知礼仪;重诚信,知开拓;更重要的就是以儒为本,亦儒亦贾。当然传承至今内涵精神依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创建。

三、新形势下的徽州文明传承与传播

文化是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一种状态,既要做好对自己的精髓推介又要在与时俱进中有所核心价值传承,同化的过程发扬特色,传承与传播在徽州地方文明上其实是互相依存的,同时MV这种形式与徽州文明也是互相作用和反作用的,彼此促进,辐射大众。

(一)以徽州文明为基础进行MV创作

徽州文明历史悠久,代表之多,这给艺术创作提供很大的空间,古往今来在徽州大地上辐射其他各地的艺术及学术创作从未停歇,而徽州文明又是徽商与宗族等“家”文化,徽州现如今更多是居民生活文化实体留存较多,所以更多的影视创作便从这种实体入手表现,因为太具徽州色彩,就是一种鲜明的旗杆。而每个地方文明都会有诞生于本地的民谣、歌曲,在一段时间或者特定事件上开始流行并且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徽州文明也不例外,而徽州民谣便是代表着徽州文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多数为“鸡犬相闻”,对于普通生活的一种表现,而在这种徽州文明为代表的民谣上进行MV创作,代入感更强,同时情感渲染更直接,当然所选取的素材大多是徽州人民生活场景或者情感细节上,如现代歌曲《我家就在新安江》进行的MV创作,该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现代民谣,新安江是徽州“母亲河”,再配以童声演唱,一韵到底,由年轻女主串联前后两部分,并用清唱过渡,剧情则是女主与孩子们交汇串联,从而增强带入,感情渲染,人们潜移默化的就接受和理解,这样MV中的徽州文明可以透过情感方式进行着传播与传承。

(二)以MV形式为徽州文明提供广阔交流平台

现如今各地区都有着别样的风景或者是文明的宣传片,MV已经不仅仅是以前为了唱片歌曲发行而特有的形式,同时也是各种行业宣传片的首选方式,简单、便捷、通俗易懂,将需要表现的风景或是文化或是产品直接表现出来,究其一点画面是辅助音乐的,而MV由歌曲搭配画面也在渐渐地分支出声乐、器乐等形式,尤其像徽州为代表的具有悠久特色文明底蕴传承的地方,集美景与文化于一身,因此MV的产量和形式多样,宣传涉及行业众多,为徽州文明的影响力提供广阔的平台,《我家就在新安江》MV,优美的旋律娓娓道来,由多个童声依次以问答的形式“你家在哪呀”,“我家就在新安江”这两句为主进行MV特有的“轰炸”效应,再用徽州美景、新安江两边人民生活来内涵徽州文化,用孩子们的歌声和声,加以童趣,用“松果”“纸船”表达徽州文明的“家”文化,美景与文化交融,这样的传承方式使得MV在这种本就不枯燥的基础上更加新奇,用美景吸引眼球,用文化感染受众,使得徽州文明留在受众脑海中,具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不同类型风格MV为徽州文明提供的新鲜活力

MV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体,不同类型风格MV具有着不同的节奏,在MV作品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6]。带有故事性MV创作中,音乐风格是多样化的,画面搭配音乐,渲染氛围。当然不同的风格,画面的故事也是不同,大多数以画面诠释歌词内容,但是音乐特点就是会有层层推进,进而阶段性反复的旋律或者歌词,因此画面的故事编排需要慎重,不可重复累赘,否则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徽州文明在这种故事类型的MV下,众多徽州特色文化以及事件也会被演绎出来,徽州文明的博大精深解决了在旋律与歌词上的重复,反而能够表现的更多,比如徽州本土创作的现代流行歌曲MV《经过》,以青年情感故事为主线,当然也是时下众多流行故事MV类型,但是会因为徽州文明所影响,进而会形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MV爱情故事,同样也是文明的传承与传播。

还有一种时下流行的“嘻哈风”MV,当然在徽州地区这种类型并不多,以《在黄山》为例,结合徽州屯溪方言和普通话,用“家”的归属开篇,极具地方特色的旋律和“吆喝”,将当地不同地点与现状同社会功能结合,幽默风趣的方言中透露的是民众生活的状态,是徽州屯溪地区各行各业的文化“大杂烩”,用“在黄山”各种恶搞却有着“嘻哈”的一种魔性,跟着节奏,带入氛围之中,这部MV节奏较快,画面通过镜头运动以及快速剪切为主,随着音乐节奏上起承转合。没有故事但是情绪带动感特别强,将徽州文明演绎的更具青春。

另外一种是平铺直叙,画面辅助音乐,随着旋律与歌词大意进行的MV,这种是较为普遍的,其实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种,简单在于理解意思,用画面辅助,不需要故事编排与串联,难在于创新和解决审美疲劳上,如同《我家就在新安江》、《徽色》一样,这种更多是进行社会教化与宣传,借助MV来直接介绍,以传播秀美风光、文化底蕴。

由此,MV对于徽州文明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徽州文明得以在新时代下传播更加广泛,交流更加深远,得到的反馈更加及时,同时令徽州文明的传承更加迅速,辐射更加广阔,二者相结合,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节奏下,地方文明的建设与时俱进,经久不衰,也相信MV在这个时代为文明传承传播提供载体,成为一种主流,提供青春活力,而随着社会发展,只要紧跟步伐,不管MV演变成何物,我们的社会文明一定会时刻传承与传播,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1]高鑫.多元与重构——电视艺术的哲学思考[J].现代传播,2008.

[2]戴铮.浅谈音乐电视画面与音乐风格[J].广电时空,2016.

[3]林月姣.谈 MV的不同表现风格[J].学术纵横,2011.

[4]盛学峰.游遍徽州[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195.

[5]黄成林.徽州文化生态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4):299-300.

[6]赵波.MV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及创作心理解读[J].音乐传播,2014.

猜你喜欢
徽州文明音乐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请文明演绎
徽州绿荫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音乐
文明歌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