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去产能中的职工安置现状及措施分析

2018-03-29 07:14邓钤霜冀洋
商情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去产能现状措施

邓钤霜 冀洋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去产能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其导致的人员安置问题的解决是该政策有效推行的关键,我们的研究正是基于该背景,通过对安徽省水泥行业去产能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的结果,从员工、企业、政府三方面提出人员安置的措施,从而促进去产能政策更好的落实,推动经济新发展。

[关键词]水泥行业 去产能 职工安置 现状 措施

一、研究背景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的需求管理的作用逐渐弱化的情况下,为应对这些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运而生。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提出结构性分化问题已经是最掣肘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的新常态,就必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然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去产能背景

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自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时,去产能就从钢铁、煤炭行业首先开始了。

然而其影响也随之产生,最令人忧患就在于导致了大量职工失业。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活力,还对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据相关调查,2016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大概涉及职工80万人左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导致更多的过剩职工。因此如何对去产能过程中涉及的职工进行安置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三)安徽省水泥行业背景

安徽省作为一个水泥大省,自十二五以来累计去水泥产能2212万吨,超额完成十二五任务。对安徽省水泥行业去产能中的职工安置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安置建议,将对全国范围内水泥行业的职工安置产生借鉴价值。

二、人员安置现状

通过对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部分水泥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调查得知,就水泥行业而言,因为尚处于去产能的初始阶段,专门针对水泥行业的规划和政策尚且缺乏,也没有专门为水泥行业去产能设立专项资金。因此在人员安置上,企业仍扮演着主要角色。然而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责任意识,政府也缺乏对企业责任的有效监管,水泥行业的失业职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安置。

省政府相关人员表示,虽然当前水泥行业过剩产能职工的安置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政府始终抱有积极主动处理态度,一系列措施都正在落实当中。如实施就业新起点计划,发挥各类资金引导作用,拓宽分流渠道,加大再就业,鼓励困难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通过转岗培训、轮休降薪等措施,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总体来看,目前安徽省水泥行业过剩产能职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项举措得以安置:

(1)企业内部安置职工。政府鼓励大型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过剩人员;另外,部分兼并重组后的新企业也更多的采用吸纳原企业职工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政府出台了多项行政审批、税收优惠、监管服务等制度,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政策环境,尽量降低过剩产能职工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支持这些职工进行个体经营或开创小微企业。

(3)社会政策兜底保障职工生活。在失业职工再就业之前,政府按个人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给予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补贴,保障过剩产能职工基本生活;同时实施就业援助,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4)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职工。对于劳动能力不足的大龄过剩产能职工或零就业家庭人员,政府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以安置。

而人员安置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制度不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去产能已经成为促进经济新发展的关键,但是对于伴随而来的人员安置问题,却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解决,因此企业的人员安置措施缺乏系统性,员工的权利无法得到很好地保障。

(2)保险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险覆盖的范围小,且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主要范围局限在国有企业、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失业后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3)就业压力大。需要安置的员工掌握的技能较为单一,因此实现自主就业或者是创业的难度较大,且他们的年龄分布不均,对于不同的员工需要提供不同的安置方案,方案的制定对企业和政府来说都是难题。

(4)重视程度不高。无论是员工、企业还是政府,对于人员安置问题都缺乏深刻的认识,员工本人认为安置意味着失业,心理上难以接受;企业没有合理的人员安置方案,也缺乏一定的资金保障;政府虽然有一定的相关规定,但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去产能人员安置的建议

(一)员工本人

(1)明确未来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偏向选择自己失业后的职业,例如培训后转岗、自主创业、提前退休等制定自己的规划。

(2)提升自身技能。由于目前的技能不能满足员工再就业的需求,因此员工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利用企业和政府提供的培训课程,充实自己的技能,从而实现再就业。

(二)企业

(1)挖掘现有潜力。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过剩人员;督促企业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按规定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2)实施内部退养。支持企业内部退养,由企业发放生活费;对退养人员免除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从就业补助中根据企业退养人数给予适当的社会保险。

(3)落实岗位补贴。支持企业与工会协商,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等,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规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补贴。

(三)政府部门

(1)组织充分就业。全面了解拟分流职工的技能水平、就业愿望等情况,制定再就业帮扶计划,举行专场招聘会;为失业人员技术办理失业登记,发放就业补贴,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对有培训意愿的职工和失业人员,开展转岗培训;开展跨地区或跨行业就业岗位对接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2)落实扶持政策。对有创业的意愿的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创业服务,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扶持;领取失业保险人员自主创业的,可申领创业补贴。

(3)提供托底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档卡,確保零就业家庭动态的“清零”;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妥善处理劳动关系。

(4)加强社会保障。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的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去产能导致的人员安置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办法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它存在一些共通的地方,都可以互相借鉴。但这个问题的完全解决还要依赖于改革的深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去产能现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