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2018-03-30 06:51孟小书
青年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东阿阿胶阿司匹林

⊙ 文 / 孟小书

我对中医曾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对于中药、按摩、针灸、推拿、刮痧等一系列的与中医有关的事物,我认为都难以置信。大抵是由于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出国了,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有关。在国外时我身边的朋友有点小毛病,例如感冒发烧,是轻易不会吃药的。如果病情超过七天,还有所加重的话,那么也就是吃一片阿司匹林。在加拿大,阿司匹林就像是灵丹妙药,可以治愈一切疾病。记得一次与朋友们去潜水,一个来自荷兰的朋友说自己有鼻炎,一到水下就会有大量黏稠液从鼻子里涌出来。另一个来自瑞士的朋友说自己有耳鸣的毛病,潜水会让他耳压增大。于是潜导立刻递给了他们两片阿司匹林。我当时很惊讶,想着阿司匹林不是治疗发烧的吗?记得小时候,我高烧不退,妈妈给我冲了一片阿司匹林的泡腾片,喝下去立刻就退烧了,难道它也能治疗鼻炎和耳鸣吗?可事实证明,他们两人从海底上来的时候,确实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既没有大量的鼻涕也没有感到巨大的耳压。后来潜导解释,阿司匹林只能暂时缓解,没有治疗的作用。第二天,那位来自瑞士的朋友耳鸣发作了。我突然想起了姥姥生前是长春市有名的针灸大夫,并且听说针灸可以治百病,于是就推荐他去试试针灸。他满脸疑惑,不懂针灸是何物,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后,他吓得浑身出汗,并一直说自己的耳鸣已经痊愈了。例如这样的事情,在我六年的留学期间发生过很多,导致我对中医也兴味索然。

回国后,母亲发现我面色蜡黄,手脚冰凉,认为我是气血不通且体寒,多次试图让我服用阿胶浆,但都被我拒绝。直到去年的“东阿之行”让我对阿胶、对中医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 何大草· 索菲亚·罗兰

此次的东阿之行对我来说是一个“科技之旅”,一次与文化有关的养生之行。在我很小时候,就知道有阿胶枣,但当时对我来说它只是一种味道很甜腻的小零食,吃多了有时还会牙疼。当然,对于阿胶枣的牌子我也是通过“东阿阿胶”这一品牌知道的。“东阿阿胶”对我来说,就像个四字成语一样的顺理成章。直到长大一些,才知道阿胶原来是用驴皮熬制而成。然而,依旧很难想象它的制作工序。阿胶不仅仅是一种滋补养品,它更是中国传统中医中药文化的代表。阿胶多次被古代文人所描写。例如曹植的《飞龙篇》、白朴的《秋夜梧桐雨·锦上花》、何良俊的《清森阁集·思生》、元稹的《赛神》、王安石的《我欲往沧海》等诗文,都对阿胶有不同的赞美和推崇。阿胶的生产工艺,在东阿博物馆里有着详细记载。从割制驴皮到将驴皮熬制成浆,有着繁复的工序。这种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方法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从诗篇到传统的制作工艺,这两种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阿胶的制作工艺有了巨大的转变。无论是饲养还是后期的制作,都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产业园区,展现在眼前的是各种先进的设备,在明亮与幽暗的灯光交替中,整个生产车间略带有科幻色彩,很难与传统的“滋补品”生产相联系。一个历史悠久的、属于本土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由于现代科技元素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产出了更多的市场价值;同时,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它也将更多地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华传统文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竟是如此的奇妙。

猜你喜欢
东阿阿胶阿司匹林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东阿阿胶业绩下滑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
哪些女性不宜吃阿胶
16次调价涨41倍的背后 东阿阿胶的“美人计”
东阿阿胶成险资“滋补上品” 安邦高位接盘到底图个啥?
服用阿胶制品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