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到海洋

2018-03-30 02:46侯帮虎
大众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贵州海洋意识

文|侯帮虎

贵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让时间回到4.5亿年前,地点遵义市娄山关脚下的红花园村,这个如今海拔1600多米的地方,谁能想到过它曾是汪洋一片。如今,它土地里埋藏了丰富的笔石和腕足类古生物化石,更重要的是它地层序列上处于奥陶纪的最顶部和志留纪的最底部,不仅记录了距今约5亿年前全球生物群灭绝事件,还记录了从奥陶纪到志留纪的年代过渡中的地层结构、地理环境、生物规律等方面的变化。这是2007年出席第十届国际奥陶系和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的54名中外地质考古专家考察的结果。

神奇的贵州土地留给人们的兴奋不仅如此——在黔东南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一个知名的景区叫“姑鲁产蛋崖”,这里的崖面上镶嵌着一颗颗圆形的“石蛋”,有的刚刚深处一个头,有的则大半个身体都伸出了地面,摇摇欲坠。当地的水族老人介绍,山崖上的“石蛋”每隔30年左右就会脱落一次,过去村民们觉得“石蛋”代表吉祥,都纷纷把它们抱回家珍藏。据不完全统计,村民保存的“石蛋”已有百余枚,目前显露但尚未落地的仍有60余枚。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总工程师王尚彦博士经过采集测定,发现这些石头形成自寒武纪,由一些游离于深海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的化学作用下凝聚在一起形成软泥,软泥再结核成石蛋。这一历史足迹更加有力的证明了,贵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然而大自然的鬼斧生工并没有将那片汪洋留下,如今这里是一个没有海没有平原的山地省份。海生我未生,我生海已灭。对于贵州很多土生土长的山地孩子而言,海是遥远的。

是的,海走了。卷起浩浩荡荡的波浪,带着它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从贵州的土地上离开了。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有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有最聪明的动物海豚,有外形呆萌惹人喜爱的海豹……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如此,除了这些人们熟知的明星动物,海洋里还有丰富的海产食物;可提供能量的各种矿产资源;海水除了产生能量之外还能够在运输上发挥巨大的作用!2016年,中国的海洋生产总值为70507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

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构成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作为占据地面最大表面积的生态系统,海洋在经年累月的发展中还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文化教会人们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这一点上,海洋文化跟当今贵州城市文明发展的“千岛文化”是不谋而合的。贵州将借助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和“三线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起“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文化世纪。文化和海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海洋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不能不重视海洋和文化,这事实上决定了新时期研究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意义。

国家及其人民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海洋世界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海洋文化资源,提高全民族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生态意识、海洋安全意识、海洋法治意识、海洋科技意识、海洋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贵州海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爱的海洋
意识不会死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