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2018-03-30 02:45肖行瑶张小军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变电班组运维

肖行瑶,张小军

(国网孝感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姚家冲运维班,湖北孝感 432000)

1 我国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变电站在进行运维管理时,由于变电运维与变电检修属于不同单位,其运作具有独立性,管理具有分开性,且权责较为明确。对此要求变电运维人员落实巡查制度,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记录,并完成站内辅助、倒闸操作以及设施维护等工作,检修试验专业、继电保护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专业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合理分配检测任务,如机构箱检测、端子箱维护及带电检测等。

随着“大检修”体制的变革,使得变电站运行维护、检修管理要求得到提升,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在集约性、经济性、精细性以及高效性上无法满足发展要求,如检修人员需要对设备缺陷进行处理,而处理过程包含很多环节,存在处理时间过长、职责界限难以分清等问题,与此同时,还有可能让车辆、人员、物资消耗增大,会让运行维护成本加大。此外,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的专业具有单一性,普遍存在未进行定性分析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等,因此发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探究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现阶段,我国在构建“大检修”体系时,主要目标为统筹公司技术、人力、装备资源、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保证运维一体化与检修专业化、组织扁平化、资源集约化、管理精益化、业务专业化。在大检修体系下,需具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制度标准、业务流程、调配资源与绩效考评。在“大检修”体系下,构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主要指的是发展精益化运维管理体系,在这种模式下,可对运维人员检验操作、现场巡查与由检修人员负责维护检修的分工模式进行有效改变,让变电运行专业业务与变电检修专业业务得到重组整合,将倒闸操作、设备检修、系统维护等多种业务整合在一起,并由变电运维班组进行统一维护与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1)提升资源配置合理性。利用此种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可以依照变电站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自身工作内容,进而让检修人员充分参与、融入至变电站维修工作当中,让变电运行维护与检修工作一体化程度得到提升,让人力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提升资源配置合理性。

(2)提升运行维护工作效率。在电力企业当中,利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让运行维护人员对变电运行、变电设备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发现,进而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让运行维护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大运维”体系下,对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在保障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其他相关专业技能,利用此种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能型人才,进而有利于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

3 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构建

3.1 构建原则

(1)安全第一为基础。推行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过程中,需要明确安全第一的基础地位,需要对变电运维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正确分析各个风险隐患,并对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方法等进行控制,以保障运维工作的安全性,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人才培养为重点。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下,需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可落实岗前考核工作,对考核通过的员工颁发岗位资格证书,并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加强实践指导,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变电运维管理质量和效率。

(3)制度先行为保障。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下,需要对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予以构建,对变电检修专业职责予以明确,对工作标准进行制定,完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固化处理,对安全措施布置与验收把关标准予以规范化处理,让运行维护闭环管理得以实现。

(4)装备配置为支撑。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下,需要为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需的装备配置提供保证。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了设备设施维护、设备清扫以及D类检修等,会使用多种带电检测仪器、仪表、作业工器具,需要对其进行有效配置。

(5)激励考评为关键。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让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得到改变,包含流程再造、业务重组等多种工作内容,这种改变可以让员工思想受到冲击。对此,在电力企业中需要针对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制定激励考评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与此同时,需要适当提升工作人员薪资待遇与岗位层级,为新模式的落实和推行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6)分层推进为方式。强化过程管控力度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主要方法,而分层推进是强化过程管控的有效策略,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中,需要保证项目的分类执行,需进行分层推进,依照设施寅设备、低压寅高压、不带电作业寅带电测试的顺序开展推进工作。如可以先进行硅胶更换等维护项目,之后再进行夹件接地电流测试等检测项目,利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来阶梯化培训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3.2 实现方法

(1)构建独立班组。在电力企业变电运行维护室,需对变电运行维护班组进行构建,该班组需对变电站运行设备与辅助设备的清扫、维护、缺陷处理及带电测试工作予以负责。让变电站运行、检修得到统一管理。和专业化巡检、变电运行维护大修、季节性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做好班组工作的周期开展,同时,此工作还可以和现场整站进行结合,对该工作进行集中开展,为独立班组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提供保证。

(2)实施一岗多责制度。为让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得以实现,需要在电力企业中实施一岗多责制度。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顺利开展应由得到资格认定的现有运行维护人员负责,开展一岗多责的管理,在此种新模式下,需要对运行维护值班模式进行优化,并和带电测试工作、倒闸操作等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对值班时间与值班人员进行科学安排,防止有交叉作业情况出现,保证安全监督责任、维护消缺责任以及质量验收责任的独立性。

(3)推进专业协作融合。需推进专业协作融合机制,在日常维护安排中,需严格遵循人随业务走原则,在变电运行维护班组中依照相关业务有效调整检修专业工作人员,保证班组工作高效性与内部配置合理性,班组人员需对设备设施维护、带电检测等工作予以负责,利用多专业协作来让一体化管理得以实现。

3.3 风险防范

(1)人员思想波动风险的防范。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中,需将运维人员从设备使用者转化为设备维护与设备检修的角色上来。在推进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会增多,工作责任与压力会加大,可能会让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会出现思想波动,会降低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人员因素可能会让工作产生安全隐患。在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运行维护检修部门需要构建运行维护岗位技能的鉴定标准,考核认定内容包含运行维护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心、工作经验等,需要和岗位职责变化进行全面结合,对薪酬调整标准进行确认,保证运行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需要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需要对试点单位有效做法予以充分借鉴,保证运行维护工作人员调整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确保员工工作积极性,对党政工团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让员工对于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改革的参与度、认同感得到增强,为“大检修”体系顺利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2)一岗多职风险的防范。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中,一岗多职制度的推行可能会让运行维护工作出现风险。在变电运行维护室内部,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时,需开展闭环管理工作,在此工作体系下,运行维护管理人员需要负责实施与监督的双重工作,可能会对责任落实、监督把关严格性造成影响,为此管理部门需出台监督机制、管控机制、监督机制,以开展约束考核工作,对抽查督导予以定期执行,确保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的开展具有科学标准,考核工作具有合理依据。

(3)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的防范。技术职称不足会让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的推行存在风险,诸如带电检测项目、设备维护项目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运行维护人员需对设备运行状况与内在结构做到全面熟悉,而这种要求是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在新模式开展初期,如果运行维护工作人员没有做到深入分析运行工况,没有全面认识设备结构,就有可能带来风险,产生维护缺失情况。对此,电力企业需要针对技术支撑不足风险,一方面需要对变电维护一体化项目进行循序渐进的推进,让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工作难度与工作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在电力企业中积极引进优秀的运行维护工作人才,并在企业内部对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活动,让运行维护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4 结论

遵循安全第一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制度先行为保障、装备配置为支撑等原则,通过构建独立班组、实施一岗多责制度、推进专业协作融合的方法,并重点防范人员思想波动风险、一岗多职风险与技术支撑不足风险,可以构建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此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变电班组运维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