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切口愈合的效果评价

2018-03-30 06:25占丽娟林秀如黄蕤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围手术期肝癌

占丽娟 林秀如 黄蕤

[摘要] 目的 评估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于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85例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χ2=6.08)、护理满意度(χ2=6.7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胰岛素用量(t=7.49)、血糖控制达标时间(t=8.06)、切口愈合时间(t=5.73)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χ2=5.93,P<0.05)。结论 给予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肝癌;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017-02

肿瘤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肝癌合并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高血糖对肝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性的影响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为了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价值,将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85例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2.0±1.6)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2.2±1.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血糖控制以胰岛素用量、剂量调整为主。观察组实施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根据肝癌切除术要求、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信息,综合设计护理方案。血糖控制采用饮食、胰岛素、运动联合调整模式。①术前饮食指导。根据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及每日热量需求,按照三餐均分模式为其制定饮食计划。在遵循血糖控制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参考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饮食计划。如患者嗜好肉类食物,则参照每日热量摄入标准,适当于餐谱中增加鸡肉、鱼类等肉类食物,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其护理满意度。②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应积极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减少陌生环境对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刺激。术前访视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原则,选用患者易于接受的宣教方式,耐心为患者讲解肝部分切除术流程,告知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基本不会产生痛苦体验。如患者倾向于接受轻松、对话式的知识科普,則可于发放肝癌、糖尿病相关知识一段时间后,以快问块答的形式,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于患者回答不准确的部分,以引导式形式讲解正确内容,以确保心理干预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③术后血糖调控。术后密切监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如患者术后血糖水平较高,可于患者术后进食前,于50 mL生理盐水中混入50 U胰岛素,给予患者静脉泵注。泵注胰岛素期间,参照患者的血糖指标调控输注速度。当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恢复进食后,模拟人体正常胰岛素分泌特征,以便携式胰岛素泵给予患者持续皮下泵注胰岛素。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如患者主诉不适,可采用局部按摩、深呼吸指导等方法,提高其依从性,改善其不适感。④术后饮食调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肠功能恢复(通过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判断)前,经静脉途径满足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需求。恢复后,嘱患者遵循低糖(或无糖)、高蛋白原则进食,具体食物的选择可接受患者的饮食偏好及意见。同步参照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给予患者及时的饮食指导。随着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康复,指导患者早期下床锻炼,利用运动锻炼加速术后康复,并促进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运动频率、强度等的设定需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而运动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将患者的意愿作为基本参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

对照组围术期胰岛素用量高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4例发生低血糖,2例切口感染,观察组仅1例出现低血糖。见表3。

3 讨论

肝癌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合并糖尿病后,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影响[2]。对于拟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削弱糖尿病这一外科手术危险因素的威胁无疑是其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3]。换言之,如何保障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效果成为临床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4-5]。常规护理用于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尚可。

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原则,分别根据患者手术不同阶段及患者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此外,围术期护理的血糖控制采用饮食、胰岛素、运动联合调整模式。为了满足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改善其血糖控制效果,本研究于肝部分切除术前,借助饮食干预这一措施,稳定患者的每日能量摄入,进而改善其血糖控制效果;通过心理干预抑制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剧烈情绪波动,阻断情绪状态变化与血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联。与术后阶段运用血糖调控、饮食调控胆等方法,持续纠正患者的异常血糖指标,改善其预后。血糖控制影响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的原因可能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控制肝癌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糖代谢紊乱状态。而糖代谢平衡的恢复,可促进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因此,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将发生显著缩短。

该研究将85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95.83%、护理满意度93.75%,均高于对照组83.78%、78.38%(P<0.05)。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积极影响。观察组围手术期胰岛素用量(39.16±6.05)U,低于对照组(48.26±8.76)U(P<0.05)。其原因可能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分别通过心理、饮食等多方面,调控患者的血糖指标,促使患者血糖控制快速达标,因此,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也会随之减少。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4.62±1.18)d、切口愈合时间(7.09±1.34)d,短于对照组(6.58±2.24)、(10.16±2.38)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6.22%(P<0.05)。

综上所述,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患者免疫机能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东涛,张曹,丁波.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2):1204-1205.

[2] 孙克莲.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3):364-365.

[3] 努尔古丽·阿不都热西提,韩峰.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胰岛素控制方式的疗效评价[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6(5):429-432.

[4] 陆红艳.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5,12(1):128-129.

[5] 卢彩霞,叶志霞.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8,25(5上旬刊):65-66.

(收稿日期:2018-07-25)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围手术期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