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

2018-03-30 06:25张晓航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张晓航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最佳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78例脊髓損伤伴糖尿病患者作为康复治疗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对康复治疗方法加以优化。从患者血糖检测结果、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3方面对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血糖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在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加以优化,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脊髓损伤;糖尿病;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025-02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由外伤引起,如交通事故、意外高处跌落以及厂矿事故等,其中交通事故是导致患者脊髓损伤最为常见的原因。另外患者因颈椎病或肿瘤等手术等,也可能导致的脊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1-3]。脊髓损伤后,可能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性障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甚至死亡[4]。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后期的康复治疗方法决定其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但在康复过程中,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基数非常巨大,占人口总数的1/10左右。因此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糖尿病患者体质较为特殊,严重影响了患者整体的康复治疗效果,因此该院康复科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加以优化,现将康复治疗经验加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78例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作为康复治疗对象。纳入标准包括:①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经CT或X线等影像诊断,符合脊髓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包括:①骨盆或颅脑骨折等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损伤患者;②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深静脉血栓或严重感染的患者;③体内脏器重度疾病患者;④肢体残疾的患者;⑤精神类疾病患者等。征得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9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2.62±7.89)岁。因车祸的外伤原因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31例,因肿瘤或颈椎手术导致的脊髓损伤患者8例。损伤部位位于颈段、胸腰段和骶段的患者分别为9例、21例和9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3.37±8.22)岁。因车祸的外伤原因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32例,因肿瘤或颈椎手术导致的脊髓损伤患者7例。损伤部位位于颈段、胸腰段和骶段的患者分别为8、22和9例。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方法

对照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具体分为2个康复治疗阶段:①第1阶段。根据患者的脊髓损伤部位和情况,制作胸腰椎矫形器,以有效的保持和加强损伤部位的稳定性。协助患者摆放良肢体位,做好各关节的被动运动等。同时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情况,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稳定血糖的药物,加强饮食指导等[5];②第2阶段。带病情稳定后,开展相关的功能训练。如应用电动起立床,为脊髓损伤开展起立训练。视患者康复进度,开展步行训练。早期可佩戴骨盆托矫形器进行训练。训练效果良好后,可摆脱矫形器,借助拐杖进行训练。康复师做好患者的保护工作,预防跌倒等情况的发生[6-8]。每次训练时,考虑到患者的血糖异常的特殊体质,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做好康复治疗的前期准备。如康复治疗前,为患者补充适当的能量。每次指定的的康复运动计划时间以30 min为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略少于其他脊髓损伤的患者。

1.3 观察标准

治疗3个月后,对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标准如下:①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②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以ASI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ASIA感觉功能评分量表为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进行评分。其中ASI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满分100分,ASIA感觉功能评分量表满分为224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脊髓损伤伴糖尿病的血糖、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检测结果

在康复治疗前,对照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7.72±1.31)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为(11.66±2.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7.79±1.22)%。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7.68±1.26)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为(11.58±2.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7.80±1.31)%,以上3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对照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6.89±0.9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为(10.09±2.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6.86±0.69)%。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6.39±0.86)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为(9.18±2.6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6.58±0.71)%。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2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

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如表1所示,可见在康复治疗前,对照组合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康复治疗后,观察组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年发病率大约为20/100万人~60/100万人,致病原因多由外伤引起,如车祸和高处跌落等,另外颈椎病等经手術治疗的患者,由于手术失败等原因,也可导致脊髓损伤。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若治疗方法不当,约有90%的患者失去行走能力[9]。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十分巨大,如根据相关医学统计,发病率在1/10以上,按此计算,脊髓损伤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体质的原因,如长期血糖偏高等,当出现脊髓损伤后,严重影响了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需要对康复治疗加以优化,如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在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糖的变化,注意保持血糖平稳。在患者康复治疗的中后期,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做好康复治疗的前期准备。如康复治疗前,为患者补充适当的能量等。通过对康复疗法的优化,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可鑫,刘士臣,林波,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保护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3):55-56.

[2] 祁健,张俊江,孟庆溪,等.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1):4179-4183.

[3] 郑云锋,张春满.高压氧联合甲泼尼龙及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3):258-259.

[4] 刘锐.早期康复联合颈椎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7):625-626.

[5] 勾丽洁,郭华平,何曼,等.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5):396-398.

[6] 吴燕飞,叶祥明,程瑞动,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20-22.

[7] 邱青青.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8):113-114.

[8] 徐秀梅,徐彦龙,寄婧,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8,31(5):97-98.

[9] 王一吉,周红俊,李建军,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最新修订及解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8):879-882.

(收稿日期:2018-07-26)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