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临床分析

2018-03-30 06:25邱建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糖尿病

邱建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4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纠正高渗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不仅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从而使得患者血糖尽快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稳定。

[关键词]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029-02

高血糖高渗状态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从而引起新陈代谢紊乱、血糖升高、机体脱水,最终导致高血糖高渗,该并发症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1]。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糖高渗时,往往会伴随着昏迷、意识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临床必须引起重视与警惕。有关研究显示,合理补液以及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关键所在,该文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静脉滴注与皮下注射两种胰岛素注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选择74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排除精神存在障碍的患者以及心功能、肾功能等脏器存在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17,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63.12±1.55)岁,病程为2~20年,平均病程(8.46±1.44)年;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9:18,年龄为52~80岁,平均年龄(62.55±1.81)岁,病程为3~18年,平均病程(8.04±1.34)年。两组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以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静脉补液,以改善糖尿病患者高渗与脱水状态,并促使紊乱的水电解质尽快恢复平衡,从而使得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随后,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将20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与0.1 U的胰岛素进行混合,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医护人员每隔2 h测量1次血糖,当患者体内血糖下降幅度低于30%以后,医护人员可再增加0.1 U的胰島素剂量。待患者的血糖下降至13.9 mmol/L,医护人员可给予其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以促进血糖回升。

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入院第1日,医护人员给予其持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持续时间为24 h,泵入速度为0.1~35 U/h,初始剂量为0.1 U/h。用药4 h后,医护人员将胰岛素剂量调至4 U,并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凌晨血糖进行监测,据此增减胰岛素用量,从而将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下降4.0~6.1 mmol/L。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纠正高渗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如患者在入院时血糖已经相对较高,则临床可将控制目标设定为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如患者血糖控制至少2 d有2次以上达到上述目标,则确定为血糖控制达标;如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出现≤2.80 mmol/L,则认定为出现低血糖。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两组的年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等各项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两组的性别比例、低血糖发生率等各项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与血糖达标时长

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指标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纠正高渗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并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高渗状态,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从而使得糖分新陈代谢出现困难,血糖升高、水及电解质出现紊乱,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则患者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必定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进而危及其生命安全[2]。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大量补液、补充胰岛素的方式来纠正患者的高渗透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然而,静脉滴注胰岛素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但由于发生高血糖高渗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相对较为敏感,静脉滴注方式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疗的效果,表明传统注射方式仍存在一定缺陷,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对病情的转归产生一定阻碍[3-4]。除此之外,传统静脉滴注方式容易提高胰岛素的吸收变异性,有关研究显示,给予高血糖高渗状态的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中效胰岛素日吸收量变异约为每日注射总量的15%~50%,而且患者每日血糖浓度与波动均相对较大,从而在降低了代谢控制的临床效果[5]。

胰岛素泵主要指的是患者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来完成胰岛素注射,此种注射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餐前餐后血糖水平等调节胰岛素的注射量,从而达到控制与稳定血糖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物的临床疗效[6]。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纠正高渗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与此同时,胰岛素泵有利于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使得患者体内的β细胞生理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7]。除此之外,胰岛素泵还能降低胰岛素吸收的变异性,从而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为明显[8]。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不仅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从而使得患者血糖尽快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稳定,以促进病情的转归,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汉生.探讨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96-97.

[2] 刘辉.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252-253.

[3] 吴文辉.2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0):104-106.

[4] 胡春蘭.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8):56-57.

[5] 何举名,王汉蛟,蒋明勇.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和酮症酸中毒的急救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20.

[6] 张钊,张方建.益气养阴消症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J].今日健康,2014(4):111.

[7] 曹青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J].饮食保健,2018,5(7):212-213.

[8] 周美娟.应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4):39.

(收稿日期:2018-07-2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