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3-30 06:25陈丽雪高旭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老年糖尿病应用价值

陈丽雪 高旭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照抛硬币的方式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74例)随机分成2组(例数相同),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2组的护理效果予以评价。结果 2组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提高,有利于其血糖的控制。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老年糖尿病;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139-02

作为中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和多发疾病,糖尿病会使患者各种组织和器官受到慢性损伤,出现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该疾病的发病与精神、免疫、内分泌、遗传等多种因素具有联系,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多数因受到年龄的影响,对疾病认识不够清楚和全面,无法规范和坚持服药,从而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由于重视疾病的护理,忽略了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导致患者存在较多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依从性较差,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来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1]。该次主要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对74例患者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所选的7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该院接受诊疗,入选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超过60岁;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2]。剔除标准:不愿参与和配合研究;存在理解和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官受损;伴有如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依照抛硬币的方式将74例患者均匀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男、女患者各为15、22例;年龄跨度62~81.5岁,平均(69.83±2.51)岁;病程跨度3.5~14.5年,平均(9.65±0.38)年。参照组:男、女患者各为16、21例;年龄跨度62~81.5岁,平均(69.89±2.57)岁;病程跨度3.5~14年,平均(9.59±0.41)年。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与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措施如下。

①协同护理小组的成立:从科室中选取经验丰富的护士成立协同护理小组,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应对措施进行拟定,并确定协同护理的详细内容。

②加强对患者的了解:老年人因受到年龄的限制,其肢体灵活度、注意力、记忆力、认知力均有所下降,会使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受到影响。在患者入院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文化程度、自我管理水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新知识运用能力、经济状态、读听写水平等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对患者的护理需求予以评估。

③促使患者參与到护理活动的制定当中: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护理目标、护理计划的制定当中来,鼓励患者提出自身的要求和意见,让其反映自身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忧虑和痛苦,依照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对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近期和远期护理目标予以明确,不但可确保糖尿病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还有利于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尊重和信任度的增强。

④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对患者各方面的了解,并在对患者进行运动、饮食、用药方面的评估上,对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选取。对于倾向视力教育的患者,通过制作简短的教育视频、教育手册、食物标本或模型、幻灯片、图片等,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血糖监测等知识的教育;对于倾向听力教育的患者,通过举办小讲座、个别讲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知识介绍;对于倾向触觉教育的患者,护士通过一对一指导,将腿部、足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按摩手法对患者进行说明。健康教育内容突出重点、简化,几种方法灵活实施,可混合使用。同时,为患者制定每日治疗行程表(包括运动时间、血糖监测时间、吃药或注射时间等),指导患者依照行程表开展治疗。

⑤护理计划的实施:鼓励患者之间通过互相勉励、督促来使患者实施自我护理,还可进行个人体会、心得的交流。患者家属也要做好对患者的监督工作,积极地与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和反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治疗依从性予以评价。其中,治疗依从性依照我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予以测评,涵盖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运动、饮食这4个方面,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为0~4分,满分80分,依从性与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处理,通过(x±s)、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各自通过t、χ2实施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饭后2 h血糖

两组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

两组护理前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剧,使得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会受到糖尿病肾病、各种神经病变的严重影响,使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因老年患者自身的一些因素,极易使其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显著提升作用,可取得突出的护理效果[2]。

近些年,现代医学得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护理模式涌现出来,其中,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有限的资源,可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3]。王丽君[4]在研究中表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也表明了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我院实施协同护理模式,通过成立协同护理小组,加强对患者的了解,可确保护理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同时,组织患者参与到护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当中来,在健康教育上选用合适的方法,注重护理计划的实施,可充分激发患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发挥,以此达到显著的治疗和护理效果[5]。

综上,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疾病的良好改善。

[参考文献]

[1] 吴淑俊.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7,7(5):281-282.

[2] 张艳,涂健铭,谢礼能.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57-63.

[3] 王英杰,裔粉娣.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33-37.

[4] 王丽君.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93-194.

[5] 阚秀芬.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9):509-511.

(收稿日期:2018-07-13)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模式老年糖尿病应用价值
协同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康复效果观察
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