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策略

2018-03-30 06:25张慧灵魏小玲叶装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护理策略临床特点精神病

张慧灵 魏小玲 叶装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策略。方法 该实验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策略。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运动护理、用药指导等,结果显示护理显效的有60例,占比75.0%,有效的有18例,占比22.5%,无效的有2例,占比2.5%,护理有效率为97.5%;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98.75%,依从性为97.5%。结论 对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药物效果,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关键词] 精神病;糖尿病;临床特点;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143-02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是现在临床上发病患者较多的一种疾病,两者共存,使得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复杂。精神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出现异常紊乱,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出现障碍,该病主要是由于遗传、体质、个体特征或者是社会环境等等因素造成的。现在临床上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内分泌出现异常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一种以血糖升高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的脏器收到损伤,使得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缓解症状是极为重要的。为此该次研究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在该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35~70岁,平均(45.5±15.8);纳入所有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排除有沟通障碍的,排除有肿瘤的。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患者家属同意。该次研究所选择的患者都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临床特点

1.2.1 糖尿病症状不典型性 很多精神病患者发病后精神状态下降,出现暴饮暴食行为,有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候,也会导致食欲大增,出现肥胖症,有的患者发病后厌食、食欲下降,消瘦,导致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没有及时发现,在检查的时候容易被忽略悠糖尿病,住院检查的时候才能发现血糖升高。

1.2.2 精神症状使得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 精神病患者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被害妄想症,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在要求其控制饮食降低血糖值的时候,有的患者会认为是想要加害他,为难他;其次有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症状,厌食,对疾病出现恐惧,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难以治愈,因此一旦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是在注射胰岛素30 min以后,如果还是不愿意进食,则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休克,影响其生命安全。

1.2.3 糖尿病和精神病两者相互影响 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症状,心里压力增大,使得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值异常增高,出现胰岛素抵抗,很难控制病情发展。精神病患者主要的表现为焦虑、恐惧;精神病和糖尿病同时存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如果是出现抑郁的患者,容易导致机体的激素异常紊乱,使得血糖值上升。其次糖尿病和精神病都需要患者长时间服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引起恐惧、焦虑感,对生活失去信心,降低了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分析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策略,并探讨护理后患者护理有效率、满意度,治疗的依从性、血糖值等。

1.4 判断标准

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90~100)、满意(70~89)、不满意(70分以下),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00%。完全依从:表示患者可以自行主动服药,不需要护理人员的督促;部分依从:表示偶尔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提醒下才可以进行服药;不依从:表示患者不能自主服药或者是抗拒服药治疗。

1.5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后患者的非常满意为58例(70.0%),满意为21例(27.5%),不满意为1例(2.5%);满意度98.75%,完全依从为56例(65.0%),部分依从22例(30.0%),不依从为2例(5.0%);依从率为97.5%。

2.2 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护理显效的有60例,占比75.0%,有效的有18例,占比22.5%,无效的有2例,占比2.5%,护理有效率为97.5%。

2.3 两组护理后血糖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为(6.08±2.18)mmol/L,对照组的为(8.09±2.75)mmol/L;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为(8.15±2.31)mmol/L,对照组的为(10.89±3.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策略:①饮食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其明白合理的饮食行为对于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告知其发病的原因,机制,治疗措施等,增强其配合治療的依从性。饮食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平衡饮食习惯,调节好相应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降低血糖值,控制病情发展。精神病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幻觉、妄想症、认知缺乏、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等,导致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情况等,对其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计算好患者的热卡,合理搭配饮食,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负责饮食,严格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在为患者发放食品的时候,要注意避开特殊的患者,以免出现抢夺,按照规定检查患者,以防止其私自藏匿事物。如果是有患者对饮食不耐受,感觉到饥饿的,可以适当地添加蔬菜水果;如果是抗拒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耐心地为患者进行讲解,如果有需要的可以为其进行鼻饲,确保患者的事物摄入量充足,可以满足机体需要。如果是病情有缓解的患者,可以为其讲解合理饮食对于预后康复的优势,让其可以主动配合治疗。

②运动护理。告知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活动锻炼,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运动可以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以控制体重增长,增强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值。告知患者最佳的运动时间在早上十点左右为宜,下午3:00-4:00左右为宜,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打乒乓球,慢跑、打太极拳等,注意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③用药护理。发病后糖尿病、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都会降低,抗精神病的药物会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有的患者对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等等容易弄错,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在旁边指导患者服用药物,以免少服或者是漏服,严格按照用药方法。时间等服用。其次为了减少糖尿病药物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可以在饭后服用;护理的时候可以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等,让家属学会指导患者服用,并教会家属一些比较常用的不良反应急救措施,以便于出现症状的时候及时处理,例如在患者出现心慌、多汗、手抖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患者进食,以免出现低血糖。

④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的时候,对其进行住院指导,健康宣教等,因为糖尿病和精神病都属于慢性病,患病后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因此患者容易压力过大,导致治療的依从性降低,护理人员可以告知家属要主动配合患者,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的需求,其次对家属进行指导,让其了解病情的相关知识,明白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出院后留下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其康复情况,告知家属一旦发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殷瑛.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7,10(12下旬刊):106-108.

[2] 杨美容.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症的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7):73-75.

[3] 王秀菊.50例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的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7):234.

[4] 赵淑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248-249.

[5] 赵娟娟,江爱国,杨晓辉.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5,27(4):79-80.

(收稿日期:2018-07-20)

猜你喜欢
护理策略临床特点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