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2018-03-30 06:25张建丹李鸿汀简有源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

张建丹 李鸿汀 简有源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腔内介入(PTA)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接诊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实验组(PTA联合VSD治疗组)、对照组(PTA联合湿性换药治疗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时临床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换药总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1年随访情况(重建血管通畅率、截肢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换药总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重建血管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截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A联合VSD治疗可加速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截肢率。

[关键词] 血管腔内介入;负压封闭引流术;糖尿病足;近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184-03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状态,易出现周围神经末梢血管病理性变化,因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其中较常见且严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足部深处软组织或关节部位不同程度的感染、溃疡。据相关文献研究[1],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一项重要原因,一旦患病则会增加截肢率与死亡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下肢的一系列并发症,若不给于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能造成足部严重的病变、畸形以及功能障碍。对于此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勤清创与局部换药、神经营养补充等,但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以上措施收效有限。随着近年来血管介入以及生物技术的逐渐成熟,血管腔内介入(PTA)、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作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逐渐得到临床专家的关注,该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旨在探讨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者[2];②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者;③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为1级以上者;④对该研究所采取的治疗方式预期疗效、费用等方面知晓且同意者。

1.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者;②接受过下肢手术治疗者;③对造影剂不耐受,或足部存在严重溃疡、感染者;④依从性较差,定期随访失联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菌药物杀菌消炎,清洗创面,以及血管扩张、控制血糖水平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PTA联合VSD治疗,对照组实施PTA联合湿性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至满意程度时,均予以植皮手术治疗。PTA治疗:于手术前对患者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包括生化指标检测以及血管造影确定病变位置、病变程度、侧枝供血状况;根据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合患者具体状况选择穿刺方法,确定入路;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股动脉病变血管,主要采取顺行入路。腹主动脉、髂外动脉、对侧下肢血管等病变,主要采取逆行入路。穿刺成功后,造影观察髂-股动脉血流状态,若无闭塞性病变,进一步造影明确腓、胫前、胫后等动脉的血流状态,确定病变血管位置、病变程度、长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丝导管、球囊,腔内成型;若存在髂-股动脉闭或狭窄,需先行球囊扩张,在病变部位置入支架。VSD技术:实验组PTA术前仔细处理患处坏死组织,并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制作VSD敷料,將VSD敷料填充、覆盖于创面;使用生物半透薄膜覆盖于外层,覆盖面积超过创面边缘3 cm并保证创面完全封闭;-125~-450 mmHg(1 mmHg=0.133 kPa)负压装置负压吸引;术后持续观察创面恢复情况,若恢复不佳则补充VSD敷料,直至创面恢复至可修复的程度。湿性换药:对照组于PTA治疗后,感染期切开脓腔,采用脂质水胶体敷料进行引流;严格清洗创面,注入溃疡糊,水胶体敷料覆盖于表面。

1.3 疗效评估

显效:创面2周内愈合,表皮覆盖较完好,血液循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改善:创面有少许分泌物,更换敷料后2周~6周内愈合,血液循环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保肢或截肢平面下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00%[4]。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时临床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换药总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1年随访情况(重建血管通畅率、截肢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6周时,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换药总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长期疗效比较

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重建血管的通畅率为84.00%(21/25),高于对照组的56.0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31);实验组患者截肢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

3 讨论

足部是糖尿病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糖尿病造成的神经、末梢血管病变等均可造成足部软组织、关节损伤,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感染、溃疡、下肢畸形等不同程度的下肢并发症。若对于上述足部并发症未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则可能发展为难以挽救的结果,导致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截肢率,然而,很多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足部缺血、溃疡、感染等情况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而纠正甚至治愈的。传统治疗模式下,治疗糖尿病足主要通过反复清创、抗感染治疗,直到肉芽组织长出后再行下一步处理,但该方法耗时长,疗效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介入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且有效性、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PTA技术可通过支架、顺应性球囊等对闭塞或狭窄性病变的血管进行扩张、再通,该技术操作简单、微创,可快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供血状态。VSD是一种结合VSD敷料、生物半透膜、负压装置与三通导管的全新技术,主要用于深处引流以及浅表创面的清理,一方面可促进创面坏死组织液化与清除,避免进一步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新型敷料刺激生長因子的释放,促进毛细血管、创面肉芽组织的新生,进而加速患处愈合。

该研究对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应用PTA联合VSD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应用PTA联合湿性换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恢复期间换药次数明显更少,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表明相较于传统湿性换药,PTA联合VSD技术可更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和愈合。结合该次研究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原因如下:传统引流方式下,引流不彻底,且引流区完全或部分暴露在外,因而可能加重感染[5],导致创面长期不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PTA可使患处毛细血管扩张,进而缓解水肿,而VSD通过负压引流,加强对创面的清洁,更有效地预防感染,促进内皮新生[6];创面由传统的开放或半开放型状态转变为全覆盖、闭合状态,因此可得到更好的保护;负压引流清除炎性渗液更及时、彻底,即减少细菌感染风险,又可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另外,该研究对患者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1年后重建血管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截肢率低于对照组,提示PTA联合VSD可改善长期疗效。黄智勇等[7]的研究亦表明,PTA联合VSD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与截肢率。此结果得益于VSD技术相较传统湿性换药的优势:负压引流可改善局部微环境,使创面长期处于缺氧、微酸性状态下,抑制细菌繁殖生长,进而缓解对患处组织的病理性伤害,降低PTA术后复发风险,增加保肢率。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采取PTA联合VSD治疗可加速创面愈合,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可降低术后复发、截肢风险,长期亦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高赟,冉兴无.糖尿病足病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0-13.

[2]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05-708.

[3] 张昱.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22-23.

[4] 王晓娟,何明海,袁宁.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8):1154-1155.

[5] 张磊,曹东升,谢娟,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6,37(5):517-521.

[6] 刘岩,卢思英,耿艳侠.改良VSD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5):674-676.

[7] 黄智勇,黄佳军,赵敦旭,等.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6,22(6):1221-1222.

(收稿日期:2018-07-28)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做好六个方面促进糖尿病足康复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