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8-03-30 06:25林小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

林小霞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钻胺用于DPN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2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及联合组(硫辛酸+甲钴胺),1疗程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症状缓解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87.3%)远高于甲钴胺组(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方面,治疗前后两组MNCV、SNCV均有所提升,但联合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甲钴胺组,无论是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还是治疗后与甲钴胺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钻胺治疗DPN,无论是临床癥状还是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均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18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简称DPN)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发的以远侧对称性神经病变、神经纤维丧失为主要改变的慢性并发症,常规的甲钴胺静脉治疗较难取得满意效果,近些年多项研究揭示DPN 的发病机制与高血糖时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有关[1],因此在甲钴胺基础上联用强抗氧化剂硫辛酸成为当前DPN的常用治疗手段。现以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钻胺治疗DPN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符合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2]。课题研究报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并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同意书。126患者具体资料如下:男女54/72,年龄(65.4±6.3)岁,病程(9.2±1.4)年,收缩压(127±2.3)mmHg,舒张压(81.4±1.5)mmHg,空腹血糖(6.5±0.4)mmol/L,体重指数(25.1±0.6)kg/m2,糖化血红蛋白(6.8±0.4)%,甘油三酯(1.6±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0.4)mmol/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6.9±1.1)mg/g。将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及联合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6例患者均给以常规饮食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运动治疗(餐后30 min慢走等)及药物治疗(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具体措施如下: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规律监测5个时间点的血糖(每日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在稳定状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给予降压降脂治疗。在此基础上,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3086)500 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在甲钴胺组基础上联合硫辛酸(国药准字H20110105)进行治疗,即硫辛酸45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用药时间均2周(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SNCV)变化情况,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标准参照参考文献[3]。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87.3%,远高于甲钴胺组总有效率50.8%,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NCV、SNCV均有所提升,但联合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甲钴胺组,无论是该组治疗前后的比较,还是治疗后与甲钴胺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有数据显示,糖尿病病史5年、10年、20年以上者合并神经病变的几率分别为30%、60%及90%,DPN患者常存在肢体灼痛、刺痛、麻木等伴随症状,严重者会因足部溃疡、坏疽而被截肢,而高达68.1%的患者在截肢后5年内死亡[4],因此,DP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往DPN治疗主要单独使用甲钴胺,但有研究表明该法总有效率仅30%左右[5],该研究中甲钴胺组有效率虽达50.8%,但远低于联合组87.3%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研究[6]揭示,单独使用甲钻胺治疗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不甚理想,该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有所提升,但甲钴胺组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及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该研究论点基本符合,也揭示了DPN单一甲钴胺治疗的局限性。

Broenlee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DPN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此后越来越多研究者指出,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而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包括DPN在内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机制[7],因此要控制DPN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除血糖控制外更要重视氧化应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应用硫辛酸进行抗氧化治疗也日渐成为临床DPN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医学界硫辛酸历来有“万能抗氧化剂”之说,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硫辛酸与甲钻胺联合应用治疗DPN,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DPN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该研究中,联合组显效率47.6%,有效率39.7%,总有效率87.3%,远远高于甲钻胺组(显效率20.6%、有效率30.2%、总有效率50.8%)。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联合组MNCV及SNCV无论是治疗前后比较还是治疗后与甲钴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施兆明[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提示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联合组均较甲钴胺组效果更为满意。

总之,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仍是一个医学难题,该研究虽然提示了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样本数量较小且缺乏对远期DNP临床转归的分析研究,故临床中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以更好地为DNP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 牟健.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141-114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89.

[3] 詹新良.α-硫辛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91-93.

[4] 赵世辉.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0):63-65.

[5] 赵慧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359-1360.

[6] 向婧.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10):138.

[7] 杨彩彩.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D].延安:延安大学,2014.

[8] 施兆明.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9):57-58.

(收稿日期:2018-07-24)

猜你喜欢
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甲钴胺在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甲钴胺与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比较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