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2018-03-30 06:25高杰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艾灸针刺

高杰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该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8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和结合组4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药物治疗。针刺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艾灸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结合组患者采取以上3种结合的治疗方法。从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几方面,对治疗效果加以评价。结果 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结合组治疗后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针刺组和艾灸组。艾灸组和结合组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结合组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艾灸组和结合组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同时结合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也快于针刺。在治疗效果方面,艾灸组和针刺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艾灸组合针刺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针刺结合艾灸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艾灸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193-02

糖尿病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医疗服务结构均面临的一个治疗难题,早至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高达3.7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约为11.6%[1-2]。患者发病后,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多见,如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调查统计,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高达60.3%,而年龄大于40周岁的患者,或者治疗不规范的患者,发病率更高[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肢体深部有明显的烧灼感、刺痛和钝痛等,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消失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康复效果,该院中医科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81例患者采取针刺结合艾灸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表现,效果显著,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该院治疗的8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纳入标准包括:①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罗杰等主编的《内科学》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包括:①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②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③精神类疾病患者等。医师首先向患者介绍针刺和艾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和结合组4组,患者人数分别为17例、19例、22例和23例。在对照组中,男10例,女7例。患者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2.66±7.21)岁;在针刺组中,男11例,女8例。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35±6.28)岁;在艾灸组中,男13例,女9例。患者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2.87±5.96)岁;在结合组中,男14例,女9例。患者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3.87±7.05)岁。4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控制血糖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1(国药准字H14023321),1次/d,1片/次。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60865),3次/d,1片/次等。同时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指导[4];针刺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三阴交、足三里、合谷、阿是和太溪等穴位,以上穴位消毒后直刺,患者的得气后提插行针,平补平泻,行针1 min[5];艾灸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采取传统温和艾灸法,取穴三阴交、太溪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每个穴位艾灸时间为30 min[6];结合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以上3组结合的治疗方法。

1.3 观察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标准如下:①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②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显效为患者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综合评分提高80%以上。有效為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综合评分提高30%以上,但低于80%。无效为治疗疼痛综合评分低于3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结合组治疗后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针刺组和艾灸组。艾灸组和结合组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结合组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艾灸组和结合组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同时结合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也快于针刺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总有效率

在对照组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6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3例,总有效率为52.94%。在针刺组1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11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4例,总有效率为78.95%。在艾灸组2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12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81.82%。在结合组2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15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7例,总有效率为95.65%。以上4组相比较,艾灸组和针刺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艾灸组合针刺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3%,尤其对于年龄大于40周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治疗不规范的患者,发病率更高。由于患者的患病情况各异,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为患者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片等,难免使所有的患者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该院中医科对患者采取中医艾灸和针刺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效果观察,首先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患者针刺或艾灸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均明显好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另外若将针刺和艾灸2种疗法相互结合,患者的总有效率可高达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由此可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针刺结合艾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震,郑传飞,游元鸿,等.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3):151-152.

[2] 潘立民,孙素芹.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3):96-99.

[3] 周建民,樊斗霜.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45-48.

[4] 檀雪松.六味地黄丸联合中药方剂穴位敷贴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7):3797-3799.

[5] 朱水平,梁莉,沈根明,等.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2):104-105.

[6] 张福莲,李静,邓婷婷.艾灸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7,23(24):180-181.

(收稿日期:2018-09-12)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艾灸针刺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