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丰1优319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018-03-31 00:22刘梦莹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

刘梦莹

(福建省南平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福建南平353000)

圣丰1优319是南平市农科所以母本圣丰1A、父本南恢319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稻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2030),在闽北种植适应性好,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逆性强等特点[1]。圣丰1优319先后在浦城、建阳等四家绿色食品企业——福建浦城县旭禾米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企业信息码GF350722091052)、福建聚丰米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企业信息码GF350722172074)、福建金夏粮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企业信息码GF350784148059)、福建金山都米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企业信息码GF350784161270)的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基地示范推广,2016年、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为96.66 hm2、141.33 hm2,2 a平均每667m2产量达510.2 kg,增产9.7%。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大米因为安全、优质、营养,市场平均售价为10元/kg,比普通大米每公斤高4元左右,每667m2大米增收1 618.4元。2 a共增加收入577.74万元,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现将浦城、建阳等闽北山区绿色栽培圣丰1优319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主要性状

圣丰1优319在闽北浦城、建阳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 d;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株高105.4 cm,每667m2有效穗14.9万,每穗总粒数124.4粒,结实率79.4%,穗长23.3 cm,千粒重25.7 g。

1.2 抗性及米质

圣丰1优319在国家区试2 a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高感稻瘟病、黑条矮缩病、褐飞虱、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冷性弱,其中稻瘟病综合指数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黑条矮缩病发病率63%,褐飞虱9级,白叶枯病7级[2]。

圣丰1优319米质优良,整精米率为55.5%,长宽比为3.2,垩白粒率为14%,垩白度为3.2%,胶稠度为78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5.3%,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2]。

2 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2.1 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工矿及交通干线、无污染的地区,挑选空气、土壤、灌溉水质量等稻作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要求,没有污染源和潜在污染源的农田。

在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区周边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基地受到周边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对环境或周边其它生物产生污染。

2.2 稀播精管,培育多蘖壮秧

秧地应选择肥力好、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根据浦城、建阳两地的气候,圣丰1优319一般作双晚种植,适宜在6月中下旬前播种。因圣丰1优319抽穗期耐寒性差的特点,适当早播有利于高产稳产。秧田每667m2播种量12.5 kg,播种前晒种2~3 d后进行催芽播种。

播种前秧田施足腐熟有机基肥,秧畦保持平整、上实下虚、湿润、不积水。播种时分畦过称、稀播、匀播、不重叠,不留空,用育秧专用有机肥盖苗。做好秧田肥水管理,芽期不灌水、苗期浅水勤灌;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控苗促蘖;1叶1心到2叶1心期施断奶肥,每667m2施尿素3~5 kg;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每667m2施尿素3~5 kg。

2.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移栽期内,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以利早生快发,为高产创造条件。在闽北地区作双晚种植,秧龄控制在25~30 d,适宜插植规格为16.5 cm×19.8 cm,丛插2粒谷秧,每667m2插1.8万丛,基本苗5万~8万。移栽时做到浅插、插直、插匀,以争取低位分蘖。移栽后及时补苗,确保全苗。

2.4 合理施肥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13)中A级绿色食品施肥的有关规定,依照持续发展、安全优质、化肥减控,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科学施肥。重施基肥,每667m2施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水稻专用有机无机肥200 kg以促稳长;早施分蘖肥,移栽后5~7 d,每667m2施用氯化钾10 kg、尿素10 kg,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幼穗分化Ⅱ期,根据田间苗情,酌情巧施穗粒肥,每667m2施尿素6 kg左右,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

2.5 科学管水

稻田灌溉用水水质应达到《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中有关水质的要求,严禁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等污染水灌溉。科学水分管理,前期寸水护苗、浅水勤灌、适度轻搁,促早发争穗数;中期根据土壤肥力和大田苗期适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及促秆壮、攻大穗;后期掌握浅水与湿润交替以增粒重,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期灌跑马水保持湿润直至黄熟,掌握在收割前5~7 d断水为宜。

2.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前提下,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再辅以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做到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品种符合绿色食品要求。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病虫预测预报,将水稻的病虫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限值以下,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稻谷的目的。

2.6.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源头上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水稻种植中多采用轮作倒茬、深翻晒土、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

2.6.2 生物防治 创造适宜天敌繁殖的环境,保护青蛙、鸟类等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以菌治病、青蛙治虫、飞鸟治虫、家禽治虫等。采用释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2.6.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某些生活习性,在先后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3]。

2.6.4 化学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严格遵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13)列表制度等有关规定,使用有登记在水稻上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农药,且使用农药的数量及次数比常规种植减少50%左右。

圣丰1优319水稻栽培上应注意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防治。秧苗期每667m2用10%醚菊酯80~100 g防治稻飞虱;秧苗移栽前每667m2用6%春雷霉素31~36.7 g防治稻瘟病;分蘖盛期每667m2使用8%井冈霉素AS 18.0 g防治纹枯病,球孢白僵菌WP+25%噻嗪酮WP混用以各单剂常规用量的一半现配现用防治稻飞虱;破口与齐穗期每667m2用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5~6.6 g防治穗颈瘟。

2.7 收获与贮藏

在黄熟末期水稻整个穗部泛黄,籽粒僵硬时收割,采用人工或机械单收、绿色食品专用仓库单贮、用专用的车辆运输防止与常规稻谷发生混杂。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预包装标签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加快云南“绿色食品牌”发展的措施建议
试论我国绿色食品企业营销策略
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与营销对策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建议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近五年我国共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