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应用

2018-03-31 00:22陈文卫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插秧盘秧龄

陈文卫

(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浦城353401)

近年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了迅猛的推广,机械插秧不仅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合理调节密植规格,增加基本苗;带药、带肥、带土机插,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确保水稻早生快发、夯实高产基础。围绕着水稻机械插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如何实现水稻机插秧苗的标准化、规模化培育,为水稻机械化插秧农机专业化合作社提供秧龄适中、生长均匀一致的优质水稻机插秧苗,成了当前实现农机农艺有效融合的现实课题。为此,近年来作者对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一套较为适合的水稻堆叠暗化处理工厂化育秧技术,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培育生长健壮、标准均匀的机插秧苗

水稻机插质量的好坏,除了与插秧机操作手技术熟练程度、插秧机的质量及稻田耕耘质量直接相关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一批秧龄适当、健壮均匀、疏密有致、高度适中、无病虫害的秧苗,能够有效地降低少苗缺蔸现象的发生。对秧苗提早返青十分有利,为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1.1 根据生育期确定品种,科学安排播种期

依据稻作类型与气候条件,选好品种和播种时期。早稻在3月5—10日播种,品种如T78优2155、陵两优102、金优2155等早杂优品种;再生稻生产既要保证再生季在早秋寒来临前安全齐穗,还要兼顾腋芽再生特性,尤其要选耐机械碾压、腋芽生长力强的品种,如:甬优2640、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等品种,要求在3月10日前后播种;单季中稻可选择晶两优华占、荃优123、隆两优华占、深两优5814、甬优9号、中浙优8号等,播种期一般安排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烟后稻、双季晚稻可选择梦两优534、天优华占、欣荣优华占等品种;烟后稻选择6月6—15日播种,双季晚稻播种期在6月20日左右。

1.2 把好浸种催芽关

按照每667m2大田备足1.2~1.3 kg杂交水稻种子,并在机插前20~30 d,用清水或流动水浸种10~15 h(早稻、再生稻气温较低浸种时间略长,烟后稻、双晚浸种时间适当缩短),待种子吸足水后用清水洗净,转入智能催芽器中保温30~35℃催芽24~25 h,当种子露白时,即可用于播种。

1.3 工厂内堆叠暗化育秧

育秧前按照每667m2大田备足水稻工厂化育秧基质100 L,并对播种流水线进行检修调试。播种时按照每盘基质5 L,芽谷70~80 g的标准,进行育秧基质装盘→喷水→播种→盖种→再喷水等流水线机械作业;将播好种子的秧盘运送到育秧室,按照每叠40~50盘的高度,每排摆放2盘进行集中叠放,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3~4 d,当秧苗露针,天气晴好即就近转入大田进行育秧。工厂化堆叠暗化育秧期间,应做好保温保湿与通风换气工作,防止低温冻害、无氧呼吸造成烂种烂秧。

1.4 秧畦准备

选择距离育秧工厂较近、交通方便、排灌方便,病虫害较轻,土壤肥沃的稻田。播种后2~3 d,按秧畦宽140 cm,沟宽30 cm备好秧畦。

1.5 育秧盘转入秧田

在秧畦横向摆放两排育秧盘,育秧硬盘边缘应紧紧贴在一起,并轻压秧盘,使秧盘与秧畦结合更加紧密,便于水分通过毛细管道渗入秧盘;同时,在搬运秧盘过程中务必十分小心,防止打翻秧盘影响秧苗生长整齐度,甚至烂种烂苗。秧盘摆放好后,立即用竹片拱形插在秧畦上,再盖上育秧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预防鸟、鼠为害,预防病虫危害及防雨水冲刷。

2 秧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不同稻作秧龄略有差异,中稻控制在15~25 d,早稻、再生稻头季秧龄略长,一般30~35 d。期间采取协调光、温、气、湿之间关系及预防病虫鸟鼠害等措施,达到培育适宜秧龄,生长健壮、均匀的机插秧苗的目标。

2.1 水分管理

秧盘转入秧畦初期,应保持满沟水,禁止畦面淹水,促进种子吸水长芽长根;秧苗1叶包心期后,结合天气状况,适当减低灌水高度,保持畦面湿润即可。插秧前6~7 d结合施用送嫁肥、送嫁药,排水揭膜炼苗,准备机插作业。

2.2 温度管理

水稻育秧季节,天气昼夜温差大,一定要在做好小拱棚塑料薄膜保温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气温状况,灵活做好保温、保湿与防高温烧苗矛盾的协调工作。尤其是晴天,一定要确保上午09:00前,及时打开秧畦两端塑料薄膜(并在中间掀开几个天窗)进行通风换气,防治膜内高温烧苗;16:30以后及时将打开的天窗及两端塑料薄膜盖好,防止夜间低温冻伤秧苗。阴雨低温天气,做好保温工作。

2.3 病虫害防治

移栽前6 d左右,每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70~80 mL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g及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30~35 kg作为送嫁药进行喷雾。

3 合理密植、提高机插质量

早稻、再生稻秧龄一般30~35 d,中稻、烟后稻秧龄15~25 d。一般采用(17~23) cm×30.0 cm,丛插2~3株。机插前3~5 d排干水,揭开薄膜炼苗,方便机插作业。机插操作时努力做到插直、插匀、插浅,提高机插质量,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奠定高产基础。

4 加强大田期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水稻田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及其品质,因此一定要根据水稻生长规律落实好各项田管技术措施。

4.1 科学肥水管理

根据目标产量要求,每667m2施纯氮12 kg,N、P2O5、K2O质量比例一般为1∶0.35∶0.8。具体是每667m2(下同)用碳酸氢铵30 kg,拌过磷酸钙35 kg和氯化钾6 kg作底肥施用;分蘖肥:尿素8 kg加氯化钾5 kg;穗肥:尿素8 kg加氯化钾5 kg;保尾肥视苗情每667m2酌施尿素2.0~2.5 kg。田间水管依照“薄水勤灌,干湿交替为主,及时搁田”的原则,促进禾苗茎粗壮、叶片立活性强,根系活力强。收割前5~8 d排干水分,便于机械收割。

4.2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手段,重点抓好即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

5 及时收割

当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下黄上干时应抓紧抢晴收割,做到九黄十收,颗粒归仓。防止灾害性气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机插秧盘秧龄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移栽秧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