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2018-03-31 00:22曾爱琴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蕾毒饵龙岩市

曾爱琴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龙岩364000)

山药又名淮山,属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其块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淀粉等,具有健脾、固精、补肺益肾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兼用植物。山药具有产量高,耐贮运的特点,是出口创汇的农副产品之一。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农技站从长汀县四都镇引进紫山药等山药品种在新罗区适中镇洋东村进行试种,丰产性好,适宜在新罗区推广种植。现将山药在龙岩市新罗区的生长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发芽期

山药段子从不定芽形成萌发到出苗历经50 d左右。

1.2 甩条发棵期

芽条出土后迅速伸长,开始展放幼叶,进入甩条发棵期。从出苗到现蕾并开始发生气生块茎为甩条发棵期,约经60 d,此期生长以茎叶为主。

1.3 块茎形成期

从现蕾到茎叶生长基本稳定,为块茎形成期,约经60 d。此期茎叶及块茎的生长最旺盛,块茎的生长量大于茎叶的生长量,块茎干重的85%以上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1.4 休眠期

霜后茎叶渐枯,块茎进入休眠状态,此时收获的山药产量最高,营养物质丰富,品质最优。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温度

在影响山药生长与发育的环境条件中,以温度最敏感。山药在地温10℃时,即可开始萌动,最适地温为25℃。山药的茎叶喜温暖、干燥,怕霜冻,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块茎生长适宜土温为20~24℃。山药的地下块茎较耐寒,可长期经受0℃的地温。

2.2 光照

山药是短日照作物,块茎的形成及营养的积累需要较强的阳光。

2.3 水分

山药发芽期土壤必须有足够的底墒,以保证出苗。山药出苗后,块茎生长前期生长量很小,不需要很多水分,块茎生长膨大期,则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2.4 土壤与营养

山药宜在疏松、透气的砂壤土上栽培。在这种土壤上栽培出来的山药,地下块茎形状端正,表皮光滑,根痕浅小,商品性好。而在粘土地上栽培出来的山药,块茎须根较多,根痕深大,易发生扁头、叉根,商品性差。最适土壤pH值为5.5~7。山药喜有机肥,有机肥结合整地时深施均施,深翻耙均后整畦,禁止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城市垃圾。另外,发棵期应供给速效氮肥,促进茎叶生长。块茎生长旺盛期,除供应氮肥外,适当供应磷、钾肥,以利块茎膨大。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精心选地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排水流畅,地下水位在1 m以下,pH值为5.5~7的砂壤土为好。

3.2 种薯制备

选择晴天,将山药块茎按8~10 cm分切成段,每段重30~40 g,并注意保留每块段子上的皮层。分切后,将段子的切口处粘一层草木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率。

3.3 整畦播种

一般要求地表温度(距土面5 cm以内)稳定在9~10℃时即可定植。一般在清明前后,最迟不超过谷雨。采用高垄栽培,畦带沟1 m,垄高为65 cm左右,单行种植,株距25~30 cm。栽植时,将种薯横放,芽眼统一朝上,覆土约6 cm厚,轻踩,以利山药发芽。每667m2栽培2 200~2 600株。

3.4 立支架

苗高20 cm左右时,应及早立支架扶蔓,一般用“人”字形架或篱式支架。支架插入土壤的深度以20 cm为宜,最深不超过30 cm。架高1.5 m左右为宜。如果出苗后有数株幼苗挤在一起,应及时间苗,只留一株强壮幼苗。

3.5 水分管理

山药发芽期若遇雨,土壤变板结时,需立即松土,雨量大时,要注意排水。一般在苗出齐(出苗后10 d左右)浇第1次水,且浇水量要小,不能大水漫灌;生长前期,一般不浇水;块茎生长旺盛期,应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收获前1 d停止浇水。

3.6 肥料管理

苗期每隔10~20 d浅施1次50%的人粪尿;发棵期(出苗约1个月后)进行1~2次追肥,每667m2施15 kg尿素;植株现蕾时,应重施肥1次,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40~50 kg,以保证块茎的伸长与膨大;收获前30~40 d进行最后1次追肥,每667m2施用磷酸二铵10~15 kg。

3.7 中耕除草

早期结合追肥浇水进行,中耕宜浅,植株近处的草要用手拔掉,避免用锄时损伤根系。或在杂草萌发前,每667m2用48%氟乐灵乳油150~200 g,对水50 kg,均匀喷洒土面。

4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4.1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炭疽病、叶斑病: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交替喷雾,共喷2~3次,每次约隔10 d,雨后要及时补喷。

茎腐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95%敌克松200~300倍液灌根,共灌2~3次,每次约隔半个月左右。

根结线虫病:在播种前,每667m2用3%米乐尔颗粒剂2 kg,进行混土消毒,使药剂均匀分布在深30 cm以内的土层中。

根腐线虫病:用40%甲基异柳磷500~800倍液浸种48 h,浸后晾干再播种,或进行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较重的情况下)。播种前,每667m2施用40%甲基异柳磷0.65 kg,加水200倍左右,充分与土混均,使药剂均匀分布在深30 cm以内的土层中,同时要进行合理轮作。

4.2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金针虫、非洲蝼蛄:施用毒饵,用90%敌百虫15 kg对水成30倍液,拌炒香的饵料(豆饼、玉米碎粒),每隔3~4 m刨一碗大的浅坑,放一把毒饵后覆土,每隔2 m左右放1行毒饵,每667m2用1.5~2 kg毒饵。

斜纹夜蛾、菜叶蜂、小地老虎、蛴螬: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

5 收获

从霜降前后(茎叶经初霜枯萎)至翌年播种之前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收。

猜你喜欢
现蕾毒饵龙岩市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
放不下的老区情——记龙岩市老促会原会长谢克金
不同材料毒饵站诱杀害鼠效果对比试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