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旨归

2018-03-31 21:29乔秀丽阿布力孜江沙吾提
实事求是 2018年4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乔秀丽 阿布力孜江·沙吾提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我国推进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构想和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近百余次提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早在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两度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主张,而且正在成为推动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机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坚持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以中华优秀文化理念作为价值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共同体”思想的时代性转化,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变化、新挑战的现实需要。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一是未来世界秩序的基础是共同体,国家不再是未来世界秩序的唯一行为体。尽管国家之间的国际规范依然存在,但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全球治理规范、国家内部的国家治理规范和社区治理规范也成为未来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有机共同体,彼此共生共存,共同发展。二是未来世界秩序的核心是人类命运。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驱动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命运与共、风险共担成为必然。三是未来世界秩序的主线是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人类社会的“类本质”的整体存在始终高于作为个体的存在和作为群体的存在,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怎样复杂,也阻挡不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类整体利益。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和谐世界是其本质要求,发展与开放是其核心任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求同存异、利益互补、合作共赢中加深世界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交往理论与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考量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生成和演变的衡量标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P535)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81)马克思非常重视处在交往关系中的人的地位,他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中现实的人为逻辑原点,指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3](P68)阐明了正是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前提下,在经济交往的过程中伴随着各民族政治、文化的深入互动,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紧密联系、共生共存、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共同体。由此,马克思提出了共同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即“自由人联合体”。这就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的:“代替那存在着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294)“自由人的联合体”即“真正的共同体”,是在批判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虚幻”共同体和“抽象”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真正的共同体”代表劳动者阶层普遍利益,主张消除阻碍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异化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同阶级共存、不同国家共生情形下的异质性共同体,它从“共赢主义”视角出发,倡导通过长期的人类历史的实践运动这一阶段,维护人类整体利益,消解国际社会矛盾,为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真正的共同体提供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共同体”的建设理路,与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具有本质的契合之处,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3.以中华优秀文化理念为价值支撑。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追求和睦、倡导和谐。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文明发展史,其中所孕育的“和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4]“仁”“爱”“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孔子说“泛爱众,能亲仁”;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见素抱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孙子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誉近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的“天下一家”理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及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得以强盛的精神根基,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支撑和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本质上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共生性关系和共同发展过程的重新考量,其中内蕴的“和合观”“整体观”和“天下观”等共同体意识和思维方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文明交往观的继承与创新。

4.以应对国际国内新变化、新挑战为现实基础。从国际背景看,首先,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极大加深,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很难独善其身。其次,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后冷战、后(金融)危机、后西方”的重要转折期,国际潮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利益共同体逐渐形成,人类需要重新思考定位世界经济一体化前提下面临的共同发展的命运问题;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加上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人类依然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第三,在面对全球治理问题时,如何将地域文明提升到全球性文明,这要求人类在传统文化之上积极找寻新的文明观,以适应这种经济共生、政治共存和文化共荣的结构模式。

从国内背景看,首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其奋斗目标就不仅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还包括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能力和意愿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一些国际舆论对中国发展强大起来以后的国际政策和国际目标表示担忧和不理解,甚至采取了一种指责、抹黑的方式,如近年来的“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修昔底德陷阱论”“零和博弈论”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增信释疑、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是为团结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为共同美好目标而奋斗。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奉行互利互惠的原则,追求合作共赢的结果,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伙伴关系。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逻辑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处在一个快速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新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出了历史性回应,即从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五大方面来谋划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1.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共同体。针对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问题,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6]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努力给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让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倡导世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建设,积极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经济,让世界经济焕发新的活力,改变世界经济秩序,让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努力把世界的“部分全球化”升华为“包容性全球化”,积极分享中国模式,反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反全球化浪潮。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主张成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筹集资金,解决沿线国家资金短缺问题。举办G20峰会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倡导共同体建设,在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技术转化、学术文化交流、环境治理、地区稳定等方面达成一定共识。此外,中国通过联合国讲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重要多边舞台积极宣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倡导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2.构建交流互鉴的全球文化共同体。人类的存在是文化性的存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共同体是建立在经济共同体之上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共同体,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维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国要抓住作为整体性的人类文明具有相互建构、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特征,了解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并行不悖和同时存在的,倡导世界各国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推进不同文明平等交流、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如通过国际对话、互办文化年、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图书出版等多种方式不断展示各国独特文化魅力,使本国文化“走出去”,“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7]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因中华文化而多样,中华文化因世界文化而精彩。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来促进不同国家的共同繁荣,建立利益共享命运共同体,正是“和而不同、有容乃大”这一理想的生动体现。世界各国在文化交流中必须践行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价值观念,如此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3.构建绿色和谐的全球生态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态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和气候变暖等问题警示我们,地球生态危机问题愈演愈烈,人类的过度消费和浪费活动已达地球所能承受的上限,生态环境一旦崩溃各个国家都难于幸免。世界各国应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尽管中国承载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仍主动承担责任,为节能减排作出自己的贡献,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通过创新绿色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生产物质财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提出的对策和发展理念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4.构建守望相助的全球政治安全共同体。针对国家局部动荡和战争,着力解决恐怖主义、武装冲突、难民问题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8]中国倡导世界各国应共担责任、共同努力为世界人民创设一个持久、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坚定不移地推动世界和平。在国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努力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国际上,中国政府秉承亲、诚、惠、荣的外交理念,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工作格局,奉行不结盟原则,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平等地与各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自觉调适多边、双边国际关系。针对南海问题,中国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安全,着力构建全球政治安全共同体,促进地区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等一系列举措,都在为构建全球政治安全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5.构建团结协作的全球管理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个要求便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伙伴关系”的管理共同体。各国、各地区和各种国际行为主体在平等协商、普遍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互利合作体系,通过参与共同治理、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共赢。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文化殖民主义、虚假的国际人道主义等旗号和手段威胁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建设。因此,世界各国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发展,尊重不同制度,尊重文明多样性。采取对话、合作的方式解决国家问题,妥善处理国际争端,求大同、存小异、尚合和,汇聚全球最大公约数,解决当今全球体系中诸多金融、经济、气候变化等迫切需要全球共同治理的问题,让世界人民普遍受益。从利益共同体到管理共同体是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逻辑发展过程,只有利益在一起,思想在一起才能生活在一起,最终实现生活共同体,这样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摆脱异化对人的本质的束缚和限制。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倡各国平等、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用协商、对话、合作方式进行全球治理,而不是追求单极优势。

1.进一步开拓人类共同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摒弃对立、对抗因素,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按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构建不针对第三方的,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这些主张和做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我们将秉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9]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已同100个左右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在发展道路选择方面,与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强行推广自身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不同的是,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1]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只会使更多国家和地区深陷动荡、冲突、战争的泥潭。中国尊重他国的道路选择和发展模式,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更不会诱导或强迫别国屈服于自己的意志。这些理念与举措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人类交往的新范式,开拓了人类共同发展的新道路,更是对国际秩序观的创新与发展。

2.重构新型国际关系。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10]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向世界各国人民表达构建共赢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与博大胸怀。历史上,新自由主义造成的金融危机,霸权主义导致的难民问题,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等,无疑都显露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冷战思维和单极的“霸权”心理。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呈现、合作共赢的要求以及共同发展的趋势,已经冲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制度约束,世界正在转向共生主义的发展道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国家间合作、共赢、共享是全球各国人民对世界秩序的美好愿望。“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11]中国倡导通过打造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唤醒人类合作共赢的共同体意识,来推动人类文明的普遍交往,它要求各国主动融入世界并积极展现国际担当精神。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派出维和部队、支持非洲建设、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将共赢共享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3.积极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回答了人类社会将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长期保持团结稳定和繁荣发展的同时,积极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和区域合作,妥善处理好周边关系。与西方强国奉行强权政治、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并通过策划政变、经济制裁、入侵战争等手段到处干涉他国事务不同的是,中国是在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依靠自身努力奋斗和不断参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的。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道:“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12]当前,中国响应世界各国的强烈呼吁,顺应世界格局演变趋势,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在秉持和平、共治、主权、普惠原则下,积极把外空、深海、极地、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国共享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彼此博弈的竞技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然成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必须遵守的基本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生态和谐的智慧,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感召力。

4.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创造了全球治理的新希望,伴随着国际社会共生关系的形成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中国正发挥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主体性意识,自觉地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倡导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来说,首先,有利于加快中国自身能力建设,中国将抓住有利机遇和时间窗口加快自身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其次,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国际国内创建安全的发展环境。再次,有利于坚持和优化战略方向,增强战略定力,中国正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后,在中华文明主动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同时,有利于积极地吸收借鉴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所用,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抓住了世界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球治理与中国治理搭建了互动平台,并指出了摆脱零和博弈的根本出路。实质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的发展是整个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共同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推动力。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人类第一杀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