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四重维度*①

2018-03-31 21:29朱宪臣
实事求是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疆民族

朱宪臣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对新疆工作进行战略审视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疆形势的重大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制定了支持新疆工作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方略。探究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方略要把握四重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方法论维度和价值维度。

一、历史维度: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党和中央政府治疆智慧的现代表达

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方略是在对新疆的战略审视、战略部署和战略设计等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他对历届中央政府治疆方略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历史性把握。

1.新疆和平解放后党和中央政府的治理经验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解决新疆和平解放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慎重稳进”的战略方针,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策略方面谨慎、稳重,从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特点和当地群众的意愿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土地改革、社会改革、经济改革,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中央政府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深刻分析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新疆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新疆是我国西部国防的战略要地。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在巩固边防、保卫祖国的光荣斗争中,新疆有着特殊的地位。”[1](P251)在战略决策上明确稳定是新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大局。为更好地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护稳定、巩固边防的重要作用,恢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下个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2](P210)这些战略决策,保证了新疆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加快了新疆现代化的进程。

2.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创新。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基础上,在制定关于新疆的战略部署时务求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在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明晰新疆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进程中关系重大、影响重大。如果没有稳定的局面,不仅新疆改革发展难以正常推进,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要受到影响。”[3]新疆“战略地位特殊、面临的问题特殊”,[4]因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未来”。[5]

其次,明确新疆工作的战略目标。基于对新疆特殊区情的客观、理性、正确的认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6]的基本治疆方略。在制度性、长期性方面,从新疆实际出发,把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起来,构筑各族人民共有的美好家园,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地区”的实际,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6]理念,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领域,强调“中华文化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疆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在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后,全面制定新疆工作的各项战略任务。在经济领域,新疆要抢抓“一带一路”陆上核心区的重要机遇,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适应新疆区情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7]在政治领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地域辽阔,区域发展差距大,教育、就业等问题突出。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相统一、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与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才能维护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8]文化领域,“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新疆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刻把握新疆的区情,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新疆的实际出发,阐释了党和中央政府关于新疆治理的思路和理念,使中央治疆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实践维度: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治理经验的深刻总结与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0](P56)毛泽东也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1](P284)实践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治理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归纳起来,改革开放40年新疆治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疆治理的根本前提和逻辑起点。新疆治理与其他边疆地区治理既有共性,也有新疆的特殊性。改革开放40年新疆治理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疆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前提。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战略决策和部署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新疆的未来发展就有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其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是新疆治理的关键。“一切为了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局面的形成本质上是为了全疆人民的福祉和安居乐业;“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群众智慧的凝聚是推进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牢靠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抓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是要充分动员全疆各民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三股势力”意图扰乱新疆、分裂国家的图谋,党紧紧依靠各族群众,坚定坚决打赢反恐维稳的人民战争。有了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有了各民族大团结的稳定局面,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

其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12](PP767~768)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为党的新疆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其四,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新疆治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边疆安宁和全疆稳定非常重要,没有稳定的局面,一切都谈不上。”[1](P318)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特别要加强对西方敌对势力、东突分裂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的防范打击,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有效遏制非法宗教活动,坚决防范暴力恐怖犯罪,确保社会持续稳定。

其五,充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稳定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建设新疆、保卫边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证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屯垦戍边具有战略意义,是完全正确的。加强兵团工作“是中央从治国安邦的长远角度考虑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央为更好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步伐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生产建设兵团这种既屯垦又戍边的特殊组织形式,符合我国国情和新疆实际,要“把兵团屯垦戍边工作放到边疆历史长河中、放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大局中加以观察,其深远意义可以看得更加清楚。”[1](P420)

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方略的主要内容。其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13]因此,习近平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4]其二,“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这三个“关系”阐明了新疆稳定对于新疆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指明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道出了新疆安全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社会的攸关所在。其三,新时代的新疆治理要“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疆治理的重大命题,契合了党和国家治理新疆理念创新的思路和要求。其四,新疆治理务必牢牢把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16]其五,新疆治理的方式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习近平总书记在关涉新疆治理“源”和“流”的问题上,紧紧把握新疆治理的“根”和“魂”,既坚持了制度在治理过程中的根本性、长期性作用,又顺应了新疆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大势。其六,新疆治理的未来发展路向是构建“中华一体”的利益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17](P299)

在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治理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探索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之路。

三、方法论维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1.新时代新疆治理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8](P320)矛盾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而“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18](P322)矛盾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说明事物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特殊性。据此,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两点论”要求在分析任何事物的任何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两者之间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非主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等,即要学会统筹兼顾,两只手弹钢琴。但同时又要坚持“重点论”,即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新疆“战略地位特殊、面临的问题特殊”,[4]新疆“两个特殊”的论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矛盾规律实施新疆治理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影响,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严重危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也成为新疆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并确定其为总目标。他指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新疆稳定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也指出了做好新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在纷繁复杂的新疆工作中把握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明确“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6]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是要正确处理新疆稳定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历届中央政府新疆治理的经验表明,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基于新疆“三期叠加”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新疆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更加清醒地认识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确定“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这是新疆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重点”。另一方面,强调反对暴恐、维护稳定的“重点”并不意味着不发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就是坚持从更长远意义上谋划新疆的发展,把反恐维稳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2014年4月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16]发展为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牢牢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把握稳定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是为了解决好新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新疆人民。

2.新时代新疆治理是整体性治理、系统性治理的协调推进。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论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其实质是“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整体性治理是系统论的具体运用,一般是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在政府组织治理过程中,不断对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服务裂解性和功能碎片化进行反思与修正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以满足公民需求为主导治理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策略,促使各种治理主体协调一致,实现治理层级、功能和公私部门的整合及碎片化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系统的整合,充分体现包容性和整合性的整体型政府组织运作模式”。[19]它对于新时代的新疆治理理念和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疆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它包括社会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等多个治理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理新疆过程中,特别注重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协同推进,从战略上把握新疆治理的脉搏,为新疆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价值维度: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就要求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从2014年起,自治区党委在全区实行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极大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感情,成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在新疆治理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保障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就业第一,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高新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加快农牧区和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南疆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惠及各族群众的重大项目建设,在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过程中提高地方参与程度,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坚持可持续发展,着重水土资源合理配置、集约节约利用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坚持开放战略,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0]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4]其目的就是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促进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要让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就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