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梦令》为例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2018-03-31 16:47朱谷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意韵如梦令诗歌教学

摘 要:初中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均为精炼、含义深刻、内容健康、琅琅上口的佳作,这些诗的韵律、节奏是与诗的内容、感情、意境融为一体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诗歌教学应重在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在朗读中欣赏诗境,在朗读中体会诗情。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诵读 意韵 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和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灵魂,学习诗歌是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课程目标中指出:“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作为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艺术的世界、人文的世界,使中国的诗词精髓一代代的传承和延续。而朗诵则是体会古诗词意境与感受的最佳途径,很多时候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很容易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朗诵能力格外重要。下面,我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谈谈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处女之作,充分展示了词人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与少女情怀,也是我在课堂带领初一的孩子们实施朗读教学的佳作。在充分体验,共同探讨,反复研究的的前提下,我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品味、感悟、理解、鉴赏。

一是初读,疏通文意。正确、流利朗读是学好古诗词的起点,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不仅做到读准字音、读清节奏、把握轻重语气等外在形式,更关注了其内在的情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的朗读,结合课下的注解,很自然地理解了词意,为后面对词的赏析扫除了障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是美读,会意入境。读是学习古诗永恒的主题,古诗词具有美的意境,要感受这种意境,必须首先借助于朗读。古人有“一首诗词一幅画”的说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赏析经典诗词的诀窍。学习整首词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沉醉”、“回舟误入、“争渡惊鹭”三幅画面,并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体会感悟意境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学生或联系生活运用语言描述“溪亭沉醉”之美景,或联系以往的古诗词积累想像描述“误入藕花深处”的画面,或通过想象“争渡惊鹭”,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深感受到这首词所表达的那种如诗如画的美。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是细读,炼字炼句。本词字数少,这就使古诗特别讲究谴词造句,力求收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抓住并体会关键字词,学生也打开了自己的思维,用心品味一词一句的内涵,这样较好地领悟了词句的精炼传神。

四是悟读,领悟词情。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论述:“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初读、美读、细读的引领,我与学生一起静心品读,想象画面,推敲语言,力求使文字鲜活起来,画面丰富起来,力求使学生的情感与词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彼此沟通、融合,最终达到了美的熏陶和对词情的自然把握。

“初读——疏通文意、美读——会意入境、细读——炼字炼句、悟读——品味情感”四个主要环节的设置与展开,一种对青春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歌唱自然充盈在学生的心中,学生表现出一种快乐和陶醉之感。我也被孩子们的激情所感染,觉得自己也回归到了十多岁的少女时代。优美的画面,纯真的少女情怀让人如沐春风,我甚至感到不必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有关此诗的注解再讲给学生听了,因为他们已经将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融入诗歌了。因此,提倡“以读代讲”,特别是注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是把握诗歌内在情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真正让教师从枯燥的诗歌讲解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生命之音。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诗歌当然应该反复吟诵。“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充分体会诗的意境、诗的趣味,最终才能点燃诗情,领略诗的真谛。因此,我们在教学诗歌时,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把诗的节奏、韵律、情感诵读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多一份自我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渐渐体会诗的音韵美、绘画美与建筑美,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读诗的过程还是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引导与指导,让学生们真正的爱上朗诵,爱上古诗词,进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形成厚积薄发的沉淀,让他们成长为博古通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作者簡介:朱谷莲(1976.09-),女,大学本科,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教师,湖南省长沙市第二、三、四届语文市级骨干教师,中共党员,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第二、三届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曾多次被评为市县各级“优秀教师”、“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长沙市优秀教研工作者”,多篇教育教研论文发表或获奖。曾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编写的校本教材《仰望湛蓝天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读本》已在全国公开发行,该课题获2012年“长沙市友谊教育科研二等奖”,目前主研长沙市“十三五”重点课题《构建‘1+X古诗文教学新体系》”。

猜你喜欢
意韵如梦令诗歌教学
论敦煌遗书中的丑女形象及其审美意韵
如梦令
如梦令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意韵华安玉[九龙壁]
浅见楷书意韵之美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如梦令,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