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8-04-01 10:26
生产力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经贸一带

陈 宇

(兰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自“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外贸等各个方面的合作都在不断加深,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驱动动力。“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穿中亚、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总人口覆盖44亿,因而应该是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带[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这就使得“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涵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含之一。古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而闻名的古代商贸之路,也是一条地区交往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古代输送给西部国家和地区的不仅有物质文明,也有文化精神,对西方近现代经济、科技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新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是对古代人民融通遗产的继承,也是对古代人民智慧价值的弘扬,必将在现代化国际交往与共同发展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经济贸易为核心而提出的,自然要以发展经济关系为核心;但经济交往必然包含地理、语言、政治、历史及精神领域的交流,因而发展经济关系不可能绕开文化交流而单独存在。这就是说,发展经济文化才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是增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提高贸易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提高区域内的经济质量与水平。那么,发展战略是什么呢?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特征主要是“引进”、“学习”和“积累”,即引进资金技术、学习先进经验、积累制造资本。得益于我国劳动力资本的低廉和充裕,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并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能阶段,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如高耗低产、产能过剩、低技术制造及严重污染、消费乏力等。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所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也恢复乏力、收效不彰。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才为全球经济之舟增添了新的动力。

总体来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主要是基于以下思路:一是打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础,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和改革之初的对外开放不同,如果那个时候是通过开放而“引进”、“学习”和“积累”,那么现在就是通过开放而“走出去”,将我国的庞大资本积累、技术优势、产能规模及建设经验推向沿线国家,以推动沿线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及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2]。二是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新态势。中国经济发展虽然是跑在快车道上,但总体质量不高、持续动力不足、供需失去平衡等问题也非常明显,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转移转型产业、提高技术含量、促进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便成为改革的新着力点。而“一带一路”一方面能够将中国的技术产业和产能分享给沿线需要的国家,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建设的成果。中国“一带一路”坚持的是共商、共建与共享的原则,而不是一家独大、唯我优先;中国的战略合作也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均衡性和惠普性,惠利共赢是唯一目标。也正因为这样的理念,不仅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还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可搭的“便车”,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动力。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

显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战略关键在于合作,除了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之外,还有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只有在各方面做到了相互通融,中国与沿线国家才能在夯实“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命运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必然伴随经济发展而行,但文化发展不是被动充当经济发展的附庸,所以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必然要以文化带路,以文化引领经济;必然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现代文化;必然要开辟文化产业市场并将之汇入经济贸易大潮之中,使中国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产品的要素之一[3]。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无疑,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但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实施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的特殊性也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文化发展能更好为经济发展服务。

(一)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先行作用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首先需要双方的交往、交流与沟通,没有交往就不会有贸易;没有交流与沟通也难以形成良好的贸易氛围和结果。所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关系,必须推进文化先行,深化与贸易国家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其次,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因政治、制度、历史、风俗及价值观的不同而影响到经贸合作与往来,只有通过沟通与交流使彼此了解对方并尊重对方法文化,才能使商贸活动更为热络地展开。所以,文化交流本身也是一个平台,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再次,自古至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往无不渗透着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古代丝绸之路是这样,现在的“一带一路”更需如此。物质贸易过程中的科学技术既输送了物质商品,又传递了物质文明,因而当古代中国的许多物质合发明创造通过丝路传到西方后,西方的近现代科技便有了更好的发展。当然,近现代西方的天文、数理核医学等知识也因此而传到了中国,不同的文化、文明就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化贸易发展中,文化不仅是推动经贸交往的“催化剂”,而且它本身也是经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加速推进的今天,不仅文化交流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文化贸易也迎来了大好的春天;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已经被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不难理解,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地过程中,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必然会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技术及企业产品必然要显现中国的文化元素;中国GDP的提高必然要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和产品走向世界[4]。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文化领域的消费比重也必定会加大,这就又反过来拉动了物质经济的发展。文化经济是高回报的经济形势,中国众多的人口必会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文化消费市场,并由此带动其他合作国家的文化产业。而中国4G网络的运用也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产业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经济发展需要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跨越时空阻碍、进行交往交流、实现共融互通的历史见证,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文明交往中写下了重要篇章。而“一带一路”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应对世势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体现的是与邻为善、互助共赢的友善和包容之心[5]。“以和为贵”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平发展”则是中国现代国家发展的理念。可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文化发展要很好服务于经济发展并成为经贸内容的重要组成,就必须将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继承就是要继续发扬古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和经贸交往等方面的精和价值;创新就是要顺应世界和平发展的要求,在尊重世界文化多元存在的基础上,赋予古丝绸之路以新的内涵和内容,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中的引领、理解、沟通及融合作用,并将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旅游等产业引入进来,使之成为促进经贸发展的润滑剂和融合剂。

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的战略

国家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其含义是非常明确的:“一带一路”实施的不仅是商贸交往,还要有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所必须的方式,则是文化交流与相融。因此,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必须基于“文明”的需要,这是该战略发展的核心要求。

(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进一步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的各方面要素,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认识过程。所以,如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应该进行顶层设计。第一,经贸繁荣是推动沿线国家更好发展的支撑,为此,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只有不断加强和深化,才能达到上述目标;第二,应重点优先发展与某些国家的经贸关系,如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国家关系有好的国家、地理位置攸关的国家或文化交流较久的国家,如东盟不仅在文化和中国有相近、相似之处,而且在交往上也有悠久历史;第三是积极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加强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对话,有助于对冲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发展的限制,也有利于将北美、南美和其他国家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体系[6],不仅能顺势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有益于各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对接、相通与融合,从而为实现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而扫除障碍。再有一个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结算规模,只有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高了,才能增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经贸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推动“一带一路”走向深入。

(二)要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理解与融合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人口数十亿,在文化意识上必然形态不同、形式各异。但无论什么样的文明形式,彼此之间都是可以沟通、交流的,甚至可以出现文化认同与融合。一旦如此,经济贸易的发展便能够消除很多障碍。但文化交流也并非一日之功,也需要注意策略的研究和运用。首先,要建立互信关系。互信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一带一路”建设因坚持和平、包容和共赢的价值观念,互信的基础便比较容易夯实,从而顺利实现文化交流乃至交融。其次,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话语体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话语权应掌握在有关组织与沿线国家手里,应让它发挥出应有的正能量,并有效冲抵别有用心国家及组织的诋毁与抹黑。只有掌握了本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透彻阐释战略的内涵及意义,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排除战略实施中的一切干扰与破坏。再次,要以建立官方文化交流平台为基础,带动民间文化交流的发展。如通过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官方平台的引导、推介与组织,来推进民间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使文化交流遍地开花。

(三)将文化产业化作为推动文化交流及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但文化表现的形式并不都是抽象的,文化的物化表现在今天的经济市场环境里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而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文化的表现更需要物化。实际上,经贸活动中的商品无时无刻不表现出自身特有的文化。所以,文化可以是商品,也可以商品化、物质化;文化也需要通过企业来显现,文化也可以通过产业化发展而实现交流与交融。因此,文化发展的策略就是推动文化的企业化和产业化,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以及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文化发展一是要充分了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与制度,要对目标国的政治、法律、风俗、人情等作深入研究,以着眼于文化产业的长久、深入发展[7];二是文化企业要倒逼自己在产业层次、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供应链衔接、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升发展、跨越层级,以确立企业在沿线国家合作中的较高国际地位,为输出品牌文化产品拓展市场,为经济合作与发展添油助阵。

[1][6]王克修.“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发展路径[N].学习时报,2015-03-16.

[2]“一带一路”:构筑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EB/OL].http://www.scio.gov.cn2016-08-09.

[3][4]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EB/OL].商务部网站,2017-05-25.

[5]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N].经济日报,2015-01-29.

[7]苏庆义.中国如何增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EB/OL].http://www.iwep.org.cn/x...2017-05-03.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经贸一带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