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彝族六祖分支谈彝族源流及其社会发展形态

2018-04-01 19:34马海阿加莫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成都6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加血缘西南地区

马海阿加莫(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 成都 610000)

一、探究彝族六祖分支情况

彝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族源问题至今也未有定论,也许这也是这个民族神秘的因素之一。探究彝族六祖分支情况:

过去,永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文献的留存,没有古遗址的发现,没有化石的存在,我们只能停留在假设之中。不过我们还能很幸运的发现一些过去留给现在的蛛丝马迹,我们便可以做一番深入的探究,探究彝族的族源,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追溯到六祖分支这个点,算是很不错了,至少可以保证我们并没有说慌。

根据四川的《勒俄特依》和滇东北、川南一带的《使传》(包括《公史》、《母史》、《子史》、《联编),贵州的《西南彝志》、《洪水泛滥史》以及在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中珍藏的云南禄劝明版彝文史书《六祖之光》都详细记载了“六祖分支”的史事。除此之外还有《指路经》和民间传说也说明了六祖分支的史事。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专家些的研究,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迁移。当古羌人迁移到西南时,西南地区也有百濮、百越两大古老族群。古羌人和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相互吸收文化,创造了新的南方文化。三千多年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了“六夷”、“七羌”、“九氐”。在彝族的历史上因为洪水泛滥,彝族部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为了躲避洪水,彝族始祖笃慕骑着马,赶着羊群,来到了乐宜山。他娶了三位仙女,生下慕雅枯、慕雅切、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和慕齐齐。六个儿子繁衍生息,后来成为了史书上记载的“六祖”即武、乍、恒、布、墨六个部落。

二、彝族族源纵向观察

大约在公元六七千年前,生活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迁移,进入祖国的西南地区,与西南地区原有的部落发生碰撞、融合,尤其是吸收了百濮、百越的文化,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形成了“六夷”、“七羌”、“九氐 ”。即史书上经常所见的“越髙夷”、“青羌”、“劳浸”、“靡莫”等部族。在这之后不断发展,汉至六朝,生活自云南东,贵州习,四川南部的部落被称为“僰”或“僰、濮”并称。隋唐以后,彝族出现了百蛮和乌蛮的分化,到1253年,蒙古军队入侵云南,西南地区为了反抗蒙古人,就行成了反蒙古联盟,统一在罗罗族之下。1263年到1287年先后设立了彝族土司管理地方。到明朝统治276年,彝族部落按血缘关系和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贫富不同)粗暴的被划分为“茲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其中“茲莫”和“诺合”是所谓的统治者;“曲诺”、“阿加”和“呷西”是所谓的被统治者。有时被统治也被成为“节伙”,于是形成三个等级,即“茲莫”、“诺合”和“节伙”。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如今,不适当的社会形态分类,给彝族人民带来了众多的困惑。

在《古代社会形态研究》一书中可看到“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按马克思的这种哲学理论模式,可以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即经济社会形态;一种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即技术社会形态。

如果按马克思理论来分类,彝族社会也跟其他社会一样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彝族社会形态的发展确实与其他社会发展不同。彝族社会形态过渡环节上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彝族社会根本就不能按马克思的理论来划分;一些学者认为彝族社会形态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些学者认为彝族社会还是遵循其他社会发展形态的规律,只是彝族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时间极短,封建思想只是在彝族社会发芽,没有开花结果。从政治形态来看并无大碍,但是从意识形态和经济形态来看却大相径庭。

彝族的社会形态却与西方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差异,不难发现彝族长期以部落组织形式存在。这种部落不同于古希腊的城邦生活。彝族的部落是在部落长的带领下组织生产和生活。彝族社会也没有出现大规模奴隶,而且彝族人的人身并不是完全没有自由,财产也不是完全属于部落长。要说有较强的联系和组织,那就是彝族的血缘关系。彝族社会并不是父权社会,也不是母权社会。强调血缘是为了尊敬先祖,为了同一血缘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所以丈夫没有处置妻子人身的权利,妻子同样也没有处置丈夫人身的权利。因为丈夫和妻子背后是两种不同血缘势力之间的抗衡。

1253年,蒙古人入侵之后,一定程度使彝族人民固有的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到明朝统治276年,彝族部落按血缘关系和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贫富不同)粗暴的被划分为“茲莫”、“诺合”、“曲诺”、“阿加”、和“呷西”。

以上分成五个等级相对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在这个阶段并不是纯粹的奴隶社会,也不是纯粹的封建社会,而是两者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到后来,由于一些“诺合”崛起,甚至替代了一些“茲莫”的地位。“诺合”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又受其他民族的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开始加强等级分化,禁止“诺合”与比其低等级的通婚,奴役被统治阶级。就这样社会形态一直延续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倡平等,消除等级制度,鼓励不同民族之间,历史上不同等级之间通婚。各民族平等,民族与民族之间要团结,绝对镇压民族分裂主义。彝族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越来越幸福。彝族的血统关系就是这个民族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早已渗透到了每个彝族人的骨髓。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血缘组织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在提倡个人自由,个人独立的社会,更是格格不入。但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尊严,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系如果解体,那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所以做好彝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彝汉双语教学,搞好宣传工作,大力发展经济,进行思想文明建设。处理好眼前已发生的,我们就不妨静观其便,不用悲天悯人。相信彝人骑着马,不会消失在所谓的文明社会里。

猜你喜欢
阿加血缘西南地区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爱与血缘的较量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阿加曲班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超出血缘亲情的大爱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