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积极情绪的品社幸福课堂
——以《走出烦恼》为例

2018-04-03 04:45施凤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社积极情绪班长

施凤珍

(古田县罗华中心小学,福建 古田 352200)

一、积极情绪在品社幸福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积极情绪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1]积极情绪主张: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倡导可能性思维、积极思维、肯定性思维。一个拥有积极情绪的人,他是快乐的、幸福的。[2]“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具体指:丰富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幸福生活。

由此,可以看出本学科的新课标要求与积极情绪所倡导的正向引导是一致的。特别是要把积极情绪中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幸福人生的追求植入教学,打造幸福的品社课堂。

二、积极情绪在品社幸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积极情绪中的“正能量”,创新课堂教学,拓宽教学空间,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二个主题“拥有好心情”中的《走出烦恼》为例,谈谈如何应用积极情绪打造幸福课堂。

(一)在自我反思中走向幸福

幸福课堂的实现需要直面日常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冲突、矛盾中看到正向的,积极地一面,寻找到和解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幸福。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充满生命色彩的乐章,这也是幸福课堂的价值取向。在《走出烦恼》一课的教学中,为李萌的烦恼开好药方,教师创设了为自己开开药方,解决生活中的烦恼这个教学情境。

学生写完后全班交流。

生:我曾为同学们不听我的指挥 的事而烦恼, 假如我这样想:当班长不但能为同学服务还能锻炼我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这样想我就不会烦恼了。

师:你听了班长的这个烦恼,你觉得你以后要怎么做?

生A:听从班长的指挥。

生B:配合班长工作,做好自己的事情。

生C:理解班长,能做的帮助做好。

…….

学习是孩子与客观世界对话,孩子与同伴对话,孩子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在平等、尊重、友爱的气氛中,主动反思、对照,获得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行为。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班长和其他同学都通过反思、对照、完善自己的认识。体会到只有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才能使生活更加和谐、美好。这样的教学,变“教”为“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感受幸福的课堂生活。

(二)在责任担当中收获幸福

责任意识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积极情绪主张遇到困难、烦恼的时候多看到事情好的、积极的一面,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积极地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提升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在《走出烦恼》这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到自己的烦恼: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很想爸爸妈妈、很难过,觉得不幸福这个烦恼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

师:想爸爸妈妈了怎么办?

生A:可以看照片,还可以打电话、写信、发短信、微信聊天等。

生B: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每周打一次电话,半年回来一次。

生C:可以对着树洞倾诉、对宠物倾诉。

生(烦恼的学生):可是当看到其他同学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心里还是会很难受。

生A.你可以想: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赚钱,为的是给我创造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是很幸福的。

生B.爸爸妈妈人不在身边,可他们的心一直都挂念着你,你要快乐起来,要不爸爸妈妈会担心的。

生C.我父母在外打工,我很牵挂他们。他们也总是牵挂这我,我感觉“牵挂”既是一种关爱,更是一种幸福。

师:不抱怨,细心品味幸福!这份幸福让你更加努力学习,更加自律,更加快乐,也带给爸爸妈妈的放心、开心和快乐!

品社课堂要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现状,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在生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发现成长的快乐,追寻幸福的源泉。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参与体验和交流合作,一定会在心灵打上“我不再抱怨,学会快乐让自己幸福”这样一个美好印记。

(三)在体验生活中感悟幸福

幸福课堂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背景,生活经验为起点,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培育生命,润泽生命为目的,不断再现和创造生活情景,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去体验、感悟、提升、修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如《走出烦恼》一课的教学,有一个学生说他的烦恼是:全班同学都讨厌他欺负他,他很难过,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同学们,能告诉我你们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

(沉默许久后)

生A:他从来不值日,每次都要别人帮他扫地。

生B:他给同学起难听的绰号。。

生C:他经常打同学,还不承认。

……

师(面对烦恼同学):同学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生:我没有打他们,我是开玩笑的。叫同学外号,我是想让他跟我玩。每天早上我还要煮饭给妹妹吃,所以来不及来扫地……

师:同学们,在他不受人喜欢的行为背后有这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原因,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A:以后你要好好叫别人的名字。

生B:你有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你,但你不能打人。

生C:你会煮饭,会照顾妹妹。我很佩服你。

…….

师:你还愿意接受同学们的建议吗?

生(满脸泪水):愿意。

师:谁能没有过错呢?他很愿意改正,你们还愿意跟他做朋友吗?

生(异口同声):愿意

课堂上,当学生间的交流出现碰撞,哪怕是很尴尬的甚至有可能是死结的碰撞,教师展现睿智、灵活的教育个性,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行自我教育。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理解尊重、宽容、欣赏别人,还从另一层面上思考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宽容。让学生在快乐、幸福中拥有更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质,有了更高的情商。

(四)在阳光评价中引领幸福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呵护学生内心深刻的情感体验。课堂评价关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学生 “生命世界”的关注,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幸福成长。《走出烦恼》一课的教学,我的教学评价语如下:

师:

浓缩的都是精华,矮,不一定不好哦!

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很好。

你是个阳光、自信的孩子。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孩子们,告别烦恼,不是没有烦恼了,而是及时调整好心态,让烦恼与我们擦肩而过。

……

立足生命成长、尊重独特体验、多元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和和谐发展。

三、收获与反思

把积极情绪引入品社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方式,寻求创新突破,使课堂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情绪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满足他们乐学、好学的心理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然,应用积极情绪,打造幸福课堂应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3]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M].洪莉,译.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0.

猜你喜欢
品社积极情绪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班长的烦恼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