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地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

2018-04-03 07:18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大学生

何 芳

(沈阳工程学院 图书馆, 辽宁 沈阳 110136)

阅读是人类自身拥有的一项重要智能活动,每个人不仅可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而且可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修养。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已获得一定经验和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活动有没有效果、读者是否认可、对图书馆是否有益等,是图书馆应该关注的问题。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也必须要对阅读推广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应该致力的方向,从而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一、“互联网+”带来的阅读行为改变

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是一种经济形式,而不是具体的方法论。“互联网+”强调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互联网渗透到文化领域,必将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上对文化和全民阅读产生深远影响,促成划时代的变革。“互联网+”的含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整套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工作方式广泛、深刻的变革,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1]。

“互联网+”给阅读带来哪些变化呢?如果说“互联网+教育”引发了知识革命,从而带来人类学习知识的效率、速度和数量倍增。图书馆的围墙正在被打破,信息爆炸式增长,引发人类学习方法的改变,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正在重新定义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过去人们通过纸质的书本阅读学习,基本上是按顺序阅读。今天互联网上的知识却和过去不同,主要内容以文字加链接来呈现,其中夹杂了多媒体,它的结构是网状的,所以学习的过程充满跳跃。“互联网+”环境下的阅读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相关知识。阅读方式具有即时性、迅速性和问题指向性的特性,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2.大学生陷入阅读互联网化危机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突破了九亿,每位用户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平均为两个小时。可以说,互联网对人们习惯和行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手机、电脑、平板等阅读方式的兴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衍生出了快阅读、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等弊病,阅读逐渐变得碎片化、浅显化。

大学生以往频繁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等行为被大众媒体和网络的普及所取代,传统的需要思考的阅读逐渐失宠,大学生阅读存在盲目阅读、碎片阅读、猎奇阅读、快餐阅读、娱乐阅读等弊端,导致“阅读危机”的出现。近年来,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图书馆每年的流通量、阅读量都在呈逐步下降趋势,大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兴趣对阅读进行深度地思考和耐心地体味,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二、“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

高校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除了辅助学习之外,高校图书馆一直在促进大学生的阅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图书馆应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2]。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社交网络等技术与应用趋势的快速融合发展,引发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巨大变化,学生阅读和自我学习的渠道变得越来越丰富,微信、微博、微阅读、微碎片的学习环境,造成读者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1.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全国各个高校以每年的4月23日“世界书籍和版权日”,通常被称为“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读书节、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等。包括开展举办知识竞赛、创立读书论坛、人文讲坛、展示点评活动、读者征文、图书漂流捐赠、专题书展等内容。例如辽宁大学连续三届“中华传统经典立体阅读之旅”系列活动,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开始引入“鲜悦”真人图书馆活动,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一站到底——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东北林业大学开展的“成栋书院·相约两小时”阅读活动等[3]。阅读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让读者回到阅读的本真状态,让参与者在良性的读书气场中收货超越书本本身的价值。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宽敞明亮的实体空间供人阅读,阅览室有大量安静的读者感染阅读的氛围,它的书香氛围会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这些都是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难以比拟的。

2.新媒体数字阅读推广

为了让读者不会在“互联网+”时代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图书馆亦面临着用户阅读模式转变带来的服务模式变革的挑战。新媒体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和途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努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性的品牌活动,提升师生的阅读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新媒体平台,主要以自己的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主。用于阅读信息的发布与推广、新书宣传、专题推送、读者荐购等,实现与读者随时的信息互动交流,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采购了国内知名数据库厂商的电子书、电子期刊等文献资源,读者可以方便快捷的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使用数字资源。如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微信提供丰富的功能来吸引读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对接了本校的OPAC、超星移动图书馆、博看电子期刊、图书馆座位预约管理系统等服务,读者只需绑定学号,就可以支持查询馆藏、手机借阅、预约座位、浏览电子期刊等功能,在举办各项活动时,发布信息,吸引读者参与。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借力“互联网+”开展阅读推广

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面对“互联网+”环境下全新的服务定位,要想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转型发展过程中完成自身的转型,不被“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所颠覆,那么就需要主动融入“互联网+”环境。因此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应用等对文化的管理与推广,让大学生享受真正的阅读氛围和做到用心阅读。

1.开展读者兴趣度高的经典阅读推广

阅读经典有助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对于文化传承与人文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要立足阅读工作,因为大学生是最有时间与精力进行阅读的人群,高校图书馆就是青春与知识相约的最佳场所。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阅读推广项目。活动内容包括校长荐书、专题书展、人文讲坛、图书漂流、书评、征文比赛、影视展播、书海寻宝、校园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真人图书馆、读书演讲比赛等。图书馆应针对本校学生的学科背景和阅读需求,组建一个阅读推广团队,编制一份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阅读书目,进行推广,并且与各院系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服务读者。

2.开展本校特色的学科专业阅读推广

纵观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而缺乏自然科学或各专业的内容。这种阅读状况使得大学生阅读范围太宽泛,而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深入发展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社会需要。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地方院校、新升级的本科院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创业精神的培养等特色,开展学科专业阅读推广。

学科专业阅读推广是指高校图书馆为促进读者对专业文献的阅读而策划开展的服务,包含专业图书馆、课程参考等阅读资源的提供,以及对学科专业阅读的指导,以帮助读者提高专业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4]。学科馆员在专业阅读推广活动中起重要支撑力量。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时,需要经常融入到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深入了解所负责学科师生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可为师生提供专业研修室、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读者兴趣度高的阅读活动,联合各学院举办专业知识沙龙、专家荐书、信息导刊、读者培训、数据库讲座、引导读者对专业文献进行深层次阅读等活动,通过互动、游戏、展示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阅读兴趣。

3.阅读的“互联网+”化,充实数字阅读资源

“互联网+”时代科技的进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革命,数字阅读既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又补充了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相比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因内容丰富、互动交流、方便快捷等特点,备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特点和读者的阅读倾向,建立合理的数字资源配置体系,保证数字资源馆藏能够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5]。例如引进学习类数据库,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等,包含外语、专业、考试、培训、工程、就业等数据库资源,还有超星移动图书馆、博看电子期刊、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以此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鉴赏能力,提高大学生对数字资源阅读内容的价值判断能力,使更多的优秀数字资源走进大学生的视野。

4.“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与推广

“互联网+”阅读推广方式是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手机、动漫游戏或系统平台等推广工具进行阅读推广。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光影悦动——微拍电子书》案例,要求读者拍摄或制作与“阅读”相关的1分钟微视频,优秀荐书视频还在该馆信息发布平台上集中播放。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武汉大学读书节经典名著在线游戏案例成功地抓住了90后读者的阅读嗜好,用精美的动漫游戏吸引读者关注经典名著的阅读[6]。地方院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时,要充分发挥政府机构、传媒机构、读书协会、图书馆、出版商和书店的各自长处共同推广阅读,不断丰富阅读推广活动主题,挖掘出创意的活动、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活动交流。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开的再美,没有人看也是没有意义,新媒体平台的阅读推广,要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宣传。目前,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工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可用丰富的功能来吸引读者关注,如绑定学号支持查询馆藏、借阅图书、浏览电子期刊等,整合线上和线下的各种资源,借助平台向读者推送服务等,并与校内二级单位微博、微信互相关注、订阅,形成彼此联系,起到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并与用户随时保持互动的效果。

四、结 论

尽管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有很大的变化,可是价值规律依旧起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前必须给自己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1] 黄楚新,王 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12-31].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 陈 进,李笑野,郭 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精编[M].北京:海军出版社,2017,1:30-48.

[4] 徐 雁,李海燕.全民阅读知识导航[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6:106-108.

[5] 卜冰华,陆 俊.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2013(4):54-58.

[6] 刘 哲,郭 宁.“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案例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5):022-027.

[7] 李宏宇,张宝玉,刘 霞.多维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机构库的构建策略[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2-104.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