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麻醉寻找落空感与骨性标志的效果观察

2018-04-03 07:12韩涛付志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骶管裂孔骨性

韩涛,付志东

沈阳二〇一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

骶管麻醉是会阴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该位置血管和神经密布,镇痛和肌肉松弛要求较高,务必要保证手术效果。常规骶管麻醉穿刺中需寻找落空感确定是否成功,但是操作难度较大,骶裂孔畸形或闭锁者失败率较高,有文献研究提出可采用寻找骨性标志的方法替代该方法[1]。为此,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该院行骶管麻醉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对比分析了麻醉操作中骶管麻醉寻找落空感与骨性标志对麻醉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行骶管麻醉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为会阴手术,符合骶管麻醉指征。纳入标准:会阴位置手术;无麻醉史;肝肾心肺功能无严重功能衰竭,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手术指征者;麻醉药物过敏者;腰背手术史、麻醉史者;严重影响不良者;局部皮肤感染、破损者。观察组,男 28 例,女 14 例,年龄 28~72 岁,平均(50.14±22.03)岁,病因:18例痔疮、14例肛瘘、8例肛裂、2例肛门脓肿;手术时间 30~120 min,平均(75.46±45.46)min。 对照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龄 28~70 岁,平均(49.08±21.14)岁,病因:17 例痔疮、14 例肛瘘、7 例肛裂、2 例肛门脓肿;手术时间 30~110 min,平均(70.26±40.13)min。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阿托品0.5 mg和鲁米那0.1 g,肌注;2%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5 mL+1∶20万U肾上腺素,配伍成20 mL药液。采用侧卧位,患者侧卧,双手抱膝,腰背向后弓,找到尾骨角上方软组织凹陷处——骶裂孔,作为穿刺点,随后常规消毒铺巾,骶裂孔中心做局部侵润麻醉,准备穿刺;骶裂孔处(屈髋后择骶 3~4间隙)垂直进针。

对照组常规寻找落空感后,回抽无血、脑脊液及气体,即可慢慢注入麻醉药液;观察组组寻找骨性标志(直达骶裂孔)即进针(不寻找落空感):穿刺垂直进针达骨膜后,逐渐加大穿刺针在骨膜上倾斜度,向上下左右穿刺,确定是否均是骨性结构,随后注入药液。两组注入麻醉药液相同:先注入5 mL麻醉药液,询问患者有无酸胀等不适感,检查是否出现皮下肿胀,如无异常,可继续注入剩下的药液,注射完毕后,询问患者感受,待产生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

1.3 观察指标

1.3.1 麻醉失败率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失败发生率,失败评估方法为:麻醉药液注射后,出现皮下肿胀,且肿胀按压后不能渗入骶裂孔,20 min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7分[2]。

1.3.2 骶管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监测 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骶管麻醉操作时间。

1.3.3 疼痛程度评估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即刻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即刻疼痛情况、术中疼痛情况,记录两组各时刻评分情况。

1.3.4 不良反应监测 麻醉后,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药物毒性反应及麻醉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采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失败率统计

观察组42例患者均麻醉成功,对照组出现4例麻醉失败者,两组患者术中均未使用辅助麻醉药物。观察组麻醉失败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骶管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监测

观察组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 (4.32±1.06)min,对照组为(5.97±1.38)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11.38±6.39)min,对照组为(12.51±7.13)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骶管麻醉操作时间为 (3.64±0.36)min,对照组为(5.47±1.69)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为(4.56±1.35)min,对照组为(3.58±1.42)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疼痛程度评估

观察组手术开始后即刻 VAS评分为 (0.98±0.41)min,对照组为(1.05±0.23)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 VAS 评分为(0.78±0.26)min,对照组为(1.03±0.19)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监测

两组患者麻醉后均未见麻醉药物毒性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恶性呕吐者(2.38%),对照组出现1例尿潴留者(2.50%),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会阴局部手术中应用较大,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但是,骶管麻醉的穿刺成功率不够理想,患者骶管裂孔的大小和形状变异较多,导致失败率较高,失败率可高达30%以上,必须探索一种更为可靠的穿刺方法。

骶管麻醉操作中,多采用了寻找落空感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的方法,属于一种盲探性操作,但是较多患者伴有骶裂孔畸形或闭锁,因而寻找落空感失败率较高,无法保证麻醉成功率[3]。

近年来,临床领域对于骶管麻醉困难患者(肥胖患者、骶裂孔畸形或闭锁患者老年患者),多采用寻找骨性标志方法,该方法掌握好进针角度即可,针尖触及骶管前壁、骶管后壁等位置,可以直接退针或进针,微调后即可穿刺成功[4]。骶管麻醉临床文献报道显示,寻找骨性标志方法更易掌握,适合范围较寻找落空感明显扩大,可有效减少穿刺操作损伤,保证麻醉效果[5]。该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麻醉失败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寻找骨性标志的方法更为可靠。此外,该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4.32±1.06)min,显著快于对照组[(5.97±1.38)min],且观察组骶管麻醉操作时间为(3.64±0.36)min,麻醉维持时间为(4.56±1.35)min,显著优于对照组为[(3.58±1.42)min、对照组为(5.47±1.69)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麻醉效果方面,寻找骨性标志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观察组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11.38±6.39)min,对照组为(12.51±7.13)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差异性较小。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手术开始后即刻VAS评分和术中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差异较小。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麻醉药物毒性反应,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骶管麻醉寻找落空感与骨性标志的安全性差异较小,寻找骨性标志也较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骶管麻醉寻找骨性标志的方法成功率更为理想,且麻醉效果良好,可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和手术需求,灵活选择寻找落空感或骨性标志的操作方法。

猜你喜欢
骶管裂孔骨性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