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研究

2018-04-04 04:23侯荣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侯荣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党中央和政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把发挥高校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作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找准问题,精准解决,提升党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定位和要求指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都是致力于立德树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我们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传播党的理论。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辅之以各种形式思政教育活动,保证高校育人的政治目标和意义,可以说思政政治教育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另一方面,高校党的建设又有利于坚定高校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党建是依托师生群体中的先进模范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行动来印证党的理论,增强师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相同,两者都是立德树人,都致力于学马信马工作,都是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内在要求。但思政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政治合格的大学生,坚持“四个服务”;党建则是关注培养合格党员,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模范作用。党建是较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普遍性基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高校党建在思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校思政和党建工作提出许多新理念,指明了高校思政和党建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新时代的党建理念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信息化社会中意识形态竞争更为激烈,高校思政和党建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亟需查找问题,加强党建。

(一)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

2018年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高校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高校要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卓有成效地将党建与思政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当前我国高校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党支部以及相关的思政教师来进行,这些主体之间各有其自身的教育形式,相互间缺乏深入沟通与交流,缺少开放性视野的整体性整合,导致教育的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资源利用不足。同时,部分高校的党建思政教育工作存在机制缺乏创新等问题,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难以激发高校学生干部和学生自我自主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党建育人平台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高校虽然普遍重视思政教育中的党建工作,但育人平台针对性、精细化建设却相对落后,与教党〔2017〕8号文件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教党〔2017〕8号文件明确要求,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要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继续教育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式、制定不同内容。目前,高校虽然能够区别党建进程中这些不同层次的群体,但是针对每一个群体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关注90后、80后代际结构特征学生的特殊性较少,缺少时代性分析。同时,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不够,致使部分学生存在理论认知度低、现实分析片面等问题。

(三)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内容老化,形式单一。简单重复的思政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到倦怠乃至反感,教师忙忙碌碌却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党建思政育人工作成效不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凭借信息量超大、图文并茂、声画合一、传递快速、虚拟体验等特有优势吸引着新时代大学生,并迅速地渗透到他们生活中,占领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1]因此,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推进党建形式创新,势必会影响到党建效果。

三、提升高校党建的思政引领作用和要求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发挥其在思政工作中的有力引导作用,必须做好教育整体性分析,做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完善理论教育平台,找准定位丰实内容,更新理念改革方式方法等。

(一)创建协同促进的党建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这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南,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导体系一般由校党委、组织人事相关部门、宣传部、院 (系) 党委(总支) 、党支部等构成,此外还有团委、学工部、思政部等与学生党建工作相关的部门。但是,这些机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往往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导致工作中容易出现缺位、错位、职能交叉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整体谋划,构建良性互动的党建机制。[2]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全校统一有序的党建培养机制。按照教党[2017]8号文件要求:“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学生工作(研究生工作)、宣传、共青团、党校、教务、人事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负责实施、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3]”制定党建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党建活动,沟通协调全校党建问题,形成全校统一领导与二级学院分工落实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机制,建构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党建培养机制。

其次,注重借力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将其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要依托基数庞大的团员创新党建活动,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组织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凝聚他们的力量,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实现思政教育影响力的扩大。

同时,要注重培养优秀团员,提优拔高,把优秀共青团员培养纳入党的队伍中。要高度重视团的组织建设,依托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开展团的工作,保障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到位,将党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构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有利格局。

最后,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功能。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落实者,因此要重视并依靠学生主体这一强有力的力量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党建工作要抓牢学生会、研究生会的领导权,协同团委相关部门,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特点,针对本校大学生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实现政治上引领学生社团工作,实践中围绕在党的周围,让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4]

(二)完善和规范党建思政工作的多元多层次教育平台

教党[2017]8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认真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增强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主体责任制,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每学期至少给学生党员开展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要多层次分类加强党的教育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严格按照程序,同时强调集中学习,注重学习效果,定期要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同时加强对他们的考察;对于发展对象的培养,要严格把关,规范发展程序,在谈心谈话和政治审查制度方面务必健全并落实。明确指出要对发展对象进行为期不少于三天或者24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尤其注重思想入党和政治引领教育,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进程中进行党情国情教育,并要求发展对象要以书面形式定期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要紧跟时代步伐,搭建多元党建思政教育平台,形成互构互建平台格局。

首先,要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创建利用好网络党建平台。党建工作必须紧跟网络新形式,主动抢占新平台,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借力网络传播新形式提升党建宣传效果,从传统微博、贴吧、空间平台到QQ、微信等移动互联平台。不仅要创新平台,还要守住平台,重视对网上学习和利用实效的监督和跟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微信、QQ群、微博等移动交互工具的适时无缝对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并答疑解惑,保证网络阵地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其次,加强理论学习平台建设。列宁在《怎么办?》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并针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的现实问题,强调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高校党建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建设平台,校内可联手协力推动,一方面发挥党建部门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借助思政课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优势,加强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

第三,还要创新党建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党建需要,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设几门融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于一体的实践课程。依托这些课程,定期开展世情、国情、党情、社情调研活动,研读分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调研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等教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深化党建知识认知,拓展党建思政教育内容。教师也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地方有力资源,以身边典型榜样来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增强党团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定位的理解和认同。具体形式可以通过“优秀团员”“学习标兵”“青年先进志愿者”“模范宿舍”等各种评比活动来实现标杆引领功能。

(三)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建活力

针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内容抽象老化、形式单一等现状,应当加强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增强工作活力。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新时代内容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根本依据、立足本校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整体着眼确定党建目标、内容和要求,形成有序推进,不断深入的内容布局。

其次,要利用多种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形式,综合利用微信、微博、世界大学城、蓝墨云班课等多种平台的便捷有效功能,拓展教育时空,丰富教学手段。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党员学习与全员交流、日常沟通与定期培训等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还可以打造面向全体学生、以校内思政课教师主导的系列讲座,同时配合周边资深专家走进校园精准定位问题的系列讲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第三,要精心设计班级、社团为单位的党建教育内容和形式。班级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借力班集体的组织力开展党团教育活动,例如以党团内容为主题的班会、辩论赛以及重要节日和节点期的文艺汇演等活动,实现覆盖广泛、受众普遍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目标。社团活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载体,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选聘优秀指导教师带动、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党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推进党团建设。

此外,还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生活社区,跟进学生公寓、掌控网络虚拟组织等活动平台,对接现实领域与虚拟领域,选拔学生助教参与到大学生公寓生活和网络生活的教育管理中,通过形式创新,实现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渗透力的与时俱进,辅之以学生痛点为切入点的思政教育内容走进大学生活领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