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连贯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研究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2018-04-04 04:23刘书凯杨华丽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刘书凯,杨华丽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它是当前职业教育建设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有助于实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自2015年开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盐城高级职业学校启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3+3”中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项目,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转段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断层现象

(一)公共基础课内容缺乏

在基础课方面,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存在缺失的问题。例如,关于函数的知识,这是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要掌握反三角函数与幂函数的知识,但是,中职的数学内容中并没有对相关知识予以涵盖。再如,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的内容,本应该在中职教学中有所涉及,但是,中职安排的基础课教学时间较少,学生的基础薄弱,因此,升入高职学习到概率论的知识点时,学生难以掌握。

(二)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对中职生源的随机调查表明,学生表示升入高职后,在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内容是他们在中职校已经学习过的,存在重复学习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给这些学生任课的超过80%的高职教师也表示,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对有关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匮乏,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差。例如:电工电子技术方面,在中职阶段开设了“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课程,而在高职阶段又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也有很多部分是重复的内容。

(三)职业技能训练倒挂

在试点项目方案和转段考核方案中都要求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结束时获得一张职业技能证书,这就必然会导致职业技能训练的前移,出现倒挂现象。例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要求获得电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而试点项目中这是在中职阶段就必须获得的证书。另外,中职阶段的培养方案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第六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也增加了一些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比如电工技能训练、电气技术技能训练等。

二、原因分析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发展不平衡性

首先,是地区差异性。全国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差异性,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国内的中高职衔接课程发展状态和成效在地区上有着极其不平衡性,经济不发达的区域,现代化、工业化水平也不发达,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教育质量不高,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也相对较少,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自然不高;相反,经济发达的区域,城镇化、工业化的水平都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不低,对相关教育的研究人员也相对较多,取得的教育研究成果也越高。就全国整体来说,东南沿海区域水平较高,而西北、西南则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成本较高

中高职课程衔接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沟通、合作,而由于受益的学生仅仅是少数人,其产生的工作成本却很高,投入后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中高职院校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不愿意花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使得中高职院校合作基本流于形式,对课程衔接改革的态度冷漠,少有人问津,基本不关注中高职课程是否能够真正有效衔接的事情。电气自动化试点项目,高职学校虽然也投入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但也仅仅能够满足于两三次双方教师互访的差旅费用、中职学生到高职学校参观体验租车费用等,无法进行长期多次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三)层次差异

这里的层次差异既有学校层次的差异性,也包含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中等职业课程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中级工和服务业的专业知识,而高等职业课程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而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时生源也不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身心发展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距。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层次连贯的实施途径

(一)中高职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有效

我国的中职学校基本以就业为目标,即课程目标基本上是学科化的;随着“3+3”的出现,升学又成了新的目标。但是,教师不关心这些目标。而高职以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高等技能人才为目标,是高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为此,需要明确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层次关系:两者同为职业教育体系,前者为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提升。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此为基准,充分体现两者的层次性,要做到课程目标层次递进、层次衔接的特点。在制定课程目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差异等因素。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重点加强中职阶段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后段教育课程要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保证培养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有顺序性、要多方参与

首先,中高职课程内容要有顺序性。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内容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等方面都存在管理自由、整合性差等问题,早在很多年前,基础教育就实现了统一的课程标准,而职业教育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院校教材选用随意,版本多,导致了课程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以及必要知识的缺失,学生在高职学习过程中对必要知识的空白,直接影响了高职课程目标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层次分明是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的重要特点。中高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学习活动、经验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组织必须遵循顺序性,即中职的课程内容是高职课程内容的基础,高职课程内容是中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同时,围绕制定的课程目标,各课程之间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体系。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等模块。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中高职的职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每个模块的课程都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深化与提升。如专业平台课程,在中职阶段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到了高职阶段则主要学习“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这些课程前后都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再如专业基础课程,在中职阶段主要学习“机械制图”“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到了高职阶段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深化课程“电气识图与制图”“电气控制系统的集成与维护”;再如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在中职阶段主要训练“钳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到了高职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安排了“机电装备管、钳、焊工实操”“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态与调试”“电气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中职阶段主要是夯实基础,到了高职阶段进行深化提高,并能够从平台课程到专业课程再到专业技能等全方面提升,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多方交流、参与中高职教师及学生是中高职课程体系能否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现实中的中高职各自为政,管理自由的现象,导致了课程体系的混乱。要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将校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加强院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经常到中职学校去调研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真正落实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层次性衔接。高职教师与中职教师要定期交流,对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及时沟通,每学期末要对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完成情况予以总结,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标准,在稳定与调整协调发展下,实现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衔接。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团队,团队人员包括了中高职院校的院长、教务处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基础课教师,同时也有企业专家参与其中。团队定期开展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研讨和组织学生进行大学体验等。为了保障这些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作为牵头单位设有专门的经费支持,近两年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目的就是为了使高职教师能够了解中职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便进行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微课为载体,丰富中高职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的现代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载体。高职教师将重要的专业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给还在中职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除了制作以单个的知识点的微课外,还要制作一门完整的专业课程的微课。在微课开发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受益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在升入高职前将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提前学习。而通过微课学习,又解决了高职教师无法到中职院校授课的尴尬局面,使得高职教师有机会能提前和中职学生接触,中职学生能提前对高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所掌握;中职教师也能够根据高职教师的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方向有所引导,提前做一些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解决了中高职衔接在地域上的限制,充分体现了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既有了学习的途径,也避免了高职教师上课时,中职学生对有关基础知识缺乏的现状。近年来,高职微课发展迅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微课作品,极大丰富了网络授课、网络学习的空间。无论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有大量丰富的微课,高职教师可以给中职学生提前提供高职需要提前弥补的知识的微课。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时出现的问题,提高中高职衔接的质量。

(四)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技能训练提前接触

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原则,高职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时候,可以考虑与中职教师沟通后,在中职学生中选拔优秀的选手,在比赛准备的阶段,让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来训练,让他们尽早接触高职的实训内容。同时,在技能训练时,与高职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提前学习高职的专业课程内容。比赛结束后,学生可以有目的、系统地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有效解决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专业知识缺乏的现状,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高效地整合在一起,提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的学习效率,使得中职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职学习,中高职课程衔接也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使高职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真正达到中高职衔接的目的,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15级学生已经完成了中职阶段的学习,并且通过了转段考核以及资质审查,马上就会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这将面临着课程衔接、教学衔接等一系列问题,是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在2015级实施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检验,在早期发现的诸如课程衔接等问题是否有效得到了改善,中职学生是否能够适应高职的学习等方面都将见到成效,相信将微课、技能大赛等引入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中高职衔接是个复杂的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去解决。新的阶段、新的要求、新的发展,期待着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