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4-04 09:28郭淑红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运筹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为适应新时期高等人才培养需求,高校研究生教学体系建设面临改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各个高校带来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本文以运筹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管理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课程改革,这对于运筹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研究生教育;运筹学;教学改革

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需求大量的管理人才,为了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向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高校要集中精力推动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学科前沿性,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研究生教育模式也逐渐多元化,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迅速获得高校认可,并不断尝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本文结合管理学专业研究生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希望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运筹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运筹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 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运筹学中的数量方法与模型来分析现代经营管理决策问题。运筹学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几种重要而成熟的模型,使学生认识运筹学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领会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当前实际教学中,运筹学授课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应用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对运筹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多限于课堂平铺直叙地讲解,包括理论的数学推理以及解题技巧等方面,尽管能做到以板书教学和PPT 教学法相结合,但PPT的作用仅是板书的复制,没有起到引领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微课、慕课,或是社交媒体模式教学在课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应用,存在讲授形式单一、教学手段死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等问题。

(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应用

由于课程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而授课教师思维缜密、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教学过程中常局限于课程本身的教学任务,比较热衷于数学模型的复杂和数学方法的精巧,将授课重点放在算题、解题环节,而忽视了学科的原有特色,即能够解决跨学科的大量实际问题。各学科的知识领域是交叉联系在一起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更新换代快,新的知识点和思维需要从新的环境中汲取,若教学过程无法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因材施教,将各类实际应用引入课堂,重理论轻应用,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不足

运筹学是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应用性极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现有的教师很少是“双师型”教师,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其知识储备并不丰厚,而拥有较多知识储备的教师,又不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丰富和完善现有师资力量是管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式

(一)创新运筹学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运筹学课程也要结合学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现有教学模式,由以“学”为主代替以“教”为主。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目标规划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建模,很多学生都会按照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模型,此时再分析这种模型由于目标函数不唯一无法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然后引入多目标规划问题,逐渐深入。其次,要注重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课程相关的项目与案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编写计算程序,利用软件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第三,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微课、慕课,也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自学,例如可以建立丰富的运筹学题库, 建立在线答疑系统,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科学设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

运筹学课程改革,首先,要科学设置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数,利用互联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紧跟市场变化,保证基础知识与当前经济发展背景相符合;其次,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虚拟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商业情景预设,主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利用运筹学理论知识进行计算机建模和验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纯理论派的教师无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纯实践派的教师也无法培养出理论扎实的学生。为了“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任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了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对外要招聘双师型人才,对內应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三、结语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广与创新,能够从教学模式、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研究生学习给予必要的帮助。为了提高管理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本文以管理学专业研究生运筹学课程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运筹学教学改革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科学设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创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等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相信在众多教育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教育”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杜纲,吴育华.运筹学课程平台与课程系列的整体优化[J].运筹与管理,2011,(1):16-20.

[2]张亚阳.工程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基金项目: 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协同创新机制研究(SJGY20170176);2.黑龙江省高等学会重点项目:互联网+黑龙江省高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研究(16Z039)。

作者简介: 郭淑红( 1982.06-)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运筹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PBL+LBL双轨模式下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